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论:第五章生命第三节“封闭球体”宇宙

齐甲斌啊 2024-12-21 12:39:44

第三节 “封闭球体”宇宙

一、本宇宙是“封闭球体”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本宇宙是一个封闭的“球体宇宙”。这项研究是由欧洲航天局于2018年发起的,该实验旨在绘制更加详细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等得到这张全新的宇宙微波辐射背景图(CMB)后,科学家们发现,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显示出的“引力透镜”效应要比预期的大很多,这说明本宇宙中引力对微波辐射的弯曲效果比目前理论计算出的要大得多。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本宇宙具有正曲率,是一个封闭的“球体宇宙”,有限无边,并非平直或呈马鞍形,除非实验数据不准确。

2020年,来自三所大学的天文学家瓦伦蒂诺、梅尔基奥里和西尔克,在研究了从空间观测站发回地球的数据之后,发现暗物质的收缩力与膨胀能量向外的扩张力之间存在差异,空间引力弯曲比理论预测的要大得多,这种不平衡会使本宇宙自行闭合,形成球体形状。也就是说,这三位天文学家的研究,推翻了宇宙平坦的观点,认为本宇宙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球体。

如果本宇宙是闭合的球体,那么你将一束光射进太空中,有一天它还会再次回到你身边。不过到那时,太阳系早已不复存在。

大一统论认为,我们所处的本宇宙,整体上是封闭球体,有限无边。而且在本宇宙内,存在赤道中介物质隔离墙,将南半球的负性物质世界与北半球的正物质世界隔离开来,我们就生活在北半球,以负电子围绕中子、质子简并形成的正能原子核旋转的正物质世界里,这是因为本宇宙整体上也是对立统一的,也被简并为矛盾统一体后才进入稳定演化阶段的。本宇宙并不孤单,外面还有无数个大大小小不等的球体宇宙存在,并受超级黑洞的驱使而旋转。

假设本宇宙诞生于白洞中的一个温度极高、旋转速度无穷大、时空弯曲度无穷大的矛盾奇点的大爆炸。其中凝聚了无穷多的正反夸克对,能量总和零守恒。物极必反,一旦矛盾奇点内发生量子涨落,且时间足够长,就会“激活”矛盾奇点,引燃矛盾奇点内正反夸克之间发生碰撞、爆炸,本宇宙就起源于这个矛盾奇点的大爆炸。

大爆炸喷射出了无数成对的对立夸克,对立夸克相湮又生成中介夸克,有了这三种夸克,进而生成27种36态的基本粒子和81种基本统一场子,简并调和出正负电子等四种矛盾轻子和质子、中子等四种矛盾重子,进而依据对立统一的“三生万物”法则,生成正、负和中性物质元素,以及星系等等,最后演化出用六十四种复杂矛盾场子编码的生命。

二、构成本宇宙的三种物质的四种版本

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后来,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质子和中子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但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为什么选择负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且每层最多不超过8个呢?质子和中子简并在一起构成原子核呢?

1、“三生万物”法则

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三生万物”法则设计出来的,这个“三生万物”法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普遍联系的和简并形成矛盾统一体演化的。小到由“五味六态”的夸克构成的原子核内外,大到星系内外,最高级的要属人类的生息繁衍,都无一例外是由这个完备性的“三生万物”法则设计出来的。

2、物质的分类

“物质”是对立统一的,可依据原子核所携带能量的正负性质,将其“一分为三”为:正物质、负性物质和中性物质。其实它们都是电中性的。比如氢原子、负氢原子和中氢原子,就是它们最简单的存在。

也可依据是否能发射光子,将物质“一分为二”为明暗物质。其中,明的物质是由正物质和中性物质组成,暗物质是由负性物质构成的。另外,负性物质也被称为反物质。

由于构成“正物质、负性物质和中性物质”等三种物质的轻子和重子,存在对称性的对立版本和非对称性的矛盾版本两种版本,因而三种物质每种都可能存在四个版本,除了正常物质之外,其余的版本都将成为暗物质的可能选项。

3、三种物质的组成构件

三种物质的四种版本,都是由四种二重纠缠态的对立轻子或矛盾轻子,以及四种对立重子或矛盾重子构成的。并在微观原子内部受8种暗能量矛盾粒子的支配,宏观螺旋星系内外受16种携带引力、电磁力的暗能量矛盾场子的支配。不论轻子还是重子,都是由结构配对子和结构配对子之间传递相互作用的关系子两个构件组成。而且两个构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参见表5—16、表5—17。

