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从来没有见过阳光,你叫他以后拿什么温暖别人?
倘若她从来没有享受到爱,你指望她将来如何去爱社会?”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和成长问题,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村小学校长张鹏程、一位年仅39岁已满头白发的硬汉,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10年前,他果断放弃南方一家企业的高管职位和高薪收入、毅然决然地回到生他养他的贫困农村去当小学校长,三年时间将一所破旧的、只有27个孩子的、即将被撤销的农村小学,神奇般地改造成面貌焕然一新的、有二百多生源的“明星”小学,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异成绩,热爱、兴趣、情怀还是责任?
80后师范生的尴尬
2021年,河南省周口市二郎庙村一位“留虾女孩”的视频瞬间刷爆网络,受到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
视频里,一个农村小女孩在学校用餐时,特意把饭菜里面的虾挑了出来,当老师问她为什么要把虾捡出来时?她清澈得如同山泉一般明净的眼睛里,露出了几分羞涩,而后有些难为情地说,她的妈妈刚做完手术躺在床上,她想把虾带回家给妈妈吃!
这时,小女孩身边一位白发苍苍、但看上去似乎又不像是老年人的老师说:“没关系,你把虾吃完,然后将老师的虾带回去给妈妈!”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一个被所有学生们亲切地称呼“爸爸”的80后,他叫张鹏程。
1982年9月,张鹏程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村。他的父亲是村小学的一位民办教师,张鹏程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便是在这所学校完成的。
1998年,16岁的他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省西华师范学校。当时正值国家实行教育改革、对中专及师范类毕业生不再负责工作分配的第一个年头。
尽管如此,但对于信息闭塞、意识淡薄的农村人来说,这一“改变一代人命运的政策”,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考上学就等于有了金饭碗”这种惯性认识,已经深深植入每个农村人的思想达二十年甚至几千年之久。
直到2001年中师毕业时,残酷的现实才让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张鹏程父亲和张鹏程一下子措手不及——国家不再分配工作,由毕业生自行联系单位解决就业。这对于在农村辛辛苦苦当了一辈子民办教师的张鹏程父亲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儿子毕业后待在家里,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甚嚣尘上,要强的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为了能让儿子有个事情做,平日里要强的他贴着脸四处求人,终于为张鹏程争取到了一个在二郎庙小学实习并做临时教师的机会。
就这样,张鹏程和他的父亲成了同事,虽然挣不到什么钱,但也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
为了生活南下打工
两年后,当初投身教师行列的新鲜感和激情已然褪色,眼看父亲一天天老去,家里的负担一天天加重,这让责任感极强的张鹏程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父亲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了了一辈子,也穷困潦倒了一辈子,难道他还要继续这样的继续吗?张鹏程犹豫了。
尤其逢年过节,看着外出打工的同龄人穿着光鲜亮丽的服装回来,他们神气地昂着头走在破旧的乡间小路上,嫣然一副衣锦还乡的派头。
思量再三,张鹏程决定辞掉教师工作外出打工。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原以为他会极力反对,没想到父亲只是皱起眉头静静地听着,没发表任何意见。
大年三十晚上,张鹏程一家正围在火炉旁边吃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父亲突然举起一杯酒说:“鹏程啊,咱爷俩走一个!”
这让张鹏程有些吃惊,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很少喝酒,也决不会劝他喝酒。“爸,你这是……?”他不解地问。
父亲没回答他的问题,一饮而尽杯中的酒,然后示意儿子也喝一杯。张鹏程难为情地端起一杯酒,分三次才勉强喝完。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说:
“我想过了,也想清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年后你决定去打工,我支持你!我相信你!”
