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那晚外甥把姨妈安全送回家后,她在洗手间独自哭泣良久

小小鱼故事会 2024-12-18 18:25:03
这是一个深刻触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其主人公是一位母亲。

她坦言,此生最令她懊悔之事莫过于将儿子培养得过于出色。当老伴身患重病、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时,这位母亲感到天似乎都要塌下来了。在极度焦虑中,她颤抖着给远在国外的儿子打电话,询问他是否能够回国陪伴父亲前往医院寻求专家的帮助。儿子沉默了几秒后表示自己工作繁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实在难以抽身。

尽管如此,他还是建议母亲带父亲去北京复查,并提醒如果照顾不过来可以考虑雇佣护工,不要因为节省开支而忽视了健康问题。挂断电话后,这位母亲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懂得如何预订高铁票。再次尝试联系儿子时却无人接听,这让她更加焦急不安。

情急之下,她跑到城西的外甥家求助,询问怎样购买高铁票。看到姨妈满头大汗的样子,外甥立刻安慰道:“下次有事直接给我打个电话就行,我会帮你把票买好的,不用特意跑一趟。”说着便熟练地操作手机完成了退票手续,并提出亲自开车送他们前往北京。

面对如此热情的帮助,姨妈起初有些不好意思接受,但最终还是被外甥坚定的态度所打动:“别客气了,要是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我妈肯定饶不了我。以后家族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我们都会尽力而为。”

那天晚上,当外甥把姨妈安全送回家后,她在洗手间里独自哭泣了很久。老伴听到声音也忍不住捂住嘴巴流泪,两人相视无言,彼此心中都明白: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太过专注于教育的重要性,倾尽全力支持儿子成长与发展,才导致了如今这种虽成就斐然却亲情疏远的局面。作为教师出身的夫妇俩深知良好教育的价值所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创造了最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儿子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国内顶尖大学深造,毕业后更是远赴海外留学并获得了高薪职位。那段时间成为了这对夫妇最为自豪的日子,甚至经常被拿来与其他亲戚家的孩子做比较。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儿子定居德国并购置房产,两位老人不得不卖掉市区的房子加上所有积蓄支持儿子安家立业,最终回到了乡下生活。

邻里间流传着关于他们将去德国享受晚年生活的玩笑话语,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与无奈。

我们总是矜持地微笑,内心却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频繁催促儿子结婚,直到他终于带来了怀孕的儿媳。令人惊讶的是,儿媳告诉我们她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结婚了。尽管我们对这一先斩后奏的行为感到震惊,但考虑到当前的情况,我们迅速收拾行李,准备前往照顾儿媳。

我深知,如果此时不给予她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可能会影响未来婆媳之间的关系——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怀孕时婆婆若不尽心尽力地照料,将来也难以指望儿媳为自己养老。”然而,我的儿子却坚决拒绝了我们的提议。

直到孙女出生后,我和老伴才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旅程。遗憾的是,仅仅过了半个月,老伴便因身体不适提前回国。他表示在那里感到非常不适应,而留下来独自照顾孩子的我也渐渐意识到,尽管儿子在国内拥有看似丰厚的收入,但在德国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此外,他对我的态度虽然礼貌周到,但却显得过于冷淡疏远。

每当我想进入他的房间打扫时,儿媳总会提醒我要尊重个人隐私;更让我担忧的是,当孙女只有两个月大的时候,儿媳就决定停止母乳喂养,对此我建议至少再坚持两个月,但她显然并不高兴。

几次三番听到他们用英语争吵的声音,显然是为了避免被我听见。这对年轻夫妇总是强调自由与人权的重要性。每天我都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他们的底线。当孙女一岁多时,儿媳将她送到了一个类似早期教育中心的地方,并礼貌地请我回到了中国。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儿子总共只回来过两次,每次都像匆匆忙忙的游客一样短暂停留,而儿媳和孙女更是从未踏足故土一步。

