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能成大事者都是比较会隐忍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管任何时候先把命保住了再说,在人命如草芥的封建社会中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皇权的斗争当中,皇权之争是非常残忍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赢了的人一般都会选择斩草除根,除非对方对他没有什么威胁, 输了的人如果想要保命的话,所以就要收敛自己的锋芒,要装的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这样才有可能逃脱魔掌,一时的隐忍,可能会换来自己将来一世的荣华,关键是这样的智慧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在刘邦去世以后,刘盈继位,但刘盈羸弱,吕后就掌握了朝廷大权,吕氏家族一时盛极,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就要对刘邦的儿子们赶尽杀绝,有些不聪明不懂得隐忍的,他们最后都死于吕后之手,但是这其中有三个人免遭此难,最后还有一人当上了皇帝,他们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特别能够隐忍,并不是缩头乌龟,但是在吕后风头正盛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性命难保。
我们先来说一说刘邦的长子刘肥,原本吕后也是想要对他下手的,但是他表现的特别窝囊,也许吕后觉得没必要对他赶尽杀绝,他是怎样表现是无能窝囊的呢?当他到这里吕后想要杀他的时候,他割让自己封地齐国最大的郡城阳郡给吕后的掌上明珠鲁元公主,以此来讨好吕后,吕后就对他放下了戒心,而且他从小也是吕后抚养长大的,至少这里面还有一点亲情,所以吕后没有杀他,关键是他懂得比其锋芒,他躲在自己的封地齐国,没有再去到都城,而且吕后也派人监视他了,他完全没有谋反之心,如他所表现出的一样,忠厚老实。
还有一人是刘长,他也是有吕后抚养长大的,最后对他也亲密一些,他对吕后的地位更加构不成什么威胁,他是一个直性子,但是现在看来他也许是大智若愚。我们关键来说一说刘恒,刘恒可能是这三个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而且他有一个特别聪明的母亲。很多人都说刘恒当上皇帝是侥幸,其实并不是,这是必然的结果,论文治武功,他开创了文景之治,说明他有帝王之才,而且他在代国封地的时候,百姓都很拥戴他,说明他也是一位好领导好的君王。
我们今天来说说刘恒为什么能够从吕后的手中逃脱,当初刘恒去封地的时候尚且年幼,话说年幼的孩子更好下手,那个时候刘邦还在世,刘恒的母亲薄姬为了能让吕后信任她没有争宠之心,所以自毁容貌,这么果断决绝的女人,一看就是能成大事的,但是吕后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权利,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强大的外戚支撑,孤儿寡母去到偏远的封地,既对皇位也造不成什么威胁,所以吕后就放他们而去。
薄姬母子到了封地以后,依然是隐忍生活,但是他们把封地治理地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心中他们已经种下了良善的种子,为他后来登基做皇帝奠定了基础,他们到封地以后,吕后也派人监视他们,但是那么多年他们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可见这母子二人多么善于隐藏自己的野心,而且后来刘璋造反成功诛杀吕氏之后,大臣们在考虑立谁为皇帝的时候,刘恒也是首选,原因是他们没有强大的外戚,而且母子二人看起来人畜无害,他们的隐忍最后忍来了一个皇位,也是相当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