张鹏程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他没想到父亲大年三十会跟他说这个,也没想到父亲竟然同意他外出打工。
在父亲抬起头聚精会神观看春晚的间隙,张鹏程偷偷端详着父亲的脸,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辛苦了一辈子的脸,横竖的皱纹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罩在脸上,凸起的颧骨和青筋恍惚间让他觉得眼前这个人怎么可能是曾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父亲呢。
张鹏程哭了。这天晚上,他想起了很多事,一夜未眠。
踏实勤奋一路高升
2003年春节刚过完,张鹏程就跟着同村一个发小来到浙江义乌。这发小比他长一岁,初中一毕业就进了义乌的一家工厂,据说现在已经做到“线长”职位了。在他的介绍下,张鹏程成了这家工厂的一名车间操作工。
张鹏程发现,像这种流水线的工作其实没任何技术含量,比的无非是手速和产品合格率。这对于从小就心灵手巧的他来说,简直就跟玩儿似的。这一点在他重新回到二郎庙村小学后,一个人硬化操场、改造宿舍、修缮教室以及为学生们下厨造饭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以“计件”作为考核员工绩效的制造企业里,工资的高低只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计件数量,二是加班时间。而这两项,恰是张鹏程最不缺的。
就这样,两个月后,不仅张鹏程的绩效提成是同一条流水线里最高的,而且他还被升为“线长”,这样的提升速度在合资企业的一线车间是不多见的。当他激动地将这一消息告诉在另一个车间当“线长”的发小后,发小从此便疏远了他。
手脚勤快,脑子活泛,不怕加班,这样的员工是每个工厂都愿意珍惜的,也是每个领导都会欣赏的。在那个只要肯付出就必然有收获的年代,张鹏程从操作工到线长,从线上到组长,再从组长到班长,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功夫。而此时他的月薪,已经超过了2000元,差不多是他当民办教师时的六倍。
人在顺境的时候,往往一顺百顺。就在张鹏程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认识了本厂人事部门工作的一位漂亮姑娘,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田丽歌。这是一位明事理的好姑娘、好妻子、好帮手,正是有了她的理解和支持,才有了几年后张鹏程重回二郎庙小学当教师时的义无反顾和勇往直前。
年底张鹏程带着田丽歌回到河南老家,经过村小的时候,看到那个曾经无比熟悉但又比记忆中更加残破和荒凉的地方,他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刺了一下,莫名的疼痛。
父亲告诉他,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条件过得去的人家早把孩子接到了城里上学去了,村里就剩下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
张鹏程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
年很快就过完了,临走前张鹏程又去了一趟学校,他一个人在门口站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夜幕降临,校园彻底消失在黑暗中,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去。
○为了孩子重回学校
张鹏程在工厂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顺,在那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里,每一个撸起袖子拼搏的人都会分享到时代的红利。没多久,张鹏程就晋升为车间主任,专门负责流水线的日常运营管理和技术工作。
稳定的工作,丰厚的待遇,美丽的妻子,这是幸福的标配,而张鹏程恰是这“幸福”的拥有者。对他来说,似乎未来的一切都是美好而又值得期待的。但在他内心的最深处,那个残破而又荒凉的村小、那些孤独而又灿烂的笑脸总是若隐若现,挥之不去。
后来他和田丽歌有了孩子,他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孩子如何从1岁长到3岁,又怎样从3岁长到6岁,他和妻子没有亲身参与,所以印象很模糊。只有在年底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孩子和他上一年走的时候又不一样了。这种跳跃式的、断崖式的记忆,是天下所有外出务工者的痛,因为他们缺席了孩子的整个童年,却自我安慰“迫不得已”。
2012年,在工作中平步青云的张鹏程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犯了愁,他原以为自己的父亲当了一辈子了老师,加上这些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又得到了好转,按理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应该没什么问题才是。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是出奇的差。
和父亲沟通过几次后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为人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如果没有陪伴,又哪里来的培养?
