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库存面前,利润成了次要问题。
1
年底,各大楼盘再一次向价格底线发起冲击。
某头部开发商最近出了套新方案,在19个城市,开展较大幅度的以价换量。
调整最大的项目降幅达15%!
深圳龙岗、龙华等高库存区域,新盘所有优惠一口气叠加,折扣力度最低可以到87折。
合肥有楼盘打出75折优惠,还是市区产证。
成都东部新区一楼盘,拿证价格15000-17000。
最近突然间降到9000,差不多打了6折!
结果被投诉“恶意降价、扰乱市场”。
沈阳某知名楼盘几乎打5折,备案价最高24000,现在最低卖12000起。
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别墅,已经有总价打4折的了。
更夸张的是,还出现了很多卖房新花样。
怕降价,没关系!
有楼盘承诺,从买房到项目全部售罄,给你提供保价服务。
要是新的备案价和折扣比购买价格低,可以要求开发商退差价。
钱不够,没关系!
有楼盘针对置换客户,推出了先买后卖。
老房子开发商帮你去卖,指定日期内房子卖不掉,开发商配合退房。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每年12月都要冲业绩,今年这波价格战,比以往来的更猛。
甚至保利不久前给各个地区公司下发了新的考核指标,单独增设“存量去化指标”考核。
没完成的就要扣分,轻的扣奖金,重的直接炒鱿鱼,代价很大。
看来,开发商是真的着急了!
2
怎么可能不急!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开工面积7.2亿平方米,同比下跌23.4%。
降幅比1-8月又收窄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指数据CREIS
虽然开工量在减少,竣工面积却在增加。
前三季度,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反而同比增长了19.8%!达到4.9亿平方米。
这一增一减,让累积的库存越来越不健康!
数据显示,全国现房库存每年都在以10%的增速增长。
数据来源:克而瑞
你能想象一个城市全是卖现房的画面吗?
比如武汉。
过去两三年,武汉楼市行情低迷,成交不活跃。
很多体量大、去化慢的项目,都由期房熬成了现房。
以至于市场上90%的项目都是现房、准现房的状态。
还有北方经济重镇天津,现房销售就高达50个,其中不乏知名开发商。
北京按照在售现房的条件去检索,出现的新房项目超过80个。
这些现房库存会积压大量资金,时时刻刻都在吞噬利润!
而且随着全新的低价项目入市,这些老库存的价格压力会越来越大。
更何况,在这条赛道上竞争的还有大量次新二手房!6月,成都二手房挂牌破20万套,12月挂牌破22万套。
短短半年时间,挂牌一直在攀升。
与此同时:
重庆通过链家挂牌销售的二手房超过24万套;
天津挂牌销售的二手房已经超过18万套;
苏州二手房已经挂牌超过17万套;
西安二手房已经有接近12万套;
郑州二手房挂牌量也不少,超过12万套;
……
二手挂牌的次新房越来越多。
它们冲进市场,一定会分流新房的购买需求。
进一步加剧存量战场的竞争压力!
新房叠加次新房同时去库存,时间紧任务重!
这么看,能不急嘛!
如今头部开发商几乎都在争分夺秒去库存。
上半年,万科销售额的71%都来自年初的库存。
龙湖也强调,老库存尤其是现房项目,要抓紧换成现金流。
碧桂园7月发布的现房销售政策,针对的就是今年内竣工交付的准现房。
保利去年就开始刻意减少开工面积,以平抑库存压力。
还有华润、中海、招商、绿城等多家开发商,也都全面拉响去库存警报。
大战一触即发!
3
除了住宅,一些开发商也在出清其他大宗资产。
比如商铺、写字楼、酒店等等。
上个月,华侨城2.71亿元挂牌成都文旅发展33.33%的股权,之后再次挂牌11.45亿元将西安曲江新区的太平坊项目搬出。
紧接着又挂牌南京华侨城欢乐滨江商办大楼地块,转让底价2.48亿元。
一连3宗资产,底价合计约16.6亿元!
几乎同一时间,大悦城控股发布公告:
已成功出让旗下上海鹏利置业所有股权,目前交易已完成。
从11月初开始,金地陆续挂出旗下部分位于一线城市的优质项目。
同时还计划出售深圳环湾城项目部分股权予福田投资。
此外,近期珠海万达商管在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透露,万达拟出售旗下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以换取流动资金,目前还在洽谈。
今年前11个月,全国收并购交易中,商业资产出售总规模达1046亿元!
图片来源:克而瑞
现在,不管规模大小的开发商,都有一个共识:
收紧投资,降低开工量,减少库存积压!
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目前全国土地市场的新形势。
前段时间,财政部发布了今年前3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大跌20%!
截止到今年11月末,有近5成百强开发商还没拿地。
单看11月,拿地金额TOP100中,有近7成开发商没有新增土储入账。
受库存压力的影响,开发商拿地周期还会被继续拉长!
4
最近碧桂园内部出现了新动静。
前几天,碧桂园召开内部会议,宣布了一连串的区域合并和人事任免名单。
通知称:
要全力确保“保交付”战略目标的实现,故而决定对相关区域及人员做出调整。
这次合并之后,整个碧桂园区域数量从28个减到了21个。
除了碧桂园,中海也合并了一些区域,金茂则干脆让区域平台吞并了城市公司。
资产规模收缩,拿不了那么多地,所以要缩编,要精简队伍。
与此同时,险资也开始撤离了。
上个月,中国平安正式对外宣布:
目前没有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
这意味着,曾经作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的中国平安,已经清仓碧桂园。
要知道,在2016年,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一度超过10%。
没想到,如今分手竟这么干脆利落!
除了碧桂园,中国平安早在2022年末就彻底清仓了旭辉。
同时也在去年减持了金茂。
还有保利发展公告称公司股东泰康人寿减持公司股份8177万股。
减持后泰康人寿在保利发展的持股比例降到6.31%。
此外,新华人寿、大家人寿、前海人寿等险企今年也陆续减持了地产股。
这些房地产的隐形地主们,撤离的逻辑很清晰,投资开发商是出于收益考量,现在退出也是同样的原因。
开发商自救,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