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公务员被称为:铁饭碗,高薪资、终身制,无退出机制。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挤破脑袋想要考公务员,只要你考上了就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被裁员,可以保你衣食无忧到退休。
在探讨公务员管理制度时,末位淘汰制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这一制度在公务员群体中并不适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想象一下,如果公务员的考核完全由领导说了算,那么“末位”的判定就可能变得主观且随意。
这种情况下,那些真正埋头苦干、不擅交际的基层公务员,很可能因为不会“讨好领导”而被贴上“末位”的标签。相反,一些领导身边的“红人”,即使工作表现平平甚至懒散,也可能因为与领导关系好而安然无恙。
这样一来,公务员队伍中就会出现一种畸形的生态:大家不再专注于工作本身,而是费尽心思去巴结上级,以求在考核中保住自己的位置。这不仅会破坏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更会让“铁饭碗”变成“领导饭碗”,使得群众办事无门,权益受损。

在公务员体系中,真正“躺平”的往往不是那些平民出身的公务员,而是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关系户”。
这些“关系户”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如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而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却不用担心被淘汰。而那些平民子弟,因为没有强大的后盾支持,只能更加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在末位淘汰制下,领导为了保全自己的亲信,很可能会优先淘汰那些“只会干活不会钻营”的实干派。这样一来,被淘汰的往往不是懒人,而是那些勤勉尽责、勇于担当的平民精英。这不仅不公平,也会严重挫伤公务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务员“铁饭碗”不是懒人的保护伞,而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所以末位淘汰看似公平公正,但在体制内行不通。一旦执行,那些只知道埋头干活,不知道溜须拍马,不会长袖善舞,无人脉无背景无关系的小镇做题家们,成为第一个牺牲品。政治关系化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