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 2025已经拉开序幕,毫无疑问,在“AI科技、AI生活”这个大主题下,各大家电巨头一定会呈现AI武装下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一场暗潮涌动的新变局也已展露端倪。
不久前,追觅科技高调宣布,其首创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高端大家电及厨电产品将于AWE 2025上正式亮相,在800㎡的展厅上,他们将会凭借自身在智能清洁领域积累下来的机械臂、智能算法、高速数字马达等技术,加速布局全智能生态。
简而言之,追觅要正式进军大家电领域。
消费电子品牌跨界进军家电赛道并不鲜见。早有苹果推出HomePod智能音箱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后有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力白电市场,掀起行业波澜 。
同时,追觅的入局,又给人太多想象空间,毕竟这是一个在5年时间里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0%,牢牢站稳全球高端市场的“奇迹公司”,也是一个由一群技术狂人所组成,只想做世界第一的“极客工厂”,而其坚持走的高端路线也与传统的性价比入局模式背道而驰。
当一个成熟的高端品牌选择跨界,一切就变得不简单,一如当年乔布斯选择做手机,于大家电市场而言,震慑程度可想而知。
家电行业从来不缺挑战者,追觅如此高调,胜算几何?这无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人们热议的重点。
全智能生态箭在弦上随着DeepSeek席卷全国,家居家电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业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笃定全智能生态的火候已到。如今,智能家庭不再局限于过去“单品智能”“被动智能”的阶段,正大步迈入“主动智能”的「无感化时代」,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贴心的智能生活体验。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2012年前后房地产市场火热,房价高企。按照大家电通常10 - 12年的换新周期来计算,当下市场恰好迎来新一轮的换机潮。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消费者对家电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全智能生态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政策层面也为全智能生态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一金额相比去年的1500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国家补贴与以旧换新政策的大力实施,对家电消费的提振作用不容小觑,极大地促进了家电市场的发展,也为全智能生态产品的推广和普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回顾历史上各赛道的超大市场机遇,当技术、需求、政策和资本这四大关键要素汇聚在一起时,往往会引发行业的巨大变革。在家电市场,一方面传统家电厂商积极拥抱AI技术,通过向上兼容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以技术立足的科技公司则深挖技术复利,选择向下兼容产品,拓展业务领域。
追觅作为科技驱动型企业,凭借在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拓展智能家电品类,完善全生态布局,将推动家电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当宏观侧希望有“鲶鱼”能激活产业,消费者期待新玩家来改变规则时,恰是颠覆者出现的最佳时机,追觅正凭借其全生态布局,在这场智能家电变革中抢占先机。
市场加速焕新,机遇肉眼可见。但如果回顾我国家电市场40年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大家电赛道易守难攻,纵有搅局者相继出现,传统的白电巨头在经历几代变化后仍然「牢据山头」。对于主张“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世界第一”的追觅来说,瓜分蛋糕,抢占位置,显然不是其首要目标,而是要塑造大家电领域的“王牌”。追觅无疑是有备而来。
成立于2017年的追觅,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全球性的高端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其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帮助旗下产品在全球市场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前者打破了自动清洁设备低效率的桎梏,后者则直接推动了设备的智能化转型。此外,其在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仿生机械手方面,都将传统清洁设备带入了全新的高度。这一点,在其去年的AWE展台的火爆程度上就可见一斑。
追觅敢于冲进高端大家电的原因,源于其多年来形成的一套技术复利的打法。追觅内部一直将技术作为公司的第一性原理,即依托核心技术底层架构的共通性,在不同产品上实现了技术复利。看似是不同赛道,但本质上都是核心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复利应用。
另外,追觅在新兴领域摸索出的应用创新,也能反哺到其核心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技术和产品体系的良性循环。无线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和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均是如此。
到了大家电领域,这一套技术复利的逻辑依然行得通,家电领域发展至今日,其核心技术均已高度透明化。以洗衣机为例,当前洗衣机的核心技术仍为电机和智控。与追觅所擅长的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高度趋同。如将这套技术应用在洗衣机上的磁悬浮直驱电机,或将为洗衣机提供强大的动力,保证洗涤、脱水等功能的高效运行,无疑将重构用户的体验。
这样的玩法看起来十分熟悉,没错,第一性原理也是马斯克一直以来推崇的思维。无论是造汽车、造火箭、还是星链,皆为此理。
技术复利的底气,研发,研发,还是研发技术复利的逻辑并不难理解,甚至很容易模仿,但很多技术型企业往往只能学其形而不得其神,本质上是技术积累不够。而这个大前提则是持续不断地研发。
