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时已经是67岁高龄,随着她日渐衰老,满朝文武和她自己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百年之后,该传位给谁?
武则天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还政给李唐,将皇位传给亲儿子;要么依靠武家,将侄子立为太子。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没什么可纠结的,好东西不留给亲儿子不是傻吗?可对于武则天这位史上第一位女皇来说,还政给李唐就代表着她放弃了这几十年奋斗得到的成果。
就在武则天对立储一事举棋不定时,狄仁杰通过解梦巧妙劝谏了武则天一番,那么武则天梦见了什么?狄仁杰又是如何解读梦境的呢?
一、武氏争储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本就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还政给李唐,这种观点有些偏颇,应该说武则天对于立储的考量,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
武则天在称帝之初,将李旦降封为皇嗣,改名为“武轮”,此时李旦虽能住在东宫,礼仪比照太子,但实际上已经不是太子了。
要知道武则天从14岁入宫,到67岁称帝,奋斗大半辈子才建立武周王朝,如果传位给儿子,那她的武周势必随着她的死亡而消亡,那她为了做开国皇帝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可若是传位给侄子,武则天也要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武周的名号能保住不假,但侄子登基之后肯定会祭祀父祖,而将她这个姑姑丢弃一边。
所以武则天对立储一直犹豫不决,而这也直接引发武氏对储位的觊觎。
691年,即在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二年,魏王武承嗣命人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理由则是武氏为皇帝,就不应该以李氏子孙为皇嗣。
在岑长倩、李昭德等朝廷重臣的反对下,武承嗣的阴谋未能得逞,而王庆之也被李昭德命人杖毙。
可武则天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她虽然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但在693年举行的祭祀典礼上,她却公然违背“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让武承嗣为亚献。
对比689年举行的祭祀典礼,当时是武则天为初献,唐睿宗李旦为亚献,太子李宪为终献,而这次让武承嗣担任亚献,其中传递出的政治信号已经不言而喻。
二、狄仁杰解梦武则天立储思想的转变与她对于时局的认识有关,随着她在皇位上待得越来越久,她发现李唐根基之深厚完全不是她能撼动的,如果强行传位给武氏,可能会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
比如看不到希望的李唐元老和隐藏较深的拥李派们一起造反,到时别说保住武周江山了,她本人也有可能搭进去。
另外,狄仁杰关于儿子和侄子之间的亲疏关系分析,也是影响武则天立储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和倚重是其他臣子所不能及的,武则天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为国老,也不让狄仁杰行跪拜礼,说看到狄仁杰跪拜的时候,她就感到身体很痛。
不仅如此,因担心狄仁杰年纪大了,不能过度操劳,武则天免去其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还告诫其他大臣,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打扰狄公。
在狄仁杰去世后,每当朝廷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感叹说:“老天为何那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可见,狄仁杰的意见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武则天的决断,而在立储一事上,狄仁杰明显倾向于李氏。
比如武则天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武则天让狄仁杰解梦,狄仁杰回答说:“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这段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说:武是陛下姓氏,两翼是指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啥意思已经很明显,狄仁杰在劝谏武则天要选自己儿子为继承人。
三、武则天的安排当然,关于武则天这个梦还存在另外一个版本,即武则天梦见自己玩双陆总是不能赢。
对此,狄仁杰的解释是:“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
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还是劝谏武则天要立自己儿子为继承人。
在解完梦后,狄仁杰进一步为武则天分析儿子和侄子之间的亲疏关系,其中一句“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彻底令武则天想明白了。
狄仁杰这句话让武则天意识到,即便她杀光所有反对者,坚持让武周传承下去,那又如何?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而已,就连她死后能不能进庙享受祭祀都是问题。
最终,武则天还是决定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于是假托李显有病需要回到洛阳,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其家人。
接回李显后,武则天故意让李显躲藏在帐后,同时召见狄仁杰,期间故意提起有关李显的事情,狄仁杰言辞恳切地为李显说好话,说到动情处还不禁流下眼泪。
武则天这时才将李显叫出来,并对狄仁杰说:“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
狄仁杰叩头跪拜,然后提出李显回朝却无人知晓是不行的,要将此事昭告天下,对于狄仁杰的提议,武则天早有准备,她将李显安置在龙门,随后按照礼节将李显迎回宫中。
武则天大概也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水平,安排这一出或许是让想狄仁杰在李显这边卖个人情,有狄仁杰这样的人辅佐,武则天也就放心了,只是可惜狄仁杰去世得比她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