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赞扬红二方面军创造了长征中的奇迹,原因何在?

史说新域 2024-10-18 10:48:34

1936年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会见了红二、四方面军的一些领导同志。在谈话中,他对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毛泽东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就在于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与敌人斗智斗勇,伤亡很小,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六军团组成,他们的长征出发地是湖南桑植刘家坪,当时共有17000余人。

此后他们转战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八省。到了1936年10月22日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时,红二方面军仍有11000多人。

而与相比,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时有86000余人,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时只剩8000多人,损失了90%;红四方面军长征前后则由80000余人减至40000人,也是损失过半。只有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伤亡消耗的人员最少,无怪乎毛泽东表扬他们“没有吃亏,没有蚀本”。

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伤亡最惨重的一仗,无疑是湘江战役;而红四方面军的最大失利则是百丈关之战。除此之外,还有几次战役战斗都对这两支红军主力部队造成了很大的消耗。

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指挥层面的战略错误是导致红一、四方面军几次重大失利的根本原因。

比如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造成红一方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而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的失利,同是张国焘南下错误方针的严重碰壁。

而红二方面军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从领导班子这个构成上看,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指挥员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凝聚力,在长征的行动决策上也始终保持很高的一致性,基本没在战略上犯什么错误,这使得全军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时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从而冲破了重重难关。

贺龙无疑是红二方面军的首席指挥员和灵魂人物,他拥有高超的组织动员能力、非凡的人格魅力,在长征转战中也善于指挥全军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可以说是能征善战,进退有度。

而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将领,都紧密团结在贺龙周围,而且能够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得整个红二方面军基本上没有出现内耗。

因此,在长征期间的军事行动上,红二方面军的领导班子体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和一致性,指挥员总能抓住敌人围追堵截的漏洞,制定针对性的行军作战计划。而全军指挥员上下一心,一次又一次避实击虚,确保了整个红二方面军更没有因此造成湘江战役、百丈关战役那样的重大失利。

尤为值提一提的是,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始终坚决拥护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决策,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作斗争,为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一致,为开创西北的新局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并不是没有损失,他们在时间长达一年多、行程涉及八个省的转战途中,前前后后也有将近10000人的人员损失,但他们一路行军战斗,一路补充力量,体现出很强的“补血”能力,从而在完成长征壮举之后仍能保持上万人的规模。因此,毛泽东称赞红二方面军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一点也不过分。

【参考资料】:《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长征》(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等

1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