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就是贴心”婆婆拿女儿和儿媳对比,反被儿子一番话说到无语

一念卿辛 2022-02-02 21:06:19

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

01

开篇先提一个问题:在父母眼里,儿子和女儿谁更贴心?特别是结了婚后,儿子和女儿,哪一个会更多的为父母着想?

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的确有不少的父母觉得女儿更周到一些,毕竟“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一说法深得人心。

当然,可能有的父母会说,都是自己的孩子,没法儿作比较,儿子有儿子的好,女儿也有女儿的细心,没必要分出个好歹来。

实话讲,在我个人看来,只要儿女都在自己的范围内给父母尽了孝,那么,谁做得多、谁做得少,父母真没必要在心里暗自比较,因为孝心是无价的,儿女能时不时地想着你,总比一直不管不问的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其实在生活中,人们最容易产生一种心理,那就是:暗自比较。

在外,少不了和朋友、同事比,因为,不甘心落后于人;而对内,也会暗地里与亲人对比,因为都想过得比对方好一些,即便是一家人,也少不了有互相较劲的时候。

其实,有相互比较之心也算是正常现象,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不如人,只不过,要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这种心思,可以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或者是期望被实现后的满足,而不该在比较的过程中,暗讽、讥笑其中一个不如人。

尤其是家人之间,若是时不时就拿两个人作比较,总对其中一个人不满意,那么,只会影响家庭的和谐、加深家庭矛盾。

02

32岁的许婷(化名)就有类似的烦恼,结婚四年来,每一次她和老公一起回婆家,婆婆总是要拿她和小姑子作比较,大意都是小姑子这个女儿知道心疼人,还孝顺,手里头但凡有点钱,都会想着给父母买衣服、礼品,哪像她这个作儿媳的,心里一点都想不到人。

最初,对于婆婆的话,许婷都是一笑而过,并未放在心里,一是,她觉得丈夫平常对公婆做得挺不错了,她没必要再去解释、反驳,不然只会徒增口舌;二是,没有孩子时,她觉得婆婆是长辈,说教几句也正常,更何况,这两年因为有了孩子后,担心路途远、太折腾孩子,她和丈夫回婆家的次数少了很多,基本上一年就回去两趟,她也有点“理亏”。

她本想着婆婆嘴上说几句就算了,看着她一次次带着孩子、大包小包包地陪丈夫大老远都要回家的一番心意上,至少不会像以往那么“唠叨”,可谁知,婆婆非但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有些变本加厉,总拿她和小姑子比较就算了,还总是暗讽她心眼小、记仇,没小姑子大气、会做人。

“反正我婆婆给我的感觉就是看不惯我……关键我从嫁过来,也没有和她有过任何冲突啊?虽说我和老公回去的次数少,但平时该买的、该给的钱,老公从来没少给她过,我也一点都没有干涉过……结婚时,她给了我六万六的彩礼,我父母陪嫁了一套小两居,嫁过来这几年,我也没花过她一分钱,有了孩子后,她更没出过力,我不计较这些已经不错了,怎么她还总是拿我和小姑子比较呢?”许婷无奈地说道。

坦白来讲,许婷觉得自己虽然不是婆婆心中的好儿媳,但至少明事理,当年她结婚时,想着父母给自己买的有房子,与其再让公婆额外“破费”,不如把这些钱留给他们养老,于是就只收了彩礼,房车的要求一概没提。

生孩子时,婆婆以“早年干农活时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伺候不了人”为由,在她出院当天就回了老家,她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劝前来帮忙的母亲“别生气”,后来,孩子过了一百天,她母亲离开,她则辞了职、在家带起了娃,一直到现在,孩子两岁一个月,都是她一手带大。

这些年,虽说她和婆婆之间极少联系、也没什么情分,但逢年过节,以及公婆生日,她总是不忘提醒丈夫给公婆买礼物、转钱。

她想得很简单:既然成为了一家人,那么,心总要往一处使的,不求能和婆家人“打成一片”,至少要和和睦睦的,凡事不能伤了和气,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

然而,终究是许婷一厢情愿,在婆婆心里,她就是处处“拿不出手”。

就像上周末,她带着孩子陪丈夫一起回婆家,原本想的是过年可能回不来,不如就趁着年前有时间赶回老家看一看,谁知,因为小姑子给公婆置办了不少的年货,又给了两千块钱,她再一次见识到了婆婆的“拐弯抹角”。

