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亏大了!花费九年时间打造沙特高铁,到头来赔了40亿

Talk科普 2025-04-08 14:19:40

前言:沙特阿拉伯麦加,又称为伊斯兰教圣地,每年都有数百万穆斯林涌向这里朝觐,人山人海,交通拥堵不堪,解决朝觐交通难题,成了沙特政府的头等大事。

中国铁建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雄心勃勃地签下了一份麦加轻轨项目的合同,合同金额高达人民币一百二十亿元。

最初评估显示,这个项目的毛利率预计能达到8%-10%,妥妥的一笔好生意,但谁也没想到,耗时九年建成的麦加轻轨却成了一场40亿亏损的商业悲剧。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基建狂魔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基建逐步从重工业转向综合领域,农业、水利、交通等项目大规模启动,如果说基建最牛的一年,那当属于2008年。

那一年,我国经历了太多太多,暴露了基础设施的短板,促使中国大规模投资基建,比如南方特大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

因为大范围雨雪低温冰冻天气,对我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人民基础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交通上,影响中国20个省。

灾害正值春运高峰,导致全国铁路供电中断使大量列车停运,百万官兵参与破冰、抢修电网等。

这场特大雪灾后,我国深刻反思并加速推进电网防冰技术、交通应急体系等建设,催生了“基建狂魔”模式。

汶川地震也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生命线严重损毁,尤其是对四川,灾难发生后,所有国人拧成一团抗震救灾。

在灾后重建中,采用临时支撑和加固技术恢复交通,提高抗震设防烈度,新建工程实施超标准设防等,仅用三年就将汶川重建。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仅用四年就建造了鸟巢和水立方,到现在,鸟巢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场,其是首次应用Q460高强钢材、结构设计独一无二等设计。

而水立方也亦是如此,其是首个多面体空间钢结构建筑、最大的ETFE膜结构工程、综合技术最复杂的工程等。

这些都让我国有了一个新的标签——基建狂魔,也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海外国家找到中国,和中国达成协议,让中国基建走出国外。

其中,像我们所熟悉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老挝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等等。

签署合同

而2009年,沙特阿拉伯跟中国铁建签署了这样的一份合同,2月10日,中国铁建与沙特城乡事务部正式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

对于沙特阿拉伯而言,这条轻轨连接着萨法和穆戈达莎两个圣地,对缓解朝觐期间的交通拥堵意义重大。

而对于我国而言,这条轻轨则可以成为我国基建在海外的闪亮名片,也能够成为一个“走出去”的案例。

合同的核心内容为采用EPC+O&M模式,中国铁建需承担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安装调试及后续3年运营维护的全流程责任。

该项目不仅是中沙基础设施合作协定项下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当时中资公司在沙特获得的最大EPC总包项目。

签约仪式上,双方都对合作充满信心,中国铁建迅速调集资源,大批工程师和工人奔赴沙特,高峰期,工地上有上万名工人,顶着烈日,夜以继日地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巨亏?

项目亏损原因

中国铁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工程推进,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冒了出来。

土石方、混凝土等关键工程增量显著,导致成本飙升,工期延误,实际工程量比签约时预计的多得多。

沙特业主方也添了不少乱,他们单方面提高运能需求,远远超出合同规定,导致工作量和成本大幅增加。

沙特业主方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工作严重滞后,也影响了项目进度,沙特业主方为了增加新功能,经常指令性变更,导致一些已经完工的工程不得不返工。

中国铁建准备发布三季报的时候,麦加轻轨项目预计巨亏41.53亿人民币!这数字,比中国铁建上半年赚的钱还多。

消息一出,股价应声暴跌,A股跌了5.24%,H股更是跌了13.71%,连带着中国中铁、中国交通建设等基建股也跟着下滑。

后续处理与教训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铁建也不是坐以待毙,他们积极和沙特沟通,每次合同变更都提交了变更和索赔资料。

公告里也明确说了,已经按合同规定向业主方提交了相关资料,业主方也承诺项目结束后会成立专门委员会,讨论索赔和补偿问题。

虽然中国铁建处理类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在工程变更和索赔方面也有些经验,但这次麦加轻轨亏损金额巨大,还是让人担忧。

截至2018年,中国铁建仍在运营麦加轻轨,并尝试通过“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扭转口碑。

麦加轻轨巨亏事件,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敲响了警钟,如何规避风险,加强合同管理,维护自身权益,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这次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些不足,它提醒我们,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必须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合同管理和沟通协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