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图》是清朝时五位清宫画院的画家共同合作的作品,现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五位画家是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他们都是当时的一流画家,于1736年完成,此画参考了历代各朝的仿本,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了明清的特殊风俗。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西洋画派的影响,画中的街道房舍均遵从了透视原理,并有西式建筑置在其中;用色鲜艳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画面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将『清明上河图』这一主题,再一次演绎出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生命。
二、首
清院本卷首有梁诗正奉乾隆皇帝旨意以馆阁体抄录御制五律一首:“蜀锦装全璧,吴工聚碎金。讴歌万井富,城阙九重深。盛事诚观止,遗踪借探寻。当时誇豫大,此日叹徽钦”。此诗作者是弘历,即清乾隆皇帝。梁诗正又于卷首右上方奉旨题写“绘苑璚瑶”四字,表达了乾隆皇帝对此画的珍爱之情。
卷首盖印三方:“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
二、郊
远山挺拔、河面宽阔,春风从地而起,吹得纸鸢直上九天。
画上的娶亲队伍比“明本”人数更多,色彩更鲜艳,场面也更热闹。
用木柱基座搭建的席棚戏台上,演员表演认真,观众在蒙蒙细雨中翘首欣赏,观众身份不同,神态也各异,一片早春田园欢乐景象。离席台稍远处,文人模样男子站在高凳上,拈须而观,仆人高举雨伞为他遮雨;河畔船夫坐在船头船顶观看;女子足不出户却携子爬到屋顶远看;树上、戏台支架杆上及台后都有观众,凝神而视。
三、河
河面拉船纤夫、赶猪牵牛放羊倌、骑驴抬轿推车赶车者,挑夫贩夫、打铁卖茶,各为生计而奔波。
四、桥
画中的“虹桥”是一座石材拱桥,桥上和桥头的地面有明显的石料接缝。河面大船行驶,“虹桥”右侧停泊着正装卸的商船;虹桥上则人流如织、往来不绝。桥头,吃喝的、说书的、看相的、修脚的、议价的。
五、街
临近城门,戒备森严。河北侧的禁军演武场上,旌旗招展,骑兵飞奔,步兵站成两列,刀枪明亮,比“明本”更为壮观;河中则有高悬龙旗的官船往来巡视。
城楼为重檐歇山,加腰檐和擎檐柱,红柱、绿沿、黑瓦,雕梁画栋,城墙也比“明本”更宽。该画作与“明本”的入城门比较相似,陆门和水门并列,均有瓮城。
城内,有成片房屋建筑,路北首处房屋和“明本”相同,都是公所衙门。
显赫府邸,牌楼后是三进宅院,还有一座观波楼和一座桥亭,长堤横跨湖塘。
城内街道上人声鼎沸,多种车辆络绎不绝。各行商贩神态各异。
六、宫
皇宫内楼台、亭桥、水榭环湖而建,园内假山、湖石藤萝架、绿树、桃花融合相配,突显富贵与皇家气派。
七、尾
卷尾盖印三方:“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并画家签名。
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