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目前拥有13个新编集团军,一个集团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浩舞默话 2025-02-24 14:29:56

在国内人民军队的建设进程中,“改革”始终是军队发展历程里的永恒要素。

在时代、武器装备、国际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军队的编制与兵力规模唯有不断调整,方可臻于最佳状态。

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为止,国内规模较大的军改大约有8次。

每一次军改都带着国家对时代变化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思考,带着他们对改革调整可以提高军队建设水平的期待。

那么,许多人就有了一个困惑:解放军一个集团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这便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军改里面了解人民军队这几十年的变化,才能推出一二。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军队改革。彼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兵员达530多万,规模甚是庞大。

当时,国内解放军部队划分为五支野战军部队,各野战军部队内部编制亦有所不同。

这也致使各部队的建设水平与管理标准参差不齐、花样繁多,极为不统一,长此以往,不利于人民军队发展。

并且,新中国建立初期,解放军以步兵为主,多为陆军,空军与海军建设近乎空白,亦未设立其他技术兵种部门。

兵种单一,不符合当时国家发展要求。所以,中央为调整完善部队内部的军种分布,作出将现役兵员总额精简至400万的决定。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场,严重危及中国国防安全。

于是,中央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这使得此次裁军计划被迫搁置。

时间转到1952年,抗美援朝战场已经趋于稳定,国内大规模剿匪任务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内外时局形势初步稳定。

中央军委再次启动对人民军队的大规模裁军工作。

最终,全军现役兵员总额被降至400多万人,国内重新划分战区,并组建陆军指挥学院和陆军工程大学。

同时,中央军委带头从各地抽调合适兵员和现役军官,增设建立海军、空军领导机关,以及炮兵、装甲兵、防空兵等司令部。

这些部门的建立发展完善了人民军队兵种编制,也为后期的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军委将现役兵员总额降到了400多万人,后面几次裁军,现役兵员总额被降到了230多万人。

但是,几次裁军之后,时间到达了7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中央更是提出了“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方针。

所以,到1975年,国内的军队兵员总额上升到610多万人,是新中国史上军队兵员总额规模最庞大的阶段。

军队规模的庞大给人民军队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军费负担、部队臃肿等等。

于是,为了解决人民军队人员臃肿的问题,中央军委下定决心在未来三年,逐步精简裁军60万人。

但是,国内时局变幻,在政治运动的影响下,此次裁军计划再次不了了之。

上世纪80年代是国内局势变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国内经济建设开展,开始逐步对外开放。

同时,国内政治环境逐步稳定,国家建设再次迈向新征程。

因此,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大力调整军队机构,减少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

此次裁军将各级重叠机构进行裁并重组,撤销省军区独立师,精简人民军队内部臃肿机构,提高军队工作效率。

在第一步裁军计划顺利进行之后,1982年,中央军委开始第二步计划,宣布归类技术兵种。

诸如改编炮兵部、装甲兵部和工程兵部、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等等。

再次给人民军队内部进行一场“瘦身运动”,助力建设人民军队现代化。

1985 年6月4日,中央郑重宣布历史上著名的“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指示,压缩军队总员额,要求将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

消息传出之后,国内议论纷纷,各方都对这个举措充满怀疑。事实上,这次军队裁员是总设计师邓小平深思熟虑多年的举措。

早在1975年,他出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时,便多次在工作汇报中提出部队机构臃肿,机构重叠问题严重等问题。

自那时起,在关于军队问题的工作汇报中,他都力求军队“消肿”。

于是,在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郑重提出“裁减军队,提高军队素质”。

同时他提出,目前国内军队高层决策者年纪偏大,需要解决我们高层领导的老化问题。

在邓小平力排众议的支持之下,裁军军改正式进行,积极建设现代化军队。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员总额缩减为300万人,将原先以步兵为主的普通步兵军升级整合为由装甲兵、炮兵、陆航等24个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后面,90年代也进行几次裁军政策,主要是围绕消除军队臃肿,优化军队结构,提高军队质量,增强国防力量,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世界迈入了新纪元。新世纪的国际社会变幻莫测,国内外的局势发展促使中央决定全面开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5年,由中央军委牵头,人民军队开始了历史上力度最大、变革最为彻底、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几乎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改。

首先,重整军委机关,将4个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将部门按职能进行整合,工作运行更为顺畅,做到“小而精”。

再者,成立战略支援部队,包括航天系统部和网络系统部,增加“天军”“网军”。

二炮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实现了从兵种到军种的转变。

之后,撤销原有的七大军区,改组为五大战区,名称从“军区”转变到“战区”。

意味着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此后,人民军队将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军队新格局。

集团军是现代军队里规模颇为庞大的编制单位,一般包括数个师、旅与各类支援部队。

根据集团军的人数多少,分为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通常,甲类集团军人数较多,乙类集团军则比较少。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规模一般在5万到8万人之间。

一个集团军的基本结构包括3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1个炮兵旅、1个工兵旅以及其他支援部队。

其中,主要的作战力量是3个步兵师,他们是整个集团军里的先头部队。

每个步兵师里面又包含了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坦克团和1个工程兵团。

所以,集团军中的步兵师就占了整个集团军的2/3。不过,以上的解释是就以往历次军改披露出来的历史资料推测整合而成。

实际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的现役集团军人数并没有官方披露出来的确切数据。

军队建设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重中之重,历次军改也反映了新中国在国内外历史格局变动中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于是,洞晓历次军队改革的目的与意义,知悉国内军队建设的进程,便能管窥新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之一隅。

7 阅读: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