追觅对研发的专注堪称偏执。目前,追觅科技员工中,产品研发与设计人员占比达到60%,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7%以上,这一比例不仅在大家电领域(平均3%~4%)足够稀有,在纯技术型公司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如此大的研发费用,怎么投入也是一门学问,对此,追觅也想得很清楚,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即将三分之一投入现有领域的产品迭代,三分之一投到现有领域的产品创新,三分之一投到新领域的创新中,其中,第一个1/3的投资回报周期是12个月,第二个1/3的投资回报是12-24个月,第三个1/3的投资回报周期是24-60个月。这样的布局保证了追觅科技在技术和产品上都能保持行业领先的优势。
如此漫长的研发周期决定了追觅必须做一家目光足够长远,敢于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这就需要追觅有足够稳定且优秀的人才做支撑。追觅有着独特的人才文化,其内部倡导创业精神,只要员工有好的想法,都能得到必要的资源来探索创新研发,这也称为“创始人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培养员工从零到一的开创能力,开创新区域、新赛道,让优秀人才的潜力得到真正的尊重和释放,而不是成为一个保守的,不会犯错的“正确的人”。同时,其尽力保证每年的涨薪幅度跟上人才的成长速度。
正如当年的Google,今天的DeepSeek,当一家公司愿意为技术花钱,舍得为优秀的人才投入,很难阻挡其影响世界。
只打「高端局」,不做「野蛮人」前文提到,大家电赛道从来不缺少挑战者,但多年来仍是难以绕过海尔、美的和格力三座大山,而国外西门子、松下也常年雄踞高端市场。造成这一局面,多源于新兴品牌为抢占市场,选择了性价比路线,而当老牌巨头放弃部分利益,选择低价跟进时,新晋品牌又没有了品牌优势。诚然,价格战于消费者是好事,但从长远来看,一定程度破坏了行业的创新能力,更无法形成品牌溢价。
这一点,追觅比谁都清楚,只有做好高端化战略,以技术换量,才能树立品牌的护城河,也能更好地践行长期主义。而一旦用高新技术打破低价桎梏,就能实现高端化的正向反馈。
行业数据显示,智能清洁高端化市场在2024年迎来快速增长。以扫地机器人为例,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扫地机器人高端市场表现亮眼,规模达193.6亿元,销额同比增长41.1%,均价也提升7.2%。而追觅的扫地机已经2023-2024连续两年累计中国线上监测渠道5000元以上销售额排名第一,一举实现提效、高端化、提升市占率三大目标,破解了行业“不可能三角”难题。
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很简单: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带来的好体验买单。大家电市场更是如此,作为一款要陪伴十几年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更倾向的是质价比。
而高端化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则是更加完善的生态渠道支撑,家电行业的一大特性就是强渠道。换句话说,得渠道者得市场。这同样也是追觅敢于跨界家电的底气,至2025年2月28日,追觅科技全球线下门店数量突破6000家,产品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一个量级,已经足以支撑消费者对一个高端品牌的感知与信任。同时,追觅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还在德国、法国、波兰、新加坡等高端市场取得市占率第一成绩。这些都进一步巩固了「追觅就是高端,选高端就选追觅」的消费者认知。对于追觅入局高端家电市场,这样的认知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支撑追觅能做到行业第一的因素,那一定离不开其创始人俞浩。在他的认知中,“第一名是一种习惯,一旦有习惯,就会上瘾。”
俞浩曾将企业划分为四个层级:三流企业,基本是做别人做过的事,只是把成本做低;二流企业经过很多尝试,有了少量创新,但成功率不高;一流企业则是很少犯错,认准一个方向就能做成,但也未必真正开创了新的领域;超一流公司是特斯拉和苹果。
早年间,俞浩曾表示,会让追觅逐渐从四流,慢慢变成超一流。“现在追觅所处的是一个百亿级赛道,这仗打完,我会选一个万亿级的竞争对手。”他说。
“追觅不赌1%赛道的小概率,只会用N+1的方式做世界经济的99%。”俞浩曾经谈到,很多人因为担心风险投入不碰大业务,结果大多数人挤入只占了全球经济的1%小业务赛道,而此外还有99%空白。而99%的机会里,人才密度、优秀资金的投入度远远低于那1%拥挤赛道。而这,也是追觅必然会冲进高端大家电赛道的原因。
如今的追觅,正在向超一流公司发起冲击。
写在最后一个堪待破局的传统赛道,一群“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世界第一”的技术极客,前者经历的挑战者来来往往,虽小有波动,但仍然屹立不倒,后者则锋芒毕露到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但这样的挑战,仍然被人所津津乐道。就像2007年,乔布斯拿出初代iPhone时,人们已经憧憬开始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那么,追觅是否能驱动一个全新的全智能时代?
相比之下,这个仅成立8年的「后生」又能否撼动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巨擘,这是后话。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新时代的端倪:传统家电企业在新生代企业的挑战下,势必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而那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也将进一步探索高端化的可能。
此外,中国企业出海的进程也会加速。这些在3C市场已经得到验证的尝试,将逐步渗透到大家电领域。而成立第一天就瞄准全球化,并早已完整跑通这一套逻辑的追觅无疑有着先天优势。换句话说,那些敢于在初始阶段就坚持走“去前面没有人的地方”的企业,一定会在合适的时间将别人狠狠甩在后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速数字马达、机械臂、智能算法,追觅本质更像是一家泛机器人企业,这也为其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今年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布的第十年,计划明确指出大力推动机器人等十大领域突破发展。八年时间,追觅也成了泛机器人领域优秀的代表,这些机器人公司在一代又一代产品的焕新下,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更多的技术基因,也让中国企业出海有了更多自信。当中国制造十年成果,汇入以家电产业为首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又在追觅身上看到了未来十年,从制造迈入新智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