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最佳男主:《漫长的季节》PK《繁花》,范伟和胡歌差距在哪

星期六文艺 2024-07-06 07:23:27

白玉兰奖一直在国内属于电视剧评奖的顶级奖项,可是纵观这么多年,白玉兰奖似乎总是倾向于一种过家家、分糖果的思维。当然这种分糖果思维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就是必须有一个主旋律的主线,必须是弘扬的,而不是揭露的。

按照这个思维,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今年一些大奖的获奖情况:

最佳中国电视剧:《繁花》

最佳男主角:《繁花》胡歌

最佳女主角:《不完美受害人》周迅

最佳导演:《漫长的季节》辛爽

最佳女配角:《南来北往》姜妍

最佳男配角:《繁城之下》宁理

最佳编剧(改编):《繁花》秦雯

最佳编剧(原创):《不完美受害人》,高璇、任宝茹

……

国际传播奖:​​动画片《中国奇谭》纪录片《零碳之路》电视剧《三体》

仔细分析这个名单,其实发现《繁花》是最大赢家。

但是在豆瓣上,《漫长的季节》的评分远远高于《繁花》,而且《漫长的季节》的播放量其实也高于《繁花》,那为何《漫长的季节》仅仅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呢?

第一,《漫长的季节》在讲述东北的没落,而《繁花》在讲述上海的繁华

《漫长的季节》这部剧以东北国企改革为背景,跨度二十年,描绘的不是繁花似锦的蓝图,而是小人物在大时代中被命运牵着走的无奈。他们抗争命运,抗争时代,结果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朝前看】。

这部剧和《繁花》电视剧调子是相反的,但是和《繁花》原著却是不谋而合。

电视剧的《繁花》就是繁华大上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大时代中崛起的普通人一夜暴富的神话。

原著《繁花》则是繁华大上海中破旧弄堂中的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无奈,以及被命运推着走的迷茫。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基调恰恰也是如此。东北在八九十年代的没落,和被时代的无情抛弃,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在命运之轮中流转,小人物的无奈,小人物的生活,才是真正关怀到我们每一个活着的老百姓。

正是因为此,我才认为《漫长的季节》从历史深度,从对现实的描摹,从对社会的思考角度,都是远高于电视剧《繁花》的。

可惜的,电视剧《繁花》抛弃了原著《繁花》的基本基调,朝向一个主旋律的方向唱着时代的赞歌。

或许这才是当下需要的,所以它才能成为白玉兰的宠儿。

我觉得白玉兰奖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和层次,应该给予《漫长的季节》这样的片子更多的机会。真正的好剧,是关心人民的。

再说回辛爽,我认为这个年轻的80后导演是未来影视圈的希望。

第一部《隐秘的角落》就拿下了不俗的成绩,整个拍摄有一种娄烨风格,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将人、景物和故事交织在一起。

第二部《漫长的季节》更是用一种平行叙事的方式,展现了一种时代沧桑感。他的镜头感很强,他的拍摄手法很国际化,不像很多土渣的导演,故事都讲不明白,还谈什么叙事方式?

所以说,最佳导演给他真的实至名归了。

第二,范伟的演技在《漫长的季节》中如何?

范伟塑造的王响,就是王响本响,响亮的响,没有范伟的影子了。

王响这个角色是成长的角色,而且前后变化很大。儿子王阳去世之前,1997年、1998年的王响,和王阳去世之后2016年的王响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

年轻的王响好事,自信,多少有点单纯,有正义感,不过他还有那种小聪明,算是他的生存哲学;在家里他大男子主义,是传统的父亲和丈夫。

老年的王响执拗,沉重,对任何事都没有特别上心,只有儿子的死压在心头。在家里他是宽容的老父亲,对小儿子的梦想支持,但他似乎又一直忽略小儿子。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

这样的矛盾复杂的王响,范伟是怎么演绎的呢?

1998年以前的王响:

先看在家中的王响,家庭地位一目了然。妻子生病在家,他下班回来数落自己的场景。这里的眼神,动作中带有一种“一家之主”的绝对自信。

这里是王响对妻子的批评,眼神中带有一些不屑,认为妻子见识短浅,不顾大局。

这是在工作中自信的王响,而且还带有一些洋洋得意,表情眼神中看到一个工作中意气风发的人。

下面这个是老年的王响,内心压抑着痛苦,这是伤痛,无人能体会的痛。他甚至都不能说出来,只能在深夜中忽然的悲伤。

放大细节看他的眼神,你就会发现眼神中的泪光,悲伤从未离开他的脸。这才是演员的高境界啊。这不是演出来的,是内心真的有悲伤。

再看看胡歌在《繁华》中的表现:

胡歌总体来说是【飘】的,为了像上海阿宝,而像阿宝。

不过我觉得这里面马伊利是最自然的,最不像是演的。她将这个角色吃得透透的,说话、办事、眼神简直就是一个【上海精明女人】的样子。

辛芷蕾在里面很好看,很性感,这个角色定位是神秘,她也演出了神秘的意味,但是还是多了一点演的成分。

唐嫣在这里饰演的汪小姐,其实和阿宝最般配,他俩对手戏不违和,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人都在努力演戏。两个人都是用力过猛,汪小姐演出了咋咋呼呼的一面,阿宝演出了南京路焦点人物的一面。

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剧的阿宝没有了原著《繁花》的灵魂,总觉得电视剧的阿宝少了根基。

你无法对阿宝的故事感同身受的同情,但是对《漫长的季节》中的王响、彪子这些人却有着深深的同情。

他们饰演的两个人物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阿宝是正面,光鲜、华丽,让人看到一个华丽的、充满希望的中国。

王响是背面,无奈、悲苦,让人看到一个矛盾重重,看不到方向的时代。

而白玉兰奖的宗旨是什么?

是弘扬主旋律,弘扬核心价值观,高唱时代凯歌。

《漫长的季节》可不是凯歌,近乎于那个时代的挽歌了。

上海的海纳百川、朝气蓬勃,东北的封闭落后、死气沉沉,两部剧都在演绎同一个时代,但是都是中国。

作为评委,他们来选择,会选择哪一个呢?

所以说,把最佳男主奖励给阿宝的饰演者胡歌,主要奖励的是阿宝,而不是胡歌。

但是值得一说的是小说《繁花》与电视剧《繁花》是完全不一样的,小说《繁花》“不响”才是主旋律,同样在讲述大上海小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喜。之所以大幅度删改,目的就是要他符合上海的调性,时代的调性。

如果胡歌饰演《漫长的季节》的王响,范伟饰演《繁花》中的阿宝,我想胡歌是拿不到最佳男主的。

范伟的演技有目共睹,《漫长的季节》这部片子的震撼力和口碑更是有目共睹,相信多年以后,依然会人看着这部剧来回看历史。

而《繁花》电视剧,只是一个下饭剧而已。

其实有的时候无冕之王,也是一种褒奖。

0 阅读:0

星期六文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