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8小时内,不甘心的特朗普又变卦了。
4月12日,美国方面宣布豁免电脑、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的“对等关税”,包括中国制造的在内。而到了14日,心有不甘的特朗普又变卦,并表示,“豁免可能是短暂的”,反复无常的姿态可以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特朗普实质性对中国服软,但依然嘴硬不改】
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占去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1.6%——毫不夸张地说,特朗普对中国让了一大步。
上周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美国政府正在通过中间人与中国就关税“初步接触”。
特朗普之前多次表示“他正在等中方的电话”,结果等了一周,中方的电话也没来。
但事情又不能这么僵着,所以通过中间人打破僵局自然也成了必然选项——既保留了自己的面子,又实现了双方恢复沟通。
【上周六,美国方面宣布豁免电脑、智能手机等机电产品的“对等关税”】
至于中间人是谁,卢特尼克没说,但估计也就是新加坡、沙特这种跟中美关系都不错的国家,或者有可能是华尔街。
当然,特朗普嘴上还是非常硬的。
他表示,对电脑、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电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性的措施”,以后还会有新的关税。
特朗普还不忘继续甩锅中国:“其他国家对美国实施了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和关税壁垒,它们无法‘逃脱责任’……尤其是中国,中国对美国最差!”
总之,在经历了过去一周的“股债汇三杀”后,特朗普在周末对关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向中国做出了实质性让步。
【特朗普:对电脑、智能手机等机电产品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性的措施”】
咱们商务部是这么回应的:这是继美国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应该说,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特朗普对中国让了一大步,但中方给出的评价只是“一小步”——值得鼓励,但远远不够。
特朗普的第一次调整,是上周三突然暂停对除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对等关税”,只保留10%的“最低基准关税”。
之前我们也提到过,特朗普之所以仅过一周就暂停“对等关税”,是因为他的算盘落空了。在他原本的计划中,美股下跌后,避险资金应该流入美债从而导致美债利率降低,减少今年下半年的还债压力。
【特朗普之所以仅过一周就暂停“对等关税”,是因为他的算盘落空了】
结果却是美债继续被抛售,进一步推动其利率上涨,避险资金不再青睐美国,而是转移到了大洋彼岸的其他经济体。
特朗普希望通过暂停“对等关税”来遏制市场的悲观情绪,然而现实却是周四、周五两天的继续下跌。特朗普的身边人通过提前得知消息在周三当天大赚一笔,但整个金融市场并没有因此彻底实现反弹。
眼见这招仍不奏效,特朗普才决定在周末再让一步——这次是把对中国的关税也包括在内了。
其实特朗普本人是很不愿意这么做的。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是他本人亲自宣布的,还特别在白宫搞了一个盛大的仪式。
8日宣布暂缓90天时,就变成了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出面跟媒体讲,特朗普躲起来,只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打嘴炮。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开始接棒主导关税议程】
而到了这次豁免包括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特朗普连在社交媒体上都没声音了,等到商务部长和财政部部长跟媒体都聊完后,他才加上一句“豁免是暂时性的”“中国对美国很坏”。
特朗普自己也很清楚,这次他对中国的让步有多大。手机、电脑等机电产品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力产品,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超过四成。
其实特朗普也不得不让这么大的步。中国的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超过三成,而当你控制一个必需品行业三成以上产能时候,你才是甲方,对方脱钩才是不可能的。
《华尔街日报》此前就曾幸灾乐祸地写道:想在美国制造苹果手机得要靠魔法,然后一台还要卖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块钱。
【《华尔街日报》曾幸灾乐祸地写道:想在美国制造苹果手机得要靠魔法】
特朗普的政策变化,背后其实是人事上的变化。经过这么一轮折腾,美国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靠边站了,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开始接棒主导关税议程了——据称,暂停90天“对等关税”就是他劝特朗普做的决定。
但这并不代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破坏性影响就到此为止了,特朗普这么反复无常地乱搞,导致美国现在没有任何确定性可言,美元资产一定会打折。美债暴跌出去的价值,就是美国信用的价值。
为什么美国最近会出现通胀超预期回落、就业数据良好、同时降息预期提升,但长期国债利率上升、美元汇率大跌的“反常”现象——本质上就是市场用脚投票,美国的信用在下降。
面对残酷的现实,能看出来特朗普是没有什么准备的。相比之下,面对美国的关税冲击,中国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准备预案——哪一方的胜算更大,无需多言。
“中间人“是外星人可以考虑。
原来这货比拜老头还不靠谱,嘴就跟跑火车没有区别😓
美国没有人了,神经病人也可以当村长。
商人总统,害人害己
送走了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又迎来了一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
豁不豁免是你们的事我们可以不跟。
为强大的中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