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在当今时代,城市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排水管网的覆盖范围和复杂程度大幅增加,老旧城区排水管网布局混乱、管径偏小,新城区排水规划又要兼顾快速增长的需求,这都给排水管理带来了难题。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暴雨强度和频率上升,城市内涝风险加剧。传统的排水管理方式依赖人工巡检和简单的数据记录,在数据采集上存在严重滞后性,无法实时捕捉排水管网的运行状态。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缺乏专业的工具和算法,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决策支持更是依赖经验,缺乏科学依据,面对复杂多变的排水问题常常力不从心。因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水务排水信息平台,实现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成为解决城市排水困境、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项目目标数据采集与监控优化:在排水管网的各个关键节点,包括不同管径的交汇处、易积水区域、重要排水泵站等,大范围部署高精度的液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实现对排水数据的分钟级甚至秒级实时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达到误差小于 ±1%,完整性达到 99% 以上,多方面覆盖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化协同提升:打造统一的排水管理信息化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排水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信息化流程再造,使跨部门业务办理时间缩短 50% 以上,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运行效率与安全保障:借助智慧水务排水信息平台,优化排水系统的运行调度策略,实现排水设备的智能启停和准确调控,同时提高城市排水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降低,提升城市排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建设内容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在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如雨水口、检查井、排水泵站等位置,按照一定的密度和布局原则,合理部署液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设备。液位传感器采用高精度的静压式液位计,能够准确测量不同深度的水位变化;流量传感器选用电磁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确保流量数据的准确采集;水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化学需氧量(COD)、氨氮、酸碱度(pH)等关键水质指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如 NB - IoT、LoRa 等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稳定传输至数据中心。同时,建立数据传输的加密机制和校验机制,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数据中心建设: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和分布式存储架构,构建具备强大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不仅能够存储海量的排水历史数据,还能对实时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数据质量评估标准等,确保来自不同传感器和数据源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可用性。同时,配备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备份和恢复,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应用系统开发: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发排水管网监测系统。通过直观的地图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排水管网的详细布局、各个节点的运行状态,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缩放、平移地图,查看任意区域的排水管网情况,还能对单个监测点进行详细的数据查询和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实现对排水管网的多方面、精细化监控。设备管理系统:对排水设备,包括排水泵、阀门、格栅机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设备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规格、采购时间、安装位置、维护记录等信息。通过与设备的实时数据连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如设备的转速、电流、电压等参数。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发送故障报修信息,并提供故障诊断建议和维修指导,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率 。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在发生排水突发事件,如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排水管道破裂等情况时,系统能够快速响应。通过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如实时雨情、水情、管网运行状态等,为应急指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支持。实现应急指挥的可视化调度,通过视频监控、地图定位等手段,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快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抢险救灾,保障城市排水安全。系统集成与接口开发:实现智慧水务排水信息平台与城市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信息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的无缝集成。开发标准化的接口,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安全、稳定传输。通过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如将排水系统的水质数据与环保部门的监测系统共享,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将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与城市规划部门的 GIS 系统集成,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论
智慧水务排水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是解决当前城市排水问题、提升城市排水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构建一个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智能化排水管理平台,实现排水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质量管理要求,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