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记忆

卧云枕月旅行 2025-01-29 08:48:48

过年,永远都是小时候过的年最有意思,也是我们心目中最幸福的时候……

小时候,进入腊月,在我们关中农村就能经常听到这么一句关于盼年的歌谣“今日盼,明日盼, 盼到初一拉臊面”……

这是妈妈经常在小孩跟前念叨的,给孩子一个希望,一个念想……

我的小时候,是在六七十年代度过的,当时物质贫乏,条件艰苦,平时都是以红薯和玉米面为主,馒头都是玉米面和小麦面对半搅合的,一般中午吃一顿汤面条,连一碗干面条都舍不得吃,所以说正月初一早上那一碗肉臊子面,就是我们心目中最高的期待了……

应该说,过年的程序是从腊八节开始的,我们关中人的腊八饭不是腊八粥,我们叫“腊八面”,就是在腊八这一天的早上,家里要做一顿烩面片,放一点豆腐、蒜苗、红萝卜和黄豆,还有少量的肉臊子,一般都会多做一点,留着下一顿吃,所以就有了“腊八热三遍,拿肉都不换”的说法……

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准备年事了,提前筹划自己家的收入,购买的东西,房前屋后需要修修补补的,还有洗洗刷刷,妈妈们也要开始筹备孩子大人过年的新衣服,总之一句话,都是过年的事……

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人们过年的新衣鞋袜等等都已搞定,祭祀完灶王爷,就开始大扫除,常年打扫不到的地方,鸡窝猪圈,屋顶门后柜底下,都要来个大清理,然后就是浆洗床单被罩……

腊月二十五六直到三十,就开始杀年猪,割肉买豆腐,买年菜,换粉条,蒸年馍,压面条,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到了腊月三十,年事基本准备完毕,上午炒肉臊子,下午贴春联,傍晚提上马灯,拿上香火到祖先的坟地里,点上香,磕个头,作三个揖,绕坟转三圈,嘴里说着请先人回家过年……

回家后,把先人的神灵敬起来,然后放爆竹,送旧年,一家人坐一起,开始喝酒吃年夜饭,饭后一起聊天谝闲传,总结先年,展望来年,说家事,谈亲情,这叫坐三十,也叫守岁,一直坐到子夜十二点结束,算是来到了新的一年……

尽管年夜饭的酒菜都简单,可那种幸福的气氛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一早上,还有一个迎新炮竹,我们小孩子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鞋新帽子,满村子追着捡鞭炮,就是那些没有放响哑鞭炮……

然后,就是回来等着吃一年一度初一臊子面,初一的臊子面,讲究比较多,面要手擀面,而且还要求薄筋光,除了肉臊子还要有素臊子,豆腐黄花木耳,这些都是必须的……

因为平时吃不上,所以说,我们对年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正月初一早上那顿肉臊子面……

我们那里正月初一不走亲戚,只是在本村里给本家长辈们拜年,但当年有去世的亲戚这一天要去祭拜的,通俗说法叫“新初一”……

初二走舅家,初三初四姨姑家,初五叫破五,早上要放爆竹的,早饭也是臊子面,算是过年最后一天,应该说隆重的五天过年就算结束了,人们开始年节后的各项娱乐活动,有荡秋千、跑猪马、走高跷、耍社火……

正月十二舅舅给外甥送灯笼,正月十五闹元宵,十六还有个耍新娘的环节,直到正月三十晚上烧火燎花花,才能算上过年的节气彻底结束了……

年过六旬,关于过年的记忆,好像只有小时候的记忆是深刻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