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这本是民生工程里的暖心篇章,却在现实土壤中长出了意想不到的荆棘。低层住户推开窗就能闻到玉兰花香,顶楼老人却是因为年老体弱已经快一个月没下过楼了。当国家推出旧楼加装电梯的优惠政策以后,顶楼的老人兴奋不已,而一楼的的住户却是强烈反对。在加装电梯表决会上,当时顶楼老人的儿子那句"做人不能太自私"气得一楼的业方几乎休克过去。经过一年多的吵骂,政策文件里"三分之二表决通过"的条款,在实践中异化为多数人的温柔暴力,一楼业方最终败下阵来,电楼终于装上了。如今墙体的每道裂痕都在无声叩问:当"惠民工程"演变成悬在头顶的危房风险,那些裹挟着道德绑架的集体决策,是否正在酿造新的社会困局?
2024年10月23日晚8时许,吉林市船营区光华路正在维修中税务局办公大楼三、四层发生整体坍塌,幸运的是事故发生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该办公用房于2024年9月3日发布了维修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于2024年10月启动加固或局部改造项目,预算高达400多万元,计划持续180天。然而昂贵的维修费用并未改善大楼的状况,反而加速了它的“生命周期”结束。这个事故给旧楼房加装电梯敲响了警钟:毕竟房屋加固都能造成坍塌,而有破坏作用的旧房加装电梯不更容易造成房屋损坏吗?
在上海某老小区,加装电梯施工三个月后,八十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墙体出现了手指宽的裂缝。业主张先生翻遍厚达三十页的协议书,发现施工单位承诺"按规范施工",开发商标注"建筑已达设计使用年限",而邻居们签字的同意书上,责任条款处赫然印着"全体业主共同承担风险"。这种法律文本的模糊地带,就像电梯井道里没装好的应急电话,当危机真正降临时,只剩空洞的回响。
某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杭州某小区业主群里突然炸开消息:加装电梯导致地基沉降。62岁的李奶奶抱着孙子站在警戒线外,她至今记得签字时邻居说的"法不责众"。现在开发商说产权已转移,施工队拿出合格检测报告,政府部门出示了合法审批文件,只有泛黄的墙皮在风中簌簌掉落,像极了无人认领的责任碎片。
因为旧房加装电梯使整幢楼出现问题的事例很多:上海某小区在加装电梯时,施工方未发现地下2米处存在废弃化粪池,桩基打穿池壁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引起墙体开裂。成都某小区旧楼加装电梯后出现地面倾斜,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故引发各方无休止的扯皮,最终都是业主自己承担后果,那些被道德绑架的低楼层业主更是觉得自己是大冤种。
现行《物权法》对建筑物改建的责任认定如同雾里看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审批部门、业主四方就像站在旋转门里,事故发生时总能在条文缝隙中找到脱身角度。
旧房加装电梯是各方利益的博弈,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或者应该提前给以相应的司法解释,让各方明确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不能等出了事故后只能扯皮,最终由业主承担后果。特别那些被"三分之二表决通过"绑架的业主,更不应该为事故买单。
大家怎么看?
加装电梯就是割韭菜!智商税!
拉黒
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