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洛杉矶的天空蒙着一层薄薄的灰意,但湖人训练馆里的灯光总是准时亮起。
地板上传来的篮球声清脆而有节奏,这不是科比那年夏天的传奇故事,而是一个19岁的年轻人——马克斯·克里斯蒂的现状。
他的身影在空无一人的场馆里一遍遍跳投、落地、调整,汗水顺着他的侧脸滑落。
彼时的洛杉矶人们或在酣睡,或忙着为新的一天做准备,但这个年轻人却执着于用“凌晨四点”属于自己的方式,努力打破外界对他的所有成见。
次轮秀如何在夏季联赛重塑价值?
克里斯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型选手。
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NBA选秀之夜时,是在35顺位——一个并不起眼的名次。
在此之前,他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普通的表现已经让许多人打上了“平庸”的标签。
对抗不足、投篮不稳定、角色球员上限的评价伴随着他被湖人选中。
克里斯蒂自己显然不想让这个评价成真。
从加入湖人队的第一天起,到夏季联赛正式开始,他每天第一个到训练馆踩点,手提一箱训练装备,这对湖人训练员来说早已不陌生。
他们看到,克里斯蒂从加练100记三分到后来升级为500记,甚至为了优化投篮姿势不断调整肌肉记忆。
而到了夏季联赛,他用场均19.8分和42%的三分命中率让球迷和球队管理层重新看到了他的潜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防守能力。
在防守端,他不仅盯防对方箭头球员,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站位和补防。
夏季联赛结束时,有记者问湖人教练:“你觉得克里斯蒂的优点是什么?
”对方答道:“他在场上的状态回答了你的问题。”
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追逐偶像的方式有多少种?
克里斯蒂常常被称为“小科比”,主要原因倒不是他们球风相似,而是他的拼劲和态度让人不自觉联想到已故的湖人传奇。
科比有一个众人皆知的习惯:凌晨四点训练。
克里斯蒂显然深受其影响。
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诚科比对他球场内外的理念有极大的影响。
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付出一切。”
在新秀赛季,克里斯蒂的场均出场时间一开始仅有不到10分钟。
对很多人来说,有限的比赛时间或许不值得太多投入,但对克里斯蒂来说,每一秒钟都是机会。
在常规赛,他最爱的关键词不是“出手”或者“得分”,而是“学习”——赛后加练、研究录像、直面队友的指点,每项流程他都任务式完成。
队友里夫斯曾经开玩笑说:“他像一块海绵,能吸收一切。”可事实上,这份认真正在悄悄地构筑他未来的地基。
克里斯蒂的成长,绝不仅限于篮球。
他的生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长公式”——努力为主,自律为辅,清醒作为支柱。
在洛杉矶这个纸醉金迷的地方,他似乎完全屏蔽了乱七八糟的信息流。
他不去派对,不沉迷社交平台。
相反,他喜欢钻进书堆里。
每天阅读和学习是他的习惯,即便是在他最忙碌的训练日程之中也不会中断。
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
他的母亲曾是一名大学篮球运动员,父亲从事金融行业,从小就教育克里斯蒂,“篮球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正是这种影响,让克里斯蒂在湖人队赚到薪水之后的一部分,都被拿去资助了社区篮球营。
他用坚持、行动告诉参加篮球营的孩子们:爱篮球没错,但你看见的职业偶像也需要在其他方面有选择和坚持。
2023年初,他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起了“21天自律挑战”,要求自己和跟随挑战的粉丝们每天读书、运动、学习新技能。
有人曾经向他提议,可以在活动中加入一些商业合作,“流量”可能更大。
然而克里斯蒂拒绝了。
他想单纯地向年轻人传递一个观念:体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改变习惯的起点。
穿越逆境:从35顺位到星空的奋斗启示克里斯蒂的左臂上有一句拉丁文纹身:“Per Aspera Ad Astra”,意思是“穿越逆境,抵达星空。”这句话似乎浓缩了他的奋斗故事。
他的成长没有传奇色彩的天赋加持,也没有口碑炸裂的选秀顺位加码,但有的却是扎实到极致的努力。
从新秀赛季到后期,他在湖人的体系中逐渐站稳位置。
2023年季后赛,他得到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当湖人在伤病潮中被迫调整阵容时,克里斯蒂用关键的三分球和关键时刻的防守表现出色。
即便湖人止步西部决赛,他的表现却让无数球迷记住了这一刻。
人们开始讨论:35顺位的克里斯蒂,会不会成为湖人未来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而克里斯蒂自己却认为,现在谈未来还太早,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在下个赛季继续变得更好。
因为他相信,当机会出现的时候,那些真正准备好的人会稳稳接住它。
结尾:克里斯蒂的故事像一本平静却富有力量的成长手册。
不是天降光环的英雄主义,也不是开局平步青云的天选之子,而是靠着每一天努力积累的“普通人奇迹”。
对于我们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努力的人来说,这个年轻人也许就是最好的启示——人生的“成见”只是一时的,关键在于你用什么去回应。
如果你愿意用凌晨四点的汗水去坚持自己的热爱,也许哪怕只是普通的一天,也会成为你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