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往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艺术手工艺品坊 2025-01-07 10:46:47

咸丰帝,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年仅31岁便英年早逝。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并存,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侵略接踵而至。这位年仅20岁登基的年轻皇帝,原本满怀复兴大清的壮志,却最终因一次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的避难之行,从此陷入沉沦。逃离京城的那些日子,他每天都沉迷于4件致命的事,而这正是压垮他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少年天子:从雄心勃勃到焦头烂额

1849年的紫禁城,经历了道光年间的节俭风气,早已褪去了康乾盛世时的金碧辉煌。这里迎来了一位年轻的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即咸丰帝。他登基时年仅20岁,正值少年意气风发的年纪,满怀着振兴祖业的壮志。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撒手人寰,年仅20岁的奕詝在众臣的拥戴下登上皇位,成为大清帝国的第九任皇帝,改年号为“咸丰”。

当时的大清虽然还在沿用着康乾盛世的余威,但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朝廷上下腐败成风,地方豪强横行,鸦片战争后的屈辱条约让国库空虚,老百姓更是饱受战乱和天灾之苦。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咸丰帝立志要成为一位中兴之君。

咸丰帝即位后展现了相当的政治魄力。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朝廷,罢免了许多道光年间的老旧官员,并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文臣武将。肃顺、曾国藩等人相继受到重用。他试图通过减免赋税、加强边防来稳定国内局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

咸丰帝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多少太平的日子。他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大清。在即位之初,他就接连遇到了几场巨大的危机,让他的壮志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咸丰二年(1851年),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起义领袖洪秀全打着“天国”的旗号,号召贫苦百姓反抗清廷腐败无能的统治。短短几年内,太平天国的势力迅速扩张,占领了南京,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始向全国蔓延。

内忧未平,外患接踵而至。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再次发起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场战争比起第一次鸦片战争更加惨烈。英法联军火力强大,清军却仍以冷兵器为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从广州到天津,清军接连败退,最终连京城都岌岌可危。

太平天国的内乱让咸丰帝夜不能寐,英法联军的入侵更是让他寝食难安。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敌,都让这个年轻的皇帝倍感力不从心。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如今在连年的战火中逐渐消磨殆尽。咸丰帝开始意识到,自己想要复兴大清的梦想或许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更让咸丰帝绝望的是,他发现自己不仅无法解决国家的危机,就连自己的身体也在重压之下渐渐垮掉。从即位起,咸丰帝便饱受疾病折磨。他长期患有肺结核,又因为过度操劳,加速了病情的发展。

仓皇逃亡:热河避难之路

1860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再次对清政府发动侵略战争。联军在天津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直逼京师。

面对外敌的迅猛攻势,咸丰帝和他的朝廷表现得无比被动。虽然满清坐拥十万兵力,但这些士兵大多装备落后,训练不足,难以匹敌英法联军的现代化武器。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全军溃败,这一战彻底宣告了清军的无力。

最终,在一片混乱中,咸丰帝做出了决定:舍弃京师,带领后妃、大臣和随从仓皇出逃,前往承德的避暑山庄避难。

咸丰帝出逃的日子,是1860年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在古代民俗中被称为“金离日”,象征着分离与逃亡。对于咸丰帝来说,这一天的出行,既是对命运的屈服,也是对自己作为天子的最大讽刺。

他打着“巡幸木兰”的旗号,试图掩盖实际的逃亡事实。然而,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百姓民间,所有人都看得明白:这位大清的皇帝,已经不再是那个坐拥四海、威震八方的天子,而是一个惊慌失措、无力自保的逃亡者。

车队出京时,咸丰帝乘坐的龙辇最为显眼。他身着黄袍,神情憔悴,紧紧闭着双眼,仿佛不愿面对这一切。身边的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与其他嫔妃虽然努力保持镇定,但脸上的恐惧之色却掩饰不住。

这段逃亡的路途可谓充满了狼狈。由于逃亡匆忙,车队的粮食和水都准备不足,沿途需要紧急征调百姓的物资。

这不仅让原本就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更加怨声载道,也让咸丰帝的车队频频遭遇供给困难的窘境。一些随从甚至因为无法忍受路途的艰难而偷偷逃跑,只留下皇帝与核心的近臣们继续向承德方向前行。

