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战略”传统上被理解为是指DC华盛顿州内的总统活动,在任者将自己包裹在与总统办公室相关的宏伟和象征之中,试图提升他们的公众形象。本文认为,我们对玫瑰园战略的理解应该从更广的角度来理解,包括DC以外的活动。
它通过考察总统海外旅行在现任总统连任策略中的作用,以罗纳德·里根1984年的欧洲之旅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展示正面媒体报道相对于总统的公众意见的益处和局限性,重新界定我们对玫瑰园战略的理解,使我们对总统、公众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有了更细致入微的理解。
在一个选举周期中,所有候选人都寻求看起来像“总统”,现任者通常有明显的优势。白宫可以利用“总统的装备”来增加他们连任的机会,这是总统竞选者所没有的机会。以这种方式接受公众对总统的期望,同时避免公开竞选连任,被称为采取玫瑰园战略。
与2017年相比,唐纳德·特朗普在2019年前五个月使用玫瑰园作为总统活动的背景增加了一倍多,这个场地也很受他的前任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和他们的助手旨在利用这种标志性的环境来提升在任总统的形象,帮助展示他们在这个角色上的表现。玫瑰园策略是指总统利用与总统职位相关的光环和庄严来改善他们的形象,从而提高他们连任的可能性。
对玫瑰园战略的最初研究限制了它的定义,只包括总统积极避免竞选连任的情况,并声称国家危机迫使他们专注于管理国家而不是政党政治。埃里克森和施密特以吉米·卡特对伊朗人质危机的处理为例,说明一位“被孤立于政治舞台之外”的总统“制定了一个理想化的总统概念”,因此在白宫的时间比竞选活动的时间还多。
最近,卡洛斯·迪亚斯将玫瑰园战略定义为“现任总统的连任战略,他们关注白宫的事件,利用他们办公室的宏伟和光环看起来像总统”。它通常“充满了拍照的机会和总统的图像”,这有利于进一步资本化与总统职位相关的图像。同样,凯瑟琳·邓恩·滕帕斯认为:
大多数总统宁愿留在白宫,拥有这个职位赋予他们的所有装饰和声望,而不愿卷入竞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党派斗争。
然而,这篇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扩大我们对玫瑰园战略的概念,以包括白宫以外的总统活动,包括总统海外旅行,使用罗纳德·里根1984年的欧洲旅游案例研究。这样做将使人们对总统、公众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细致的了解,因为它将展示这次旅行是如何被用来产生对里根的正面新闻报道的。拓宽我们对玫瑰园战略的概念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届政府是如何部署的,并强调了总统象征在连任竞选中的重要性。
1984年6月1日至10日,里根出访欧洲,拜访了他在爱尔兰的祖居,在诺曼底登陆40周年纪念仪式上表达了敬意,并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七国集团经济峰会。尽管此行表面上是为了加强美欧关系,里根的团队在计划他的访问时还是牢牢地考虑到了它对国内的影响。这次旅行在很大程度上碰巧赶上了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和参议员加里·哈特之间激烈的民主党提名战的最后阶段。
尽管里根直到1984年8月才正式开始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1984年总统选举,当时他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名,但他的欧洲之行是他连任竞选的一部分。当民主党努力挑选一名候选人与现任总统竞选时,一次海外旅行为里根提供了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政治家风度或总统风范的黄金机会。
这篇文章首先表明,里根和他的助手们有意识地策划了他的这次旅行,目的是加强他的公众形象,从而增加他连任的机会。它通过检查关于旅行计划和执行的档案材料来做到这一点。我还通过系统地检查此行收到的媒体报道以及此行对公众对里根领导的看法的影响来评估这一战略的有效性。
乔治·c·爱德华兹认为现任者的连任竞选提供了“白宫展示其公共关系肌肉的最佳机会”,这对1984年的里根政府来说当然是真实的。自杰拉尔德·福特和卡特以来的历届总统在任期的第四年不再“转入”竞选模式,而是在整个第一任期内更多地参与公共活动,这就是一些学者所称的“永久竞选”。这次旅行产生了持续的正面新闻报道,但这种报道并没有导致里根的支持率飙升,也没有改善他在这次旅行中强调的大多数问题的民意调查。
我认为,正如在这个案例研究中所看到的那样,玫瑰园战略的使用进一步证明了“上市”的局限性,因为里根在这次旅行中享有的持续的正面新闻报道并没有转化为民意测验数字的提高。