曾经我认为儿子有所成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应该让他留在身边束缚住他的翅膀。但现在面对老伴日益严重的病情,我真的感到恐慌不已。如果他有什么不测风云,我一个人该如何度过余生呢?幸好外甥陪我们一起来到北京,从预订酒店到挂号缴费再到取药,全程都是他在忙碌奔波。看到医院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头就开始疼起来,更不用说还要应对现代化的挂号系统、自助缴费机以及复杂的流程安排。科技进步固然是好事,但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确实不太友好。

最终,老伴被确诊为晚期感染性疾病。得知消息后,我在避开他的情况下痛哭了一场,并打电话给儿子希望他能回家看看。虽然他回来了三天,但由于工作繁忙不得不再次离开。临走前,他留下一笔钱并嘱咐医生使用最好的药物进行治疗。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拼命咬紧嘴唇才忍住了想要说出的抱怨之言——难道金钱真的可以换回父亲的性命吗?

随着放疗化疗的进行,老伴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生告诉我们现在任何治疗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最后一次见面时,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握住我的手,艰难地说出了最担心的事情——害怕我以后该怎么办。那一刻,泪水如同决堤般涌出,我才深刻体会到年轻时倾注心血培养孩子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途的人还是身边的伴侣。

我的儿子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这份成功却让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为了给老伴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我将他从老家医院接回了家中,并向儿子详细说明了当前的情况。在我的不断恳求下,儿子终于从德国赶回了中国。见到久别重逢的父亲时,老伴激动得泪流满面,嘴唇因颤抖而无法言语。

遗憾的是,仅仅两天后,儿子便显得焦躁不安,频繁接听电话,第三天一早便支吾其词地表示必须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处理紧急事务。面对此景,我愤怒地质问道:“你这两天是不是巴不得你爸早点走?否则都对不起你这一趟特地回来的意义——到底是挣钱重要还是你爸的命更重要?”儿子尴尬地回应道:“我也很难受……”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从未后悔过将儿子培养成如此优秀的人才,只是没想到这会让我们之间产生如此大的隔阂。

自儿子离开后,我不敢轻易离开医院半步,即使有专业护工照料着老伴,我还是担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外甥们担心我会因此累垮身体,主动承担起了轮流照看的任务。尽管他们平时忙于个体生意,但依然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帮助我。对于他们的无私付出,我想通过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表达感激之情,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认为这是作为家人应尽的责任。回想起父母生前对这两个外甥的评价——“扶不上墙的烂泥”,现在我宁愿希望儿子也能成为这样的人,至少他能陪伴我们走过最后一段旅程。

几天后的一个凌晨三点,老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目光始终凝视着门口方向,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奇迹发生。我知道他在等待着儿子的到来,但现实却让他失望了。虽然内心早已做好了最坏打算,但当那一刻真正来临之时,悲伤依旧难以言表。令人心寒的是,直到葬礼结束之后,儿子才匆匆赶回国内参加追悼会,而儿媳和孙女则依旧没有露面。整个过程中,两个外甥全程协助处理各项事宜,让我深感欣慰。

安葬完毕后,儿子逐一与我妹妹一家握手致谢,感谢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们二老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关于我的未来安排问题,他却只字未提。当晚的家庭聚会上,儿子才略显为难地提到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无限,实际上供房养家的压力与国内并无二致。

随后,他话锋一转,提出希望由两位表弟继续负责照顾好母亲晚年生活的想法。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不已。就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就将母亲未来的养老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送走儿子之后,我独自前往父亲墓地前祭拜,心中充满了羡慕之情——至少父亲能够先行一步,不必经历失去伴侣后的孤独岁月。如今,我和妹妹相依为命,周末时还会有外甥带着家人前来聚餐,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温馨氛围让我倍感珍惜。

每当看到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子,我都忍不住想要给他们零花钱以示宠爱。虽然我有稳定的社保和退休金收入,并不缺钱花销,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孤独终老。