经过八天八夜的跋涉,咸丰帝的车队终于在八月十五抵达承德避暑山庄。

刚到避暑山庄时,咸丰帝已经因为旅途劳顿而病倒。他的身体本就虚弱,肺结核多年未愈,再加上一路上的颠簸和焦虑,让他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御医轮番为他诊治,却始终无法缓解他的病情。即使如此,咸丰帝依然强打精神,命人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暂时安置自己的寝宫。他似乎希望,这座行宫能够为他带来片刻的安宁。

然而,避暑山庄并没有成为咸丰帝的避风港。相反,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从北京传来,让他焦虑不安、痛苦不堪。就在咸丰帝抵达热河的同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将这座“万园之园”焚烧殆尽。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甚至连数百公里之外的承德都能隐约感受到燃烧的气息。

更让咸丰帝绝望的是,他的母妃赫舍里氏在北京遭遇英法联军的侵扰后,因惊吓过度而去世。这个噩耗犹如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咸丰帝。从此,他整日沉浸在自责与悔恨之中,整个人变得愈发憔悴。

堕落日常:4件致命事的背后

古语有云:“英雄难过美人关。”而咸丰帝,既非英雄,却更难抵挡女色的诱惑。自即位以来,他就以奢靡的后宫生活著称。

在圆明园时,他便宠幸“天地一家春”的五春美人(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懿贵妃那拉氏),甚至还派人重金搜罗江南一带的妙龄女子充实后宫。然而,在逃亡热河避暑山庄后,他对女色的沉迷愈发不可收拾。

据史料记载,咸丰帝每日都将妃嫔们召集到他的寝宫,或让她们随侍左右,或在庭院中嬉戏玩闹。他似乎希望用这些温柔与笑声掩盖内心的焦虑,但实际上,这种短暂的欢愉只能让他更加沉沦。

逃亡后的咸丰帝,更是将整个后宫视作自己的避难所。他不仅沉溺于妃嫔的美色,还毫无节制地宠幸年轻侍女和戏班女伶。御医一再劝谏他节制,但他却丝毫听不进去,甚至怒斥御医“扰人清梦”。

这份无度的纵欲,加剧了咸丰帝本已虚弱的身体。他的肺结核病在这样的状态下进一步恶化,夜间咳嗽不止,甚至出现吐血的症状。

“酒是穿肠毒药”,这句话用来形容咸丰帝再合适不过。咸丰帝自年轻时就酷爱饮酒,但御医早在他即位初期便警告他,因体质虚弱,他需远离烈酒。然而,在热河避暑山庄,这位年轻的皇帝彻底放纵了自己,用酒精麻痹内心的痛苦。

在这样的状态下,朝廷的政务彻底被搁置。大臣们多次递交奏折,要求皇帝商议如何应对时局,但咸丰帝却一拖再拖。

如果说女色、酒精和戏曲是咸丰帝的“慢性毒药”,那么鸦片无疑是摧毁他生命的“最后一击”。早在即位初期,咸丰帝便开始接触鸦片,当时他将其称为“益寿如意膏”,认为吸食鸦片可以缓解焦虑。

逃亡热河后,咸丰帝对鸦片的依赖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每日清晨便开始吸食鸦片,甚至在处理奏折时也不忘点上一支。他常对近臣说:“朕本体弱,唯有此膏可解郁结。”但实际上,鸦片不仅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让他变得更加虚弱。

英年早逝:帝王命运的警示

1861年8月,咸丰帝,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正躺在龙榻之上,面色苍白,形如枯槁。

此时的咸丰帝,已没有力气再思考国家的危亡,他的心中充满的,只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江山社稷的遗憾。年仅31岁,这位年轻的帝王就将在这座避暑山庄画上生命的句点。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帝王的无助与挣扎,也可以反思,一个王朝的衰落,是如何从个人开始,逐步影响整个时代的命运……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