然而,这次高调的海外之旅创造了一个平台,里根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强调他第一个任期的一些关键成就,并在对选民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提出他的观点,而无需正式竞选。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民意测验很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只有37%的美国人整体上支持他的外交政策。他对经济的管理也是很多争论的主题。
此外,他早期的欧洲之行被认为是“磕磕绊绊和日程安排过多”,所以第二次旅行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改善公众对他作为政治家的能力的看法。当然,这种策略存在风险。如果媒体的关注是负面的,对现任者进行持续的新闻报道很容易破坏竞选。本案例研究将展示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密切关注旅游各方面的规划来尽量减少这种风险。
在这次旅行中,对他的第一个任期的持续积极讨论也有助于这次旅行符合里根后来在竞选期间的信息战略,包括乐观的“美国的早晨”电视宣传活动,这次旅行的记者团由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摄制组陪同,收集了后来在1984年共和党大会上使用的镜头。它还推动了对外交政策的重视,这符合回归国家伟大的主题。因此,虽然这次旅行没有导致公众认可的有意义的转变,但它仍然为长期运动带来了好处。
为了使玫瑰园战略有效,它需要产生持续的正面新闻报道,以便让公众看到总统的有效表现。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报纸报道的原始分析来证明这种策略非常成功地产生了对里根的正面新闻报道。我主要关注的是纽约时报,的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
这些大报和美联社通常是报道重大新闻的机构,每家报纸都有一个“订户辛迪加”,在“旗舰”报纸刊登这些新闻后,这些订户辛迪加将在下一个周期在当地报纸上转载这些新闻。此外,无论一篇文章是否出现在纽约时报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迹象,表明其他报纸以及电视和广播对该事件的报道有多广泛。
在10天的行程中,这一行程总共在这三家报纸上产生了33篇关于里根行程的头版新闻报道,并在这些报纸上产生了总共100多篇文章。它登上了纽约时报从6月2日到11日的每一天,在华盛顿邮报,在10天的巡演中有7天上了所有三份报纸的封面。在这些头版头条中,只有两篇从负面报道了这次旅行,一篇是关于围绕里根访问的抗议,另一篇是关于爱尔兰对里根中美洲政策的不满。由于这次旅行与1984年民主党初选重叠,这些正面的新闻故事经常与关于民主党内持续争斗的文章放在一起。
这种正面的媒体报道,或者更广泛的“上市”,是否能够推动公众舆论,一直是许多学者争论的话题。几位学者注意到,即使是常被称为“伟大的沟通者”的里根,在直接向美国人民呼吁时也难以改变公众舆论。媒体对总统的报道和总统支持率之间的关系也远未得到保证,杰弗里·科恩的一项研究声称,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总统的负面影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事实上,尽管此行获得了持续的新闻报道,里根的支持率并没有增加,反而在1984年5月18日至7月9日之间一直保持在54%至55%之间。
也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公众舆论在里根此行无数次演讲中讨论的任何问题上都发生了转变。轮询数据做显示里根讨论了许多选民认为对即将到来的选举很重要的问题。
例如,1984年6月初的盖洛普/新闻周刊民意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认为“失业/疲软的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次是通货膨胀(73%)、教育(73%)和与苏联的核战争威胁(70%)。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经济、通货膨胀和与苏联的关系都是里根公开讲话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有一些证据表明,里根在这次旅行中发表的演讲使他在处理外交政策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1984年5月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只有37%的参与者支持里根处理外交政策。旅行期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这一数字为41%,而旅行结束后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8%的参与者强烈或适度赞同他对外交政策的处理。对他处理经济问题的类似民调显示没有变化,而对他处理苏联问题的民调显示支持率略有下降。
