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即将终结?中国与乌克兰的代表在德国达成协议,王毅直截了当表明立场,31个国家的不满无济于事

董知许说事 2025-02-18 09:50:31

面对困境,吕特总理仍计划向美国做出进一步妥协,此举能否实现其目标呢?在此背景下,乌克兰转向了中国。

近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北约秘书长吕特重申了对欧洲国家的呼吁,强调其应终止对在涉及乌克兰未来和平进程中的边缘地位表示不满,应加大国防预算投入,并公开表达了对美国观点的支持,即欧洲当前的军事支出不足,需显著提升国防开支以强化自身安全防御能力。

吕特的此番声明蕴含着何种意义?实际上,这并非吕特首次发表此类言论,早在先前,他就曾呼吁欧洲增加国防预算,却遭遇了欧洲官员的一致抵制。此外,吕特也曾公开提出,若美国承诺为乌克兰制造武器,则资金应由欧洲承担,他明确指出欧洲“应当履行此责任”。

吕特不断催促欧盟,这反映出其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实际上,尽管吕特担任过北约秘书长,但他此前长期担任荷兰首相的经历,使其本质上仍是一位根植于欧洲政治圈的政客。为了维护欧洲的利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推测,他已经陷入了深思熟虑的状态。

当前,困扰欧洲的主要问题为何?正如吕特所言,他在关于乌克兰未来和平进程的谈判与讨论中处于边缘地位。无疑,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承受了最严重的损失,既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又面临着丧失大片领土的风险。位居第二的失败方,非欧洲莫属。鉴于俄乌冲突的背景,欧洲出现了强化对美国依赖与认同的趋势,在冲突爆发之后,欧洲选择全面倒向美国阵营,力挺乌克兰对抗俄罗斯,这一举动彰显了其内部的“恐俄情绪”。

当前,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极度紧张,这一状况意味着即便欧洲未直接卷入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之中,该冲突实际上已紧密关联于欧洲的安全领域。若乌克兰战事失利,欧洲将面临极其严峻的安全形势。未曾料想,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履新之际,其政策导向几乎全然忽视了欧洲的利益关切,坚定地追求停战目标,甚至不惜损害乌克兰的利益。

无疑,此举在欧洲看来是不可容忍的。为确保特朗普持续支持乌克兰,吕特曾亲赴阵线,特意与特朗普进行了私下的沟通,扮演了游说者的角色。然而,特朗普始终坚持其既定政策立场。若仅是特朗普单独推动停火,欧洲尚能应对,但问题在于,特朗普冻结了美国对外援助长达九十天。需知,以乌克兰的年度军费开销为例,大约为数百亿美元,欧洲或许能通过调整预算来弥补这部分缺口。然而,欧洲的军事生产能力却难以满足乌克兰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除了中国坚持拒绝向俄乌战场提供武器以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之外,欧洲似乎只能将目光投向美国。特朗普先前屡次表露出对欧洲国防支出不足的忧虑,并敦促欧洲将军事预算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水平,这一举动促使吕特意识到特朗普的战略意图——即通过军费问题来对欧洲进行经济汲取。此举旨在让欧洲承担更多防务责任,从而允许美国减少其在北约防务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此达到减轻财政负担的目标。

基于此原因,吕特才许下了上述承诺,即若能提供军工生产线,即便欧洲承担全部费用,亦在所不惜。

然而,特朗普并未顾及欧洲的观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吕特发表演讲的前夕,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另一场演讲中严厉批评了欧洲。暂不论战争结局如何,显而易见的是,若现状持续,欧洲极有可能丧失美国的保护伞,被迫独自应对俄罗斯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欧洲与乌克兰不谋而合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近来,吕特已与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会面。此外,中乌双方日前在德国达成了共识,王毅与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就此轮俄乌冲突进行了交流。

在此次会谈中,王毅外交部长直接表达了中方持续致力于推动政治途径解决冲突、促进持久和平的积极立场,并对中乌双边关系给予了高度肯定,强调双方合作实属难得。显然,即便北约内除美国外的31个国家提出不满,亦无济于事,中国不会展现出与美国相类的自私与强势行为。然而,针对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中国持有其独特的立场与观点。若欧洲期望中国能够介入协助应对俄罗斯,这恐怕难以实现。

在此背景下,吕特不得不重申呼吁,欧洲应增加军事开支,向特朗普作出妥协,以免因未能满足其要求而导致整个欧洲面临被美国背叛的风险。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