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这5个城市,被国家选中

刘晓博说财经 2025-03-27 16:48:02

原创 刘晓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给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送上了一份大礼!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背景是,近年来中国加大了经济“国内大循环”的力度,这样做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全球化遇阻,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需要启动国内大循环。

第二,中国之前的增长模式“房地产+大基建”(偏重于投资)告一段落,未来拉动经济将主要靠国内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新战略的一部分。

能被国家选中“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是很大的利好!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被纳入了名单。直到今天,这个名单仍没有扩围。

所以,最新出台的这份“若干措施”,是定向给这5个城市送利好的。

“若干措施”主要包括: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更好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办好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提升消费供给品质等。

比较具体、实在的利好有:

1、优化离境退税办理流程,推广“即买即退”措施。

2、支持相关城市增设境外直飞航线。

3、打造一批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4、打造一批全球新品首发地标,做强做优时装周、汽车展等平台载体。

5、为进口首发新品提供通关便利。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开设首店,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和地区总部,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

那么:为什么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这5个城市入选,排序透露了什么玄机?

如果你留意过最近国务院对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就会知道,此前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已经“缩编”为5个,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出局了。剩余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就是上述4个直辖市+广州。

所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入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名单,首先是因为他们级别高、定位高,拥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又分为两档,上海北京是第一档,也就是“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天津、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是第二档。

在规划部门的术语中,“重要的”就是“次一等的”, 这属于“高情商”的表述方式,但很容易带来误解。

5个城市的排序也很有意思,很有历史年代感:

上海超过北京排名第一,是因为上海经济总量第一、交税第一,商业繁荣也是公认的第一;广州排名第三,是因为北上广的说法一度深入人心,广州的综合实力目前仍然超过天津和重庆。

天津的经济实力、消费额、人口都已经明显不如重庆,但天津是老牌直辖市,重庆直辖比较晚,所以天津仍然排名在重庆之前。

如果你看一下最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排名,就会发现世界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海仍然保持消费第一城的地位;但重庆已经跃居第二,这跟重庆人口最多有关。

重庆最近几年在打造网红城市上也成绩卓著,大量外地人涌入消费。一个城轨穿楼的景观,都可以1年365天人头涌涌。

深圳的消费也杀入了全国前五,虽然深圳的富裕人群喜欢到香港购买奢侈品,把购买力送到了香港,但香港中低收入人群则喜欢到深圳消费,最近两年平均每天有20多万港人到深圳吃饭、购物、按摩,甚至看病。

更令人吃惊的是,天津这个老牌直辖市,被确定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竟然没有进入内地城市前20名。

近年来,天津的统计公报已经不公布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具体数据,只公布增长幅度。

我在天津市统计年鉴里找到了2023年的数据,只有3820.67亿元(下图)。再看看前20名的数据,估计天津只能排全国30名左右了。

天津的消费为何这样拉胯?

第一,这跟天津近年来增长乏力有关。天津的GDP先后被南京、宁波超过,已经下滑到了内地第12名。

第二,天津经济数据在2016年到2017年挤水分之后,数据比较“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口径可能比较窄。

天津的常住人口是1364万人,远超徐州的902万、泉州的890多万,而且天津是直辖市,徐州、泉州是地级市,天津商业辐射力肯定远超徐州和泉州。

但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只有徐州的81%、泉州的58%!你相信吗?反正我不相信。

事实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比较“不靠谱”的指标,我一直怀疑各地的统计口径、方法都不一样,比如江苏省的“尺度”明显偏大,南京连续几年的人均社会品零售总额,都超过了人均年度收入,这可能吗?

大城市当然能吸引外来购买力,但上海的吸引力岂不更强,为什么上海人均社消额只占人均收入的82%,而且上海人均社消额竟然还明显低于南京?

不管怎么说,天津实力弱、距离全国消费中心、国际消费中心都比较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官方规划就是这样,要考虑区域平衡、历史因素,还要考虑“上位规划”(比如国家中心城市是谁)。

事实上,中国目前只有一个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就是香港。距离国际消费中心比较近的是上海、北京和深圳。

深圳主要是有大量香港消费者涌入,每年可以达到近亿人次。跨关税区消费的人次和金额,显然是衡量国际消费中心的核心指标。如果这样衡量的话,深圳的“国际消费”或许超过北京和上海。

不过,国家已经把第一轮利好给了上海等5个城市,其他城市想分享利好,只能等第二轮了。

1 阅读:4

刘晓博说财经

简介: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