几年后,妹妹也离世而去,儿子一家三口专程回国参加葬礼。此时的孙女已经长大成人,穿着时尚、满口外语,与这个小乡村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我怎么努力尝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记得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吃卤蛋,于是我亲手做了十几个给他带去……

当孙女伸出小手欲触碰某物时,儿媳迅速以手势阻止,并投来一瞥,那目光中蕴含的不满让我内心骤然紧缩。我开始怀疑,是否我的烹饪技艺已难以满足她的味蕾。夜幕降临,我与儿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不解地询问他为何在父亲离世时未能归来,而此刻却全家出动,为小姨的离世表达哀悼。儿子略显尴尬地解释,当时儿媳因身体不适不宜长途跋涉,且多年来小姨与表弟们对我们关爱有加,他心怀感激。这番话让我心中的郁结稍有缓解,至少他还懂得感恩。

此次儿子归来,逗留的时间较以往更长,但他选择住在县城的酒店,相见一面仍需跨越重重阻碍。不久,村中风传老村即将拆迁,我们的居所亦在规划之内,根据住宅面积及屋后观赏树的数量,补偿颇为丰厚。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既惊又喜,急忙前往村委会核实真伪。村主任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并透露几个月前已有相关讨论,而他作为儿子的故交,早已将此事相告。我如遭雷击,难以置信儿子对此竟一无所知,村主任的肯定答复更让我心如刀绞。

恍然间,我意识到儿子此行的真正目的并非单纯的悼念,而是冲着拆迁补偿而来。

一周后,正式的拆迁通知下达,儿子一家三口随即与我商讨补偿事宜。

我提出按面积均分,我应得三套房,我选择房产而非现金。

儿子面露难色,质疑我独居何需多房。我淡然回应,年事已高,手握现金易散,留房收租,细水长流。儿子显得颇为尴尬,继而提及他近期有意投资的项目急需资金,希望我能考虑放弃房产换现金支持他。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他的直白仍让我心痛不已。我悲从中来,感慨自己与丈夫一生辛劳,未曾亏欠于他,原以为儿子出国能成为依靠,未料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未能见上,儿媳与孙女更是缺席葬礼。这些年来,是两位表弟在照料我的生活,儿子似乎从未考虑过我的安置问题。如今,他们却覥着脸来争夺我的财产,其行为之颜面何存?

面对我的直接质问,儿子显然措手不及,儿媳则拉着孙女愤然离去。积压已久的情绪得以宣泄,我心中稍感释然。曾几何时,我的心也是炽热的,但儿子的一次次冷漠逐渐冷却了这份热情。我曾误以为是国外的环境改变了他,现在才明白,自私是他的本质,对外人讲人权、自由,对父母却要求无私奉献,这种双重标准令人失望。

追溯根源,我发现是自己教育上的失误,过分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品德的培养,最终导致了今日的孤独晚年。

于是,在村委会的见证下,我立下了遗嘱并进行公证,决定将两套房产赠予外甥,最后一套房捐赠给希望工程,以此作为对过往遗憾的弥补。

儿子试图以甜言蜜语和情感攻势软化我的立场,但我坚定不移。他愤怒地摔门而去,头也不回,仿佛遗弃的不过是一块失去价值的破布,而非他的亲生母亲。两位外甥宽慰我,即便我不留下财产,他们也会尽孝道。更何况遗嘱已立,他们更觉责任重大,有义务将我照顾周全。我选择入住养老院,而非依赖外婆家。妹妹离世后,我虽非血亲,却不愿过度透支这份亲情。日常探望,大病时照料,已足以慰藉我心。

生命尽头未知,但有房产、养老金及远方亲人的支持,我在养老院的生活亦不会凄凉,远胜于将所有财产赠予那忘恩负义之子。我愿以此经历为鉴,提醒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首要是品德培养,否则即便子女成就斐然,也可能视剥削父母为理所当然。如此,家庭非但不是温馨港湾,反成纷争之地,亲情破裂,令人唏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