近日,中信建投实习生炫富一事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风波中,一个关键疑点是作为体育生的涉事学生为何能进入券商公司实习,其履历与金融工作的关联性微弱,这让付费实习的话题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要知道,倒贴两三万去大公司实习这种事,在如今已不算稀奇。
这些机构声称提供各种保障,甚至表示面试只是走形式,保过。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有业内人士指出,付费实习陷阱众多,没有真正的“保录”,部分机构甚至通过欺诈手段谋取利益。而且,即便花钱进入名企实习,可能也只是沦为“小黑工”,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甚至无法正常在公司工作。 尽管近年来金融行业降薪趋势明显,实习岗位供给减少,机构对实习生的管理趋严,但学生对实习的需求仍未减弱。
总之,在追求实习机会的道路上,学生们需谨慎行事,莫要被所谓的付费实习迷惑,以免遭受损失。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付费的午餐也未必保质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