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让唐僧成了知名度最高的僧人,也让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走入大众视野。无论信不信佛,都知道他不顾艰险西天取经,就一个人,偷渡跑出去,十多年后带着一大批经书回到大唐,成了众人仰慕的高僧。
但是,玄奘法师虽然对佛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他并不是西行取经第一人。
历史上第一个出国取经人,是法显。
玄奘、鉴真和法显应该是名气最大的三位僧人,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人,他们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印度。法显生活在东晋,比唐朝早二三百年,但是他去了印度,又航海归来,可以说是玄奘和鉴真的领路人。
法显本姓龚,上面有三个哥哥但是全都夭折了,他的父母怕他也夭折,就在他三岁时把他送到寺庙当小和尚。十岁左右,父母相继去世,他就正式出家。
朱士行(猪八戒原型)和玄奘西行取经,主要是为了丰富中原大地的佛经。但是法显西行,还有另一层目的。他生活在东晋,这时候不要说和大唐比,就是和三国比都乱多了。
法显看到国家南北方全都陷入战乱烽烟,认为这是佛法不昌盛,佛经不完整,佛家戒律不清明导致的。若是取得真经,权贵和百姓都沐浴在佛法的荣光中,世道自然就清明了。
怀着救世救民的理想,当年已经65岁的法显毅然踏上西行的道路。他们也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张掖、敦煌,然后就是大漠流沙,枯骨为伴。后面还要翻越雪山,走过印度河,穿过三十多个小国家,最后终于到了天竺。
当年从长安出发时,加上法显一共十一个人。一路上不断有人停留在别处,有人改道,有人在雪山上被冻死。到达天竺时,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两个人了。
道整说国内战乱频繁,天竺一派祥和,他不想回去了。法显理解同伴的做法,但是他一定要回去,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把天竺的佛经带回国,让国内也能和天竺一样,远离战乱。
法显在天竺住了很长时间,把大乘经律都搜集到手,然后跟着商船渡海来到狮子国,就是斯里兰卡,因为这里盛行小乘经律。他又花了两年时间把小乘经律研究明白了,这才乘船返回。
乘船东归时,商船先是遇到暴风,船舱进水,他们飘到了耶婆提国(今印尼爪哇岛)。再次出海又遇到暴风,船上的人认为这一切灾难都是因为船上有和尚,晦气,要把法显扔下去。
幸好船长厉声喝止,法显这才捡回一条命。他们在海上漂泊八十多天,忍饥挨饿,最后来到崂山,终于登岸了。
法显65岁出发,回国时已经78了。这个年纪的人,眼力记忆力和体力都会下降很多。更何况取得真经,法显的使命已经完成,不用再拼命了。但是法显依然坚持工作,最终和别人一起翻译了6部佛经,24卷经律论,上百万字。
做完这些后,法显依旧没有退休。他把这次西行路上的见闻写成了一本《佛国记》,对路上三十多个国家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都做了详细介绍。后来,这本书成了了解南亚东南亚地理、历史、文化、社会、宗教之大成的杰作,价值不低于他带回来的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