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徒公然冒充县大队勒索钱财,村民自危,区长闻讯怒杀恶匪快民心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6-22 17:41:07

张耀南、张澄秋(左)兄弟

张澄秋,又名张星河,1907年出生,张夏镇纸坊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

1941年,李连璧在张夏镇黄家峪诗家庄当村立小学教员时,张澄秋任峰山县六区区长。因为他常来黄家峪一带工作,李连璧认识了这位革命前辈。张澄秋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严谨不苟、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时的六区是敌占区,区政府是流动的,铁路以东的诗家庄是区政府的活动中心。它西通灵岩,南通万德东峪,下连纸坊、娄峪,和小寺峪一山之隔。张澄秋因此来诗家庄比较多,一般都住在学校里。

张澄秋的二哥张耀南是李连璧在长清东关小学读书时的校长,张澄秋因此也就把张澄秋当长辈对待。

他衣着俭朴。夏天,常戴一顶草帽,一身蓝布粗布褂裤,脚穿一双黑色布鞋,肩上背着一个包文件的包袱,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百姓。

张澄秋和李连璧一块吃煎饼,每顿饭炒点豆腐,从不喝酒。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

李连璧感觉他很令人亲近。从第一次见面起,张澄秋就像老熟人一样非常亲密,谈笑风生,坦然自若。晚上,在煤油灯下,他给李连璧讲红军长征的故事,也讲水浒,借此消除李连璧自他面前的拘束。

每次张澄秋来学校,都是直接到住室,自己看文件、学习,从不耽误李连璧的工作。走时,李连璧若上课,他就留个纸条。

张澄秋较胖,但爬山越岭,走夜路,一走就是几十里,从不落后。正是由于他的积极工作,才把一个被铁路隔开的敌占区变成了我党领导下的可靠根据地,无一村不联系抗日政府,无一村不响应抗日政府的号召。

张澄秋的老家就在黄家峪,各村都有他的学生和亲友,诗家庄一带鬼子从未到过。李连璧认为区政府在这里活动是毫无危险的,但张澄秋总是保持着高度革命警惕性。

他在这一带活动,不带警卫员,来去都是一个人。白天隐蔽,晚上活动。他对这一带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不管找谁无须问路,工作完了,当夜离开。有时需要住下,就到庄外李连璧的学校里住。

他离开学校的时候,从不让李连璧送出校门。开始李连璧不解,还以为他是胆小,后来张澄秋解释说:“抗日的同志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一人失事,会影响大局,会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敌人爱搞拂晓进攻,我们的对策是夜晚转移,使敌人找不到我们的踪影。”

1941年秋,黄家峪出现了歹徒活动。为首的一个叫陈觉,籍贯不明,张夏镇丁家庄的邵芝桂。这些人窝藏在东野老,说是要拉什么队伍,妄图让黄家峪上部各村庄的富户给他们捐钱献粮。

这些人想抓住时任诗家庄村长的范金堂做人质,以达到向各富户敲诈的目的。范金堂闻讯后离家出走,于是陈、邵等人每天夜晚都来范家扰乱,以此威胁,诱逼范金堂就范。范某虽未上当,可是黄家峪上部各村的富户白天都不敢外出,夜里也不敢在家。个个惊恐万分,人人忐忑不安。

更可恶的是,这群歹徒此计不成,又生一计,干脆冒充峰山县大队出来活动,大大损坏了我峰山县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张澄秋区长查明这一事件后,立即报告了峰山县政府。县政府派了四名手枪队队员,随他来到诗家庄,悄悄地进入范家。两个人埋伏在南屋里,另外两个人埋伏在北屋里。

当天晚上,陈觉和邵芝桂又大摇大摆的来到范家,邵芝桂进大门后向南屋,陈觉便向北屋走。邵芝桂刚走进南屋门,手枪队的同志就开了枪,邵芝桂当即毙命。陈觉这时刚走到北屋门口,听见枪声,知道不妙,立即回头向大门死命奔跑。埋伏在北屋的同志追至门口开枪,因陈已跑远,未能击中。

陈觉连夜逃窜,不知去向,以后再也没回过黄家峪。

张区长带人打死了邵芝桂,为民除害的消息传遍了黄家峪,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这事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而给以后的反奸除霸、减租减息、土地回赎以及土地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0 阅读:3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