相比较而言,对立轻子或对立重子的结构配对子和结构配对子之间传递相互作用的关系子,都是由对立夸克构成或等同相变生成;矛盾轻子或矛盾重子的结构配对子和结构配对子之间传递相互作用的关系子,都是由正反夸克构成或等同相变生成。

4、三种物质的四种版本

1)正物质的辩证模型及其四种版本

(1)正物质的组成

(3)正物质元素

形成以负电子围绕正能原子核旋转的物质元素,且核外电子的运行轨道由8种非调和型的暗能量矛盾粒子来安排,每层最多不超过8个,达不到就以化合物共用的方式来满足,达到了就是稳定的惰性元素,这都是由量子数零守恒决定的。

核聚变生成较重元素直到铁,以释放简并在原子中的核能为主。氢原子是最简单的正物质元素,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正物质元素构成的。

(4)正常版本和非正常版本:

正物质的正常版本,是由对面“负电子”、立面“质子”和中介面“中子”构成的“三位一体”,并通过“否定中立律”简并为阴阳矛盾统一体,阳面为“负电子”,阴面为“质子”加“中子”简并成的正能“原子核”,形成负电子围绕正能原子核旋转的正物质元素。

将正物质的正常版本中的“负电子”换为“对电子”,“质子”和“中子”不变;或者“负电子”不变,“质子”和“中子”变为“立质子”和“立中子”;或者都变,“负电子”变为“对电子”,“质子”和“中子”变为“立质子”和“立中子”,即可得到正物质的三种非正常版本。参见表5—18。

2)负性物质的辩证模型及其四种版本

(1)负性物质的组成

(3)负性物质元素

形成以正电子围绕负能原子核旋转的负性物质元素。合成更重的负性物质元素,则以不断吸收光子和射线能为主,不发光、不散热因而是冷暗的负性物质世界。负性物质元素“负氢”(或称反氢)已在实验室中被造出。黑洞的“内核”可能就由反氢原子构成。

(4)正常版本和非正常版本:

负性物质的正常版本,是由立面“正电子”、对面“反质子”和中介面“反中子”构成的“三位一体”,并通过“否定中对律”简并为阴阳矛盾统一体,阳面为“正电子”,阴面为“反质子”加“反中子”简并成的负能“原子核”,形成正电子围绕负能原子核旋转的负性物质元素。

将负性物质正常版本中的“正电子”换为“立电子”,“反质子”和“反中子”不变;或者“正电子”不变,“反质子”和“反中子”变为“对质子”和“对中子”;或者都变,“正电子”变为“立电子”,“反质子”和“反中子”变为“对质子”和“对中子”,即可得到负性物质的三种非正常版本。

3)中性物质的辩证模型及其四种版本

(1)中性物质的组成

(3)中性物质元素

形成以中微子围绕中性原子核旋转的中性物质元素。既不发光散热也不吸收热能。中子星的发现就是中性物质元素存在的明证,中性物质是正物质星球衰亡时,向负性物质星球即黑洞内核质变的中介状态。

(4)正常版本和非正常版本:

中性物质是由中介面“中微子”、立面“中子”和对面“反中子”构成的“三位一体”,并通过“中庸律”简并为阴阳矛盾统一体,阳面为“中微子”,阴面为“中子”加“反中子”简并成的中性“原子核”,形成中微子围绕中性原子核旋转的中性物质元素。

将中性物质的正常版本中的“中微子”换为“立中微子”,“中子”和“反中子”不变;或者“中微子”不变,“中子”和“反中子”变为“立中子”和“对中子”;或者都变,“中微子”变为“立中微子”,“中子”和“反中子”变为“立中子”和“对中子”,即可得到中性物质的三种非正常版本。

由此可见,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也是对立统一的“三生万物”法则设计好的,不论是正常的版本,还是非正常的版本。都是通过“否定中立律”等三个简并律,简并为矛盾统一体后才进入稳定的演化阶段的。

进一步而言,正负性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转化过程中存在中介过渡状态,比如正物质恒星衰亡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内核兼并形成中子星,也有可能直接坍塌形成负性物质星球“黑洞”,而黑洞否定之否定又向正常物质转化,这都取决于恒星质量体积所排出的暗能量矛盾场子流体的大小,两者之间成正比。

