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5项北斗应用国标启动编制,涵盖多个关键环节和技术体系;中国北斗“点亮”南非农业

今日北斗 2025-03-22 16:16:54

NO.1

5项北斗应用国家标准启动编制,涵盖多个关键环节和技术体系

近日,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的5项北斗应用国家标准在西安启动编制,来自自然资源、通信、安全、电力、燃气等领域的23家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60多位专家参加研讨。

此次研讨重点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数据传输技术、站网性能评估、实时高程服务和管理服务系统等方面展开,涵盖了北斗应用多个关键环节和技术体系。来自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结合各自经验和技术特长,就标准的总体框架、技术内容、指标设定、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了5项国家标准的初步框架。

据悉,这是首次面向北斗应用的5个国家标准同步启动编制,契合国家北斗规模化应用发展宏图,可有效填补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服务、传输与评估等技术体系空白。这些标准的编制有助于完善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提升测绘地理信息要素保障效能、促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我国北斗系统的国际竞争力。与会各参编单位应高度重视、强强联合、团结协作,严格遵循标准编制程序和要求,切实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按时保量完成,切实提升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泛在融合、科学规范、安全可靠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

NO.2

中国北斗“点亮”南非农业

在非洲大陆南端的林波波省,广袤的农田上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传统耕作方式。通过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农机导航和农业大数据管理等技术,当地农民成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的跨越,为南非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3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参加了南非文达大学举办的“林波波省与文达大学科研战略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设施在促进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如何进一步服务于中国和南非两国科技合作等专题,并实地考察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装置的运行情况。文达大学科技创新处、南非林波波省省长办公室、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参会。

一场“静悄悄的田间革命”徐徐展开。首先是精准播种与管理。文达大学科学工程和农业学院的试验农场经理库塔玛女士介绍,北斗导航系统与作物田间管理相结合,可实现作物生长、施肥、虫害等数据的实时监测,指导农科推广单位、农场主以及农民精准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并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影响。如果结合使用智慧农机,可依据预设路径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直线播种,避免重复或遗漏,大幅提高种子利用率。同时,搭载土壤成分传感器的农机能实时分析氮磷钾含量,按需变量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然后是智慧灌溉与灾害预警。依托北斗定位和遥感数据,农田可被划分为多个网格,湿度传感器将数据传至云端平台。农民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即可远程控制灌溉设备,从而大大降低水资源消耗。系统还能结合气象卫星数据,提前预警干旱或暴雨,帮助农户及时调整农事计划。

库塔玛女士说,文达大学举办的数字农业培训班场场爆满,每期受训人数多达400人。尝到智慧农业和数字经济甜头的当地农场主,成为推动北斗卫星试验系统农业推广应用的主力。她欢迎林波波省政府开展务实推广活动,鼓励更多的农场主接入北斗农业系统,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南非农业受益。她说:“北斗农业系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升级,更是推动南非农业融入全球数字化浪潮的重要机会。”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驻南非记者 冯志文

NO.3

中国科大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示意图

记者3月20日从中国科大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百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此基础上,联合团队和南非斯坦陵布什(Stellenbosch)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了量子密钥,完成对图像数据“一次一密”加密和传输。该工作为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3月2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是迄今唯一可实现“信息论可证”安全的通信方式,将大幅提升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传输水平。目前,基于光纤链路的城域城际量子通信已发展成熟并初步得以应用。为实现远距离乃至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需要克服光纤存在的固有损耗以及难以覆盖全球的问题。利用卫星平台进行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实现全球范围的量子保密通信。

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 汪乔

NO.4

武汉客货运车辆全部装上北斗定位系统

3月20日,记者从武汉市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暨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该市3088辆道路客运车辆、2180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90474辆重载货车全部安装上基于北斗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

武汉已有15座城市桥梁应用北斗系统,共安装159台北斗设备,其中156台设备监测数据接入至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在智慧农业领域,基于北斗系统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武汉首座智慧果园生产示范基地去年节省人工成本60%,水肥药利用率提升显著。北斗系统在武汉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多个重点领域广泛应用。

2024年,武汉市北斗产业规模达640.32亿元,同比增长14.34%,7家企业晋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量达36家;6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年10月,武汉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定位、导航、授时全球服务能力,当前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今年,武汉将实施北斗系统应用示范场景拓展行动,聚焦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融合应用标杆,开放更多政府场景资源,鼓励企业开发面向消费端的创新产品。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杨然、通讯员占超、刘海东

NO.5

上海6条地铁共计34个车站的5G改造升级全面完成

记者从上海铁塔公司获悉,由他们承担的上海3、5、9、10、13、17号线6条地铁共计34个车站、459处通信断点、61公里隧道的5G改造覆盖任务最近圆满完成。这也意味着上海地铁线路已经全部完成5G覆盖。

本次5G改造升级,上海铁塔在共享竞合基础上,充分挖掘既有资源潜力,优先复用前期预留的电力线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节约行业投资。据统计,本次地铁改造总计节约电缆99.8公里,累计节省行业投资1050万元,让“旧资源”焕发“新价值”。

此外,为打破传统改造局限,6条地铁改造均采用“四缆并行”架构,全线铺设统一规格的5/4泄漏电缆,并设计标准化接口。未来,仅需通过混缆升级即可轻松演进至5G 4TR网络,避免重复敷设漏缆、反复拆卸设备对地铁运营的干扰,实现超前规划、长效兼容。

作为高架线路中唯一一段地下区域,地铁3号线铁力路站是一块“硬骨头”。该站整段均为明挖段,区间空间小,环境复杂,大大增加了5G建设的难度。面对隧道墙体挂载限制的难题,上海铁塔联合设计院技术团队连续开展3轮实地勘测。最终,他们创新设计隧道中央架设基站的方案——在列车轨道两侧用镀锌钢构架起“拟墙体基座”,在确保行车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通信设备精准悬装在基座上。这套隧道部署方案,在上海也是首次采用。

来源:上观新闻

NO.6

累计开通5G基站2.15万个 烟台市数字转型赋能势头强劲

3月19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正功介绍烟台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有关情况。

2024以来,烟台市工信系统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坚持抓链条强集群、抓项目扩增量、抓融合促转型、抓服务优生态,保持定力,承压奋进,烟台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巩固。

数字转型赋能势头强劲。做优法治保障,在山东省率先启动数字经济立法,《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公布施行。深化数字赋能。实施“个十百千万兆”数字化转型提升计划,累计开通5G基站2.1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76%。组织数字转型“进区市、进园区、进企业”活动6期,完成数字化诊断288家,开展首席信息官培训2期。万华化学获评国家“数字领航”示范项目。新增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3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2个省级数字园区,22个项目获批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平台,获评山东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成功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提速绿色转型,印发《烟台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持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增国家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19家。道恩钛业、恒邦冶炼获评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实现烟台市能效“领跑者”零的突破。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记者 韩宇 通讯员 于雨涵

0 阅读:2

今日北斗

简介:北斗卫星导航行业垂直新媒体平台和综合性行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