然而,重要的是要强调,未能影响公众舆论并不一定意味着此行不是玫瑰园战略的一部分。里根的助手们计划这次旅行是为了展示他作为总统的能力,同时在身体上和言论上使他远离选举纷争,这一事实意味着这次旅行应该被视为玫瑰园战略的一部分,尽管它不局限于DC的华盛顿。这些民意调查数据只是对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并从更广泛的角度质疑了总统领导力的局限性。
改善现任者的形象是成功的玫瑰园战略的关键,里根在爱尔兰的时间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提供了这样做的机会:通过创造大量的照片机会显示他接受他的爱尔兰传统,以及通过展示他的温和和致力于和平来解决他的外交政策鹰派的担忧。在抵达香农机场时,里根告诉聚集的人群:“我不仅要回到我自己的根,我要回到美国的根”。
然而,聚焦于里根对其祖居的感伤之旅掩盖了媒体对他此行外交政策声明的极大关注。里根在国内的外交政策问题上民意测验很差,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只有37%的美国人整体上支持他的外交政策。因此,他利用在爱尔兰的演讲概述了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并重申了美国恢复与苏联谈判的意愿,这些言论最终获得了比访问其祖居更多的媒体报道。
首先,这一部分将利用档案材料来证明这次旅行是考虑到国内选举年的观众而计划的。然后,我将展示此行产生的积极的国内媒体报道,最后评估这种报道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舆论,让我们深入了解里根玫瑰园战略的有效性。
里根的爱尔兰血统使他有机会认同两个主要的美国选民群体:爱尔兰裔美国人和天主教美国人。包括里根在内的4000万美国人拥有爱尔兰血统,众所周知,他的竞选团队渴望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获得他们的支持。
尽管倾向于注册民主党人,爱尔兰裔美国人在里根1980年动员的联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借此机会强调里根的爱尔兰根源适合他的竞选活动。里根-布什的84委员会在早期的竞选中公开地将爱尔兰裔美国人作为目标,即使竞选助手们坚持认为里根访问爱尔兰的时间纯属巧合。约翰·肯尼迪曾于1963年在爱尔兰享受了一次“感伤之旅”,很明显,里根白宫希望在里根访问期间取得类似的成功。
此外,尽管里根不是天主教徒,但政府显然相信爱尔兰之行会给天主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在一份概述里根访问爱尔兰的潜在国内影响的备忘录中,前外交官托马斯·帕特里克·梅拉迪指出,“国内等式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爱尔兰人和天主教徒”,并建议邀请天主教报纸的记者代表团参加里根此行。
1980年支持里根参选的基督教右翼运动主要由福音派教徒组成,但也包括相当数量的保守天主教徒。因此,里根的助手们是正确的,他们认为总统积极地与爱尔兰裔美国人群体联系在一起,进而与信奉天主教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会带来明显的国内政治利益。
记者团敏锐地意识到这次访问对里根竞选连任的潜在影响。在参观结束时的问答环节,一名记者开玩笑地问记者团是否会在“选举前”前往苏格兰,然后补充道,“有多少苏格兰选民?”这句俏皮话指的是这样一个事实,里根与苏格兰和爱尔兰有着同样紧密的祖先联系,因为里根的曾祖父是苏格兰人。
尽管里根声称他只是对长期以来访问巴利普兰的邀请做出了回应,并且他对爱尔兰的访问是为了配合G7经济峰会而不是他1984年竞选活动的开始,但旅行记者将他们在欧洲的时间与即将到来的选举联系起来的事实表明,至少有一些人怀疑这一说法。
里根访问他的祖居巴利普兰是他爱尔兰之旅的关键事件。他参观了他的高曾祖父受洗的教堂,向人群发表了情绪化的演讲,并且,显然试图拥抱他的爱尔兰根源,用爱尔兰语问候了他的听众。
他公开谈论他的祖先在移民前面临的贫困,宣布这证明任何孩子都有潜力“长大后成为爱尔兰总理或美国总统”。在1980年的竞选中,里根将自己定位为华盛顿精英的替代者,因此以这种方式讨论他卑微的出身符合他早期的竞选策略。
媒体对里根在巴利阿里期间的报道褒贬不一,但总体上是积极的。白宫获得了它想要的头条新闻和图片,包括“里根沐浴在祖先的贝利波里”,而洛杉矶时报有一张横幅照片,上面写着“总统先生,欢迎来到巴利普兰”,第二张照片是罗纳德·里根和南希·里根在当地酒吧愉快地喝酒。根据一份纽约时报记者,然而,里根收到了爱尔兰人民的“不冷不热”的接待,尽管一个“大账单”。
范·戈斯正确地观察到,关于里根爱尔兰之行的史学倾向于将巴利普兰之行描绘成一个“民间场合”,事实上里根自己的回忆录关注的是他的“温暖和情感体验”,而不是他此行的政治含义。然而,对这次旅行的这种解释没有承认,当代媒体对里根访问爱尔兰的报道,特别是头版头条,更多地关注里根在戈尔韦的演讲和在都柏林议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的政治声明,而不是里根的祖居之行。里根关于外交政策的言论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协助规划这次访问的两名助手之间的备忘录,提供了政府希望这次访问如何改善里根外交政策能力的国内看法的见解。它概述了“主题和目的”,是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在里根之行的规划阶段提出的。关于他们的政治关切,这些包括通过减缓军备竞赛和解决美国对北爱尔兰的关切来“减少全球紧张局势”的目标。里根在这两个问题上采取了温和的立场,这反映了他努力解决国内对他在第一任期内外交政策决定过于强硬的批评。