张鹏程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内疚之中:若放弃工作回到老家,总不能一天到晚守着孩子,可是如果不回去,孩子的一生恐怕也就此耽搁了!每每想到这里,张鹏程觉得心里堵得慌。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就在张鹏程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了河南老家的一则“招教启事”。
真是久旱逢甘霖,天无绝人之路啊。张鹏程将这一“启事”连同他的想法第一时间告诉了妻子,妻子虽然已经习惯了外面的生活,但她深知孩子的处境和丈夫内心深处埋藏了很多年的向往。所以替丈夫开心的同时,也是替自己和孩子开心。
接下来的报名、复习、考试一系列的流程都很顺利,没有任何意外,张鹏程终于如愿以偿。这一幕,曾在他的脑海里出现过无数次。
等到分配的时候,张鹏程特意申请去二郎庙村小学任教,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清集镇二郎庙村小学校长。
就这样,张鹏程再一次成为人民教师,重新站在二郎庙村小学的讲台上。
身兼数职的小学校长
张鹏程的到来,给二郎庙村的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这所学校仅有的27名留守儿童看到了些许希望。
就在不久前,由于生源流失严重、教舍残破不堪,主管部门认为二郎庙村小学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都准备要撤销教学点了。所以对这个村子来说,张鹏程就像一场及时雨,将他们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
对张鹏程来说,这是一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战斗。虽然学校只有他一名老师,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等的课程一样都不能落下。往往前一节课还在讲解“坐井观天”,后一节课又要计算“圆的面积”。
看着残破不堪的教室和教室里即将散架的桌椅,张鹏程拿出这些年打工挣来的积蓄,自掏腰包将桌椅板凳全换成了新的。随后他又购买了沙子和水泥修补教室、硬化操场。白天当老师,晚上做工匠;周内教书,周末干活。
几个月下来,竟让一个差点儿成为“遗址”的学校焕然一新,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感觉,甚至就连空气都是新的。
这种神奇的变化让村里的人震惊不已,也欢喜不已。附近几个村庄的人们闻讯后,先后将自己家的孩子也转到二郎庙村小学来读书。渐渐地,学生已由原来的27名变成了50多名。
通过走访,张鹏程发现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其实并不愿意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只是孩子在老家无人照看,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鹏程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将闲置的教室改造成宿舍,让孩子们住校,从而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可是学生一旦住校,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于是他又建了食堂,还专门雇了厨师为孩子们造饭,活生生将一所农村小村搞成了与时俱进的“托管一体化”模式。
一路折腾下来,他和妻子多年的积蓄已所剩无几,而学校的开支却日益增加。
为了省钱,他只能辞退厨师,自己为学生做饭。同时他还将妻子也拉进来,作为学校的生活老师,负责孩子们的住宿和衣物清洗等方面的工作。
凌晨五六点钟,当很多人还在梦里睡得正酣的时候,张鹏程已经骑着三轮车到菜市场给孩子们买菜去了。他按照自己制定的食谱购买当天要用的蔬菜,一边和商贩们讨价,一遍又与菜农们周旋。目的只有一个,不仅要让孩子们吃饱,还要吃好。
这时,二郎庙村小学的在校学生已接近200人,老师也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5个。有好几名老师都是张鹏程亲自招聘的,工资也由他个人来承担。
2011年张鹏程在央视的访谈室曾说:“有两样东西不能亏,一是学生的伙食,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当下的成长;二是老师的培训,因为这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农村的孩子没见过大世面,老师就成为他们眺望世界的窗口,所以老师的水平很重要。”
即便如此,但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张鹏程已无力承担日益增长的伙食开支和教师工资。为了能留住老师,也为了能让孩子们吃好,他不仅透支了信用卡,甚至还从信用社申请了贷款。
几年下来,为众人抱薪的张鹏程已是家徒四壁、负债累累。然而他并不后悔,他说,总要有人留下来,总要有人来做这个事情。
此时的张鹏程已是满头白发,不到40岁的年纪看上去就像60岁似的,也正因为此,才被喜爱他的学生们戏称为“爷爷校长”。
2021年9月,张鹏程荣获“最美教师特别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彩河南人”;同年11月,他被评为“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2022年3月,他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人生如一场旅行,最美的风景不见得是在终点,也不一定会在险峰,而是在沿途,在每一个你可能忽视的地方。张鹏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将他自己变成了一束光、一盏灯。他播下的那些种子,总会生根发芽。也许有一天,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某些领域,结出漂亮的果实。
河南太康县二郎庙村的小学的操场上,一大群孩子欢乐地围坐在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轻人身边,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述村子以外的世界。还有几个孩子,站在他的身后,正抢着给他拔头上新长出来的白头发。
而这位白发“长者”,正是张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