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一则消息震动全球航运界,那便是李嘉诚家族将以228亿美元将巴拿马运河核心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交易涉及两洋咽喉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场交易不仅让中国21%的巴拿马运河货运量暴露于美国资本监控之下,更与去年年底理论上开工了的另一条能够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航道尼加拉瓜运河形成历史性对冲。
而当贝莱德CEO芬克与特朗普密谈时,中国正在和尼加拉瓜紧密合作,推动其运河项目进度,一边是美国资本重掌巴拿马命脉,一边是中国布局中美洲新航道,这场跨越世纪的运河争夺战,或许将全球贸易秩序推向新阶段。

改写规则的“天然赌注”
这条尼加拉瓜运河并不是一拍脑门的产物,其构想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其地理条件堪称天选:
尼加拉瓜湖与圣胡安河天然连通,仅需开挖40公里即可贯通两洋,比巴拿马运河节省60%工程量。

设计通行能力达40万吨级船舶,远超巴拿马运河的18万吨上限,可容纳全球90%超大型货轮。
这条航道若建成,纽约至上海航线将缩短4000公里,耗时减少11天,中国对美洲贸易的物流成本或直降15%。
但百年间,美国的地缘干预屡次扼杀其发展。
19世纪末,美国因一枚火山邮票的恐吓放弃尼加拉瓜选择巴拿马,后面也有不少类似的操作。
如今转机显现,巴拿马运河因干旱运力暴跌21%,日均通行量从38艘骤降至24艘,中国18%的货物滞留成常态。

去年12月,尼加拉瓜大运河也是终于启动,不少中企、中国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发展投资有限公司(HKND)和徐工集团等都和该项目有密切合作,并且前者还有百年的经营权。
不过目前因为资金和地缘政治压力以及环保等原因,运河主体工程推进非常缓慢。
不过总得来说对中国而言,这当然是好事,特别是在巴拿马运河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不过还是要说回那个问题,即李嘉诚这边到底会不会卖?

资本逻辑与国运的碰撞
李嘉诚出售的巴拿马港口绝非普通资产:
其智能调度系统掌握1.2万艘中国货轮轨迹,数据库涵盖357家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图谱。
贝莱德财团背景微妙——董事会包含3名前五角大楼高官,CEO芬克在签约前密会特朗普团队,交易被视作美国“重构供应链霸权”的关键落子。

这触及中国核心安全利益。
巴拿马运河承载中国60%对美洲贸易,若美方通过算法延迟中国货轮通行72小时,或将导致长三角工厂日均损失23亿元。
更深层的威胁在于数据武器化:美方拟对中国船舶加征150万美元“数字关税”,并利用港口安检数据库实施精准制裁。
这场交易暴露超级资本的“去国家化”倾向。
相比中远海运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地中海枢纽,李嘉诚选择高位套现,以72%折价让渡2047年到期的特许经营权。

这种短期逐利行为,与尼加拉瓜运河所需的长期战略投入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虽需千亿美元投资,却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5年内或使尼加拉瓜GDP翻倍。
其实从巴拿马到尼加拉瓜,运河之争的本质是发展范式的对决。
美国执着于“控制咽喉”的霸权思维,通过资本渗透与政治施压维系航道垄断;
中国则以技术革新与多元合作破局,用北极航线、中欧班列和自主船舶构建“去中心化”物流网络。
在百年前,美国用一枚邮票改写中美洲命运;

今天,中国以北斗系统与新能源船舶重塑航运规则。当贝莱德财团接管巴拿马港口时,中企承建的秘鲁钱凯港即将竣工,这条绕开巴拿马的“第二海运走廊”,将与尼加拉瓜运河形成战略互补。
这场博弈的终极启示在于:真正的战略安全不依赖某条航道,而源于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正如外交部所言:“我们反对经济胁迫,但更坚信合作共赢才是未来。”
当尼加拉瓜农民学习操作北斗导航系统,当中国货轮穿越北极冰原,世界正在见证。
没有霸权能够永恒,唯有开放创新的文明生生不息。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中美洲尼加拉瓜大运河开工 中国公司有百年运营权》中国日报网
《长和集团暂缓出售巴拿马港口,但“并未取消”》港航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