旅行后的新闻报道反映了里根玫瑰园战略的成功。卢·卡农华盛顿邮报里根返回美国时大胆宣称:“自约翰·肯尼迪以来,没有一位总统在世界舞台上表现得如此成功”。坎农声称,里根在旅行中接触的世界领导人“现在把他当作一个合法的领导人,而不是一个年老的意识形态失常者”,这是这次旅行的关键结果之一。
史蒂文·韦斯曼纽约时报记者称,此行向美国选民表明,除了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和韩国之行中的出色表现外,里根已经“成熟为一名政治家”。这洛杉矶时报称他的访问是“胜利的”,而韦斯曼进一步描述他是“一个显示出巨大自信和似乎无限的能力来利用其办公室象征意义的总统”。
显然,记者们很清楚里根愿意将自己披上总统象征的外衣,而这次旅行时机已经成熟,有机会这样做。扩大我们的概念意味着采取玫瑰园战略,以涵盖总统选举年的旅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将这次旅行置于里根连任竞选的背景下。
里根此行的每一段都为改善里根在美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形象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事实上,这样的旅行可能会增加里根连任的机会,在他旅行之前,期间和之后的媒体报道中讨论得很多。因此,这次旅行对公众认可和支持里根政策的有限影响可能有些令人惊讶,这也说明了“公开化”的更广泛的局限性。尽管成功地执行了这次巡视,并获得了大量积极的新闻报道,政府的玫瑰园战略似乎并没有对短期的支持率产生太大的影响。
然而,这次旅行确实有一些选举上的好处,这是不容忽视的。它仍然允许里根在没有正式竞选的情况下宣传他在关键选举问题上的立场。此外,里根在这次旅行中捕捉到的图像完全符合他更广泛的竞选战略,这一点在当年晚些时候的竞选材料中得到了证明。此外,尽管此行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有利于里根的竞选活动仍难以定量分析,但这一案例研究表明,白宫投入了时间、精力和资源来进行一次旨在改善里根连任前景的旅行,表明玫瑰园战略的想法在1984年仍然存在。
里根的欧洲之行只是他正式竞选连任前一系列精心策划和精心安排的海外旅行中的一次。这些旅行中的每一次都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的接待,他在欧洲的时间也不例外。因此,很明显,玫瑰园战略不需要局限于国家首都的政治活动。
此外,当里根在世界舞台上时,没有任何挑战者有机会与现任竞争,尤其是与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的人竞争。此行展现了里根最具政治家风度的一面,在代表美国人民的同时赢得了世界领导人的尊重。
里根并不是最后一个使用玫瑰园策略的人。在他的继任者中,四分之三的人成功确保了在白宫的第二个任期。例如,比尔·克林顿在1996年采取了一种不同的玫瑰园策略,推迟正式宣布他的候选人资格,这有助于他在政治纷争中脱颖而出。在里根总统任期内,媒体环境发展迅速,并且在此后的几年里继续发展。鉴于媒体在利用玫瑰园战略等方法中的作用,这种战略也必须发展。
例如,人们消费新闻故事的渠道的扩大意味着总统们不能再像里根在诺曼底所做的那样,在人们看电视的时候战略性地安排他们的演讲。该战略将在2020年继续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特朗普总统的旅行能力,导致他使用白宫玫瑰园举办了一场主要批评他的挑战者乔·拜登。这种利用总统活动公开讨论竞选政治的做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总统可以、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办公室来支持政治目标。
笔者认为:尽管事后来看1984年的选举很容易看出在任给里根带来的优势,但在1984年6月的这个时刻,里根的压倒性胜利绝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总统利用他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双重身份,在开始他的选举前旅行计划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政治优势。
通过在以国家元首身份行事时传播后来成为他的竞选信息,里根避免了从他的竞选预算中资助这次旅行,并能够利用他在旅行中得到的加强的新闻报道来改善他在美国选民中的形象。尽管没有发生在DC的华盛顿州,这次旅行非常符合玫瑰园战略的概念。拓宽我们对这一战略的概念,让我们能够就总统领导在国内外的有效性提出更广泛的问题,这表明即使是“伟大的沟通者”也面临着“公开化”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