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一
上一次有此盛况,是中国女足奇迹逆转韩国取得亚洲杯冠军。在中文舆论场,一个人匹敌一支队伍。谷爱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01
关于她的“天才”“学霸”之类的标签,就不用不说。不妨看她最新的两个细节——其一,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她的国籍成为关注焦点,有记者问:“你现在的国籍是什么?你现在还是美国人吗?”
才18岁的谷爱凌面对这个有些敏感的问题,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公关回答:
“我非常感谢美国以及美国队,因为他们一直都非常支持我。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中国和中国队,因为我在这边也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体育不需要和国籍挂关系,我们所有的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她四两拨千斤地绕过了“事实陷阱”,用很符合运动员身份的体育至上价值观,消解了问题里的张力。
因为不管事实上是中国籍还是美国籍(据国际雪联官网资料,2019年6月谷爱凌的注册国籍已经从美国变更为中国),在这个特殊场合和时刻给出答案,都会冒犯其中一个庞大群体。
谷爱凌的临场应变,体现了小小年纪的她,拥有着高度成熟的智慧和情商。
更可贵的是,她让人感觉很真诚、自然,并不是技术性地使用公关手段,随后一段关于北京烤鸭的回答(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我更喜欢片鸭的过程:一百多刀的切法,真的特别像艺术……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啊,我现在都饿了好吗!),更是逗乐全场,给人感觉是“驾驭”了发布会。
这种天才运动成绩和高超表达能力的融合,是很多优秀成年运动员都做不到的。这样的人,在舆论场怎么可能不是宠儿。
另一个细节,是前两天有外媒报道,说赛场失利的归化运动员朱易正遭受中国网友的攻击。
作为一个如此天才、如此讨人喜欢的归化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表达出这样的三观,在中国舆论场想不被热捧也不可能。
02
不过,在一边倒的赞美声中,也还是有些微弱却值得注意的声音,认为现在太多的疯狂赞美,是不是同样埋下翻车的隐患?天才运动员收获奖牌时,舆论场一片疯狂赞美,等到出了差错意外之后,无错挑出错、小错变大错的景观,不是没有上演过。
如果说这还是略显空泛的担忧,谷爱凌从美国选手变成中国选手这件事,就是很现实的隐患。
如果舆论场不是专指中国舆论场的话,那这种危险其实已经开始暴露了。
当谷爱凌宣布要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之后,美国前女子团体极限运动会金牌得主Jen Hudak就骂她是“机会主义者”,网上更是有无数谩骂。
谷爱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我收到了海量的私信,在我处于如此敏感的人生阶段时,却读着这数以千计的猜测和仇恨言论,那是很难受的。”
体育超越国界,是美好的理想,可这个理想,却很难消弭具体的归化运动员身上的冲突性,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现状当中。
谷爱凌天才般的表现,征服或者说掩盖了矛盾,可是如果她挑战失败,或者说,她在什么场合说错某句话呢?
想想同是归化运动员朱易现在的处境,不难理解其中的风险。
在敌对情绪很是浓重的中美舆论场之间,谷爱凌正在艰难走钢丝,这难度,对于她来说,恐怕不亚于滑雪场。
03
据媒体统计,谷爱凌过去一年签约超过20家品牌,收入或超两亿元。
想想看,如果这次她不是给出了天才般的表现,那些质疑声会偃旗息鼓还是甚嚣尘上?用归化的身份炒作吸金,这说法是很对那些阴谋论、诛心论路子的。
运动员的状态起伏、发挥不稳定都是常态,可舆论场的残酷就是,常常以成败论英雄。
所以,舆论场也如滑雪场,运动员在空中优美翻腾的时候,仰望的人很容易给出赞美,但最终能不能安全落地,除了个人技术和心态,有时候还得看造化了。
最后还是要祝福谷爱凌,愿我的担忧都是杞人忧天。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