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旗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诗经》里有首《閟宫》,和所有文人颂歌一样,收录在专门的颂歌集里,属于《鲁颂》里最长的一篇,也是《诗经》里最长的一篇。当然,这一篇,还是春秋有史以来文人唱颂歌的第一篇。五千年春秋史中,不乏那种唱颂歌的文人。《閟宫》的作者奚斯尚算不得文人,他是鲁国庄公诸公子中的一位而已,只是鲁国的一届大夫。
在这样的乱局中,奚斯自有其生存之道。跟后来的那些文人墨客不同的是,春秋时代讲的是谁有强权和军力,谁就有说话权。而相同的则是,在执政者们看来,如奚斯这样的人,觉悟上是够了的,是值得信赖的,是可以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唱唱颂歌的。那么,奚斯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他会有资格来唱这春秋有史以来第一篇颂歌呢?
奚斯所处的时代,鲁国乱成一锅粥,那段历史给后来人还留下了八字成语,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庄公死后,在鲁庄公的兄弟们庆父、叔牙乃至季友的数年争斗中,叔牙、庄公的儿子公子般、公子启先后身死,后宫哀姜、叔姜、成父等也先后牵扯其中,最后齐国的齐桓公甚至还派出了军队来平定鲁国之乱,可见当时鲁国格局之乱。
在《閟宫》中有很多颂扬之词,而且比之后世之颂歌更有国之而无不及,这也就是说春秋以来的天子诸侯们,跟后世的那些统治者们也没有不同,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国家总是歌舞升平,更喜欢朝臣们总是把自己的功绩与先贤祖师们相比。比如有“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还有“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从周公直接跨越了百年就到了当时的鲁国国君鲁僖公,这位奚斯可是相当能吹。
就是这样一位奚斯,写出如此辉煌的颂歌,至少在鲁僖公身边也是御笔级别的人物。可是,奚斯最早可不是鲁僖公身边的人,尤其是在鲁僖公即位之前,奚斯更可说是鲁僖公的对立者,因为奚斯是庆父身边的人。而庆父是谁呢?庆父是鲁国历史上最具野心的一位人物,也是鲁国历史上连连弑杀了两代国君的人物,还是后来垄断鲁国朝政的三桓中孟孙氏的第一代祖先。
对于任何朝堂中的人来说,终归到某个时候要选择站队,不站到左边就站到右边,至于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是要看天命了。奚斯选的是庆父,而庆父很有权势,后宫与嫡兄即鲁庄公的妻子哀姜有私情,外有兄弟叔牙的支持,可说在当时鲁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鲁庄公即将薨逝,问询叔牙继承者人选的时候,叔牙就毫不犹豫地认为鲁庄公应该选庆父。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至少在鲁庄公时代,即便是庆父和叔牙权力巨大,却也还没有能够真正垄断朝堂之时,朝堂中还有季友,还有臧氏等等家族的制衡,这即导致叔牙为季友所毒杀,而公子般顺利的成为了继承者。对于庆父的权力之争,可谓是充满各种变数,公子般即将成为鲁国国君之时,庆父杀之,季友流亡国外。再其后公子启即位,庆父又杀之,而庆父为避嫌和消除国人对自己的怀疑,与季友一样流亡国外。
对奚斯而言,这个庆父似乎很不靠谱,几年之间就连弑两代国君,还流落国外一次。因此奚斯或许并没有彻底的选择站队庆父,而是冷眼旁观,背地里偷偷的支持着庆父。因此到了后来齐桓公支持最小的公子申归国即位也即其后的鲁僖公,庆父想要回到鲁国,也是选择的寻找奚斯的帮助。在汶水河边,庆父让奚斯去寻求季友的原谅,希望季友能够在鲁僖公面前说好话,让自己归国。但季友是什么样的人,从季友果断毒杀兄弟叔牙这个事情上看,季友绝对是杀伐决断的人,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就原谅庆父,况且庆父是弑杀了两代国君的人。
鲁国的内乱需要一个替罪羊,而庆父本身就是最适合的那个人,因此季友很直接地拒绝了奚斯。奚斯当然也很清楚自己的未来,此时已不在庆父身上了,走到汶水河边就痛哭流涕,一方面是在向庆父告别,告诉庆父自己要离开他了,一方面则是在告诉庆父,庆父归国的最后一条路已经断了。如果说成大白话,就是“庆父啊,没路了,你好自为之吧!”庆父遂是在汶水河边自尽,以谢国人。
从奚斯这样的做法来看,奚斯就是个相当聪明的人,跟后世那些只会以文邀宠者大是不同。春秋乱世,很需要这种聪明人,拨乱反正的鲁国,更需要这种聪明人,所以不管是季友,还是鲁僖公,都对奚斯没有产生任何的恶意,反而是重用了奚斯,让奚斯站在朝堂之上,为鲁国国君唱赞歌,为鲁国人唱赞歌。那一首《閟宫》,明面上说的是鲁僖公,而字词句中充斥着周人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的那种自豪感,鲁国即周人,鲁僖公即周公,鲁僖公的时代即周人的盛世,这样的画面可说是完全被描绘了出来。
鲁国早就在走下坡路了,至少南只能屈从楚国,西则要依附晋国,奚斯的眼中却是不见。所谓“不为苍生说人话,只为君王唱赞歌”,奚斯深谙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