“女儿就是贴心!不管嫁出去几年、嫁得多远,还是知道惦记着我,她每次回来,我这屋子里就被堆得满满当当,还都是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些年,就算是她结了婚,我没能帮她看孩子,也没有给她花过多少钱,她也懂得心疼我,既没有生我的气,又没有和我记仇,这平日里该买啥买啥,该给钱给钱,要不咋说是女儿是小棉袄呢!她还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呢,就这么懂事!那些比她大的都不如她!你说,这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看到婆婆在一屋子人面前说这些,许婷觉得有点尴尬,她不知是该开口接这些话,还是像以往一样微微一笑、保持沉默,就在她不知所措时,她的丈夫出了声:

“好了,妈!我知道妹妹心细,妹夫也有能力,我这个糙汉子比不上他们,以后我努力赚钱,再回来时也多买一些东西,钱也多给你一些,这样行了不!”

婆婆冷哼一声,没有好气儿,“你说的倒是好听,我就问你,你当家不?还你多挣钱,你赚再多,不也是先紧着三个人花,能想到我们这些老的不?一年到头儿人见不到几次就算了,其他也不知道表示,你妹妹人家离家也远、也不常回来,但她怎么能做得那么好?这人哪,就算成了家,也要知道体谅和心疼长辈,哪能光顾着自己?不然,可就是大不孝!”

见婆婆话都说到这份上,自己也该有所“表示”,许婷便清了清嗓子,谁知,她还未来得及开口,一旁的丈夫笑眯眯地拍了拍她:

“听见咱妈的话没有?你以后也要多像妹妹学习学习!都是做女儿的,你也要贴心一些!可得要多给岳父母尽点孝心!虽然咱家目前是我一个人赚钱,但你在家带孩子也不容易,不能有啥都先紧着咱们自己!这几年,岳父母没少帮你,岳母给你的房子,也间接地给你我省下了不少的钱,咱们可不能没有良心!以后能表示的你不能抠搜,记住没!”

实话讲,丈夫的这番话不仅让许婷当场愣住,就连公婆、小姑子两口子都是面面相觑,一脸疑惑。

沉默了一会儿后,婆婆有些生气地指着许婷的丈夫,只不过,她颤抖着指了一会儿,就只说了一个“你”,再说不出别的话。

对于丈夫出乎意料的表现,许婷既惊又喜,当天晚上,她问丈夫,以往婆婆旁敲侧击地拿她和小姑子作比较时,丈夫从来都是一脸无所谓的态度,怎么如今,却变得那么的“伶牙俐齿”。

丈夫理直气壮,“那能一样吗?原先,是只有爸妈在场,他们那个年纪的,心里爱比较,就让他们说两句过过嘴瘾,没啥大不了!可有了妹妹和妹夫在就不一样了,我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让你下不来台,咱们既然结了婚、就是一家人,哪能让外人看你的笑话。”

听着丈夫的话,许婷心里很是感动,以前,她还曾抱怨过丈夫就知道“和稀泥”,如今看来,丈夫心里一直都有自己的主意。

03

实话讲,听完许婷的讲述,我也挺意外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男人,遇到事情时都知道为自己的妻子“说句公道话”,特别是,面对的是“孝不孝顺”这个问题时,有些男人即便自己对父母很少尽孝、或者说不去尽孝,也会一味地指责妻子对自己的父母不孝。

其实,我一直认为,在对父母尽孝这件事情上,谁的父母谁负有主要的责任,伴侣也只是辅助一下而已。

因为,父母生养的是子女,过得不容易也是因为自己的子女,而不是儿媳或者女婿,那么,当子女成了年、有了能力后,自然要力所能及地“回馈”父母。

就像许婷的婆婆,其实她大可不必计较许婷做了多少、能不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孝顺,只要儿子能时不时想到她、尽到了孝心,这真的已经很好了。

做婆婆的,暗自比较儿媳和女儿谁更孝顺、更体贴,也是避免不了的现象,毕竟在一个大家庭里,人总是容易有对比之心,但一定要清楚地明白:女儿就是女儿,儿媳也只是儿媳。

婆婆若是没拿出对待女儿的态度去对儿媳,那么,也就不要期望儿媳要像女儿一样孝顺。

作为父母,自己的子女贴心、孝顺已是最大的福气,至于其他,顺其自然、不强求,如此,才不会为难了自己、为难了别人。

最后,也希望男人们,对家庭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遇事可以不含糊,该出面时不逃避,该表态时不迂腐。

因为,夫妻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过得好就是好,伴侣怎么样都无所谓。当你的伴侣被讥讽、挖苦时,其实也间接衬托出了你自己的无能。

0 阅读:3

一念卿辛

简介: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人生苦短,爱恨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