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新坟三年不立碑,立碑不出三代人。为啥这么说?

化而为鹏 2025-02-08 20:35:54

作者:林淼

在我国丧葬文化里,很多风俗礼仪都是以民间俗语流传下来的,当然,这其中有些风俗礼仪也不一定有啥科学道理,有的甚至还带有浓重的封建思想。比如说“出门不拜丈人坟”,这就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产物。不过,有些丧葬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俗话说:新坟三年不立碑,立碑不出三代人。为啥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人为啥说新坟三年不立碑。现在民间风俗已经将这种忌讳慢慢的忽略了!很多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因为长年在外务工,很难抽出时间在三年后再回老家给父母的坟墓立碑,于是在老人下葬时便立马将墓碑也立了!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合理的,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风水学的角度上看,新坟修好后,还得花两三年时间进行验证,如果三年之内,其后人百事顺利,家发人兴,则可立碑流传千古,但若是老人安葬后,后人病灾意外不断,则说明新坟的风水有问题,这就得请专门的风水大师来进行查探,弄不好还得重新迁坟呢!那么,如果先将碑立了,那不就还要重新立碑吗?这样就还得花费更多的钱财。

第二,从土石工程的稳固性来看,刚修起的新坟,由于其泥土都是刚刚新垒的,所以其基础并不稳固,必须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让它经过日晒雨淋后才算是完全稳固了。这个时候再给它立碑,墓碑也比较容易稳固。不然,惹是立碑后坟墓出现崩塌凹陷,墓碑也容易因此而出现倒塌,这不就事与愿违了吗?

第三,从唯心的角度上看,我国民间都认为,老人去世后,三年之内是其子女的孝服期,所以古人有“穿孝三年”之说,有些有钱人还会专门派人为他们的父母守坟呢!所以,这期间当然也就严禁在坟前动土了!因为如果动土后,有可能就会“犯坟”,那后果可就严重了!据民间老人讲,犯坟后轻则其后人多病多灾,重则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呢!

不过,以上三点,撇开唯心的那些说法,我觉得其它两点讲得还是很有道理,毕竟老人去世后,其子女为其立碑,总还是希望家里一切都顺顺利利吧!那又为何不遵循古人的这些风俗呢?老人下葬后,作为子女,咱就安心等待三年,等到坟地周围土石基础稳固后,如果风水上没出什么大错,咱再来放心地立碑不好吗?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俗语的下半句:立碑不出三代人。这又是啥意思呢?这里其实又是在说碑面上刻的孝名了。按我国民间风俗,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在给他们立碑时,会将老人的所有后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不过,无论老人的后人繁衍得多么快,碑上的孝名不会超出三代人,即:儿子、孙子和曾孙。

说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质疑:没有这么绝对吧!现在很多高寿老人,活着能够见到玄孙的人都有呢!怎么死后立碑时,孝名就只能写到曾孙一辈呢?这里便又是社会的进步了!诸位试想,在古代那种医学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人活到七十岁就已经是“古来稀”了!大部分人都难满花甲之年,他们能见到曾孙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还怎么可能见到玄孙呢?

因此,古人才有“立碑不出三代人”之说,不过,现在很多人却认为这是一种禁忌,有些老人去世后,明明他的玄孙都已经很大了,可是,其后人在为老人立碑时,却不敢将其玄孙的名字刻在碑上,这就又大错特错了!所以,对于民间的丧葬俗语,我们也要进行辩证看待,切不可生搬硬套,不然就完全违背这些俗语的初衷了,大家怎么看呢?

1 阅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