而由物质元素构成的人类及其探测工具,只能生存在物质世界中,自然无法窥视宇宙的全貌,误以为本宇宙整体上是对称破缺的,即宇称不守恒,也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物质和它的对面负性物质相遇时,会发生完全的物质-能量转换,产生光子,以此来释放能量,此过程即为湮灭,从而形成中性物质隔离带。

2000年9月18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的大批量的反物质。咋一听5万似乎还挺多,但1mol就有6.02214076×10²³个原子!大型强子对撞机要对撞1千年才能够对撞出一微克反物质。人们不禁要问,反物质存在吗,若存在又去了哪里?

5、正反物质的非对称性

正反物质的非对称性,源于正负性物质的非对称性的简并叠加造成。

1933年,那个预言了反粒子的狄拉克,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发表演说称,他相信存在一个“反物质”构成的宇宙。

之后,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反物质宇宙模型”(反物质等同负性物质),他们认为元宇宙是由各占一半的正物质和负性物质构成,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中的正负物质彼此分开,并各自聚集为以正物质为主和以负性物质为主的团块,在正负物质交界处,由于正负物质湮没而产生巨大辐射压,从而把正物质区域与负性物质区域分隔开来,形成了彼此对立的宇宙南北半球,两个宇宙半球被“宇宙地平线”分隔开,因而不能相互观测到。

像我们安心地生活在正物质宇宙半球中一样,也有人居住在负性物质宇宙半球中,他们由负性物质组成,如反质子、反中子、正电子等等,他们周围的世界,是由负性物质统治的,只有极少数的正物质存在。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在的宇宙半球才是正物质的,而人类居住的宇宙半球才是负性物质的。

不难看出,如果一个世界完全由负性物质组成,那么在性质上应该和完全由正物质组成的世界一样,它们之间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变换守恒:一是对立粒子互换的正负粒子变换,二是空间三个坐标轴都反向的空间(镜像)反射变换,三是时间反演变换(把时间颠倒)。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负电子为阳形成的物质世界完全替换为正电子为阳形成的负性物质世界,在性质上这两个正负物质世界是完全等价的,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差异。

二、熵增定律决定本宇宙会走向热寂?

熵增定律,被很多人奉为“宇宙的终极法则”。比如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走向热寂尽头,这是真的吗?

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由德国人克劳修斯提出的,最初用于揭示孤立系统中的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的不可逆的热力学定律。

1、熵增实验

一个独立不受外界影响的容器,里面有规律的间隔,隔开空气区间和真空区间,孤立系统内部处在“有序”状态;一旦撤除容器内的所有间隔,整个容器就会形成一个均匀的“无序”状态。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熵增的过程。

而处在孤立系统中的事物,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事物总是向着无序的方向发展,即事物的熵是不断增加的,当熵达到最大值时,事物就会出现严重混乱,最后走向死亡。

1)实验的片面性

在熵增实验中,处在孤立系统中的事物空气,既不是对立统一的事物,又不是矛盾统一的事物,只是它们的某一方面,考虑单方面的“有序”问题,本身就存在片面性。

如果把对立统一事物,如把物质氢气与负性物质反氢气隔开放入,去除隔板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把矛盾统一的事物,比如把一对青年男女放到一个有淡水、树木的孤岛上,他们可能一直繁衍生息下去?

2)实验的局限性

熵增实验中的事物,除了在本质上具有片面性之外,数量上也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单方面只考虑了正物质,并没有全面考虑正负性物质并存的情况,而且数量上也是极少的,形成不了有效的重力凝聚作用,由此得出的熵增定律,难免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如果把银河系这么多的正物质和反物质气体装进一个巨大的气球中,结果还用想吗?

2、有序的“三生万物”法则

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三生万物”法则设计出来的,这个“三生万物”法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普遍联系的和简并形成矛盾统一体而演化的。小到原子核内外,大到星系内外,最高级的要属人类的生息繁衍,都无一例外的是由这个完备性的“三生万物”法则设计出来的。

结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必有死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但旧事物的死亡却孕育了新事物的诞生,就拿本宇宙来说,也是生死循环的,大可不必担忧走向热寂尽头!

0 阅读:3

齐甲斌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