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旦关掉GPS,全球导弹将一夜之间“变瞎”?

爱车这一族 2025-04-22 13:49:00

现在这年头,全球定位系统GPS真是无处不在,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手机上的导航,还是送外卖的路线规划,甚至是飞机的起飞降落和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它,感觉就像随时都在身边一样。但这么个重要的系统,却是美国说了算。要是哪天美国把GPS信号给关了,咱们这日子可咋过呢?

尤其是那些得靠GPS来定方向的导弹,会不会一下子就懵了,找不到北,成了没头苍蝇?答案很明显,不少国家要是碰上这事儿,那可就乱套了,不过有两个国家不一样。它们因为有了自己研发的导航系统,早就不用依赖GPS了。

【GPS是怎么来的?从军事到民用的传奇】

GPS的故事得从冷战那会儿讲起。那时候,美国和苏联在军事科技上争得不可开交,美国海军突然冒出个用卫星来指路的点子。1960年,他们就把第一颗卫星送上了天,主要是帮核潜艇找准位置。那时候的技术还不怎么成熟,定位差个几十米都是正常的,但这已经算是跨出了一大步。转眼间到了1968年,一个由36颗卫星组成的系统开始运转了,这就是GPS的早期样子。

1973年,美国国防部推出了真正的GPS项目,他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NAVSTAR。到了1978年,第一颗试验卫星在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时间来到1993年,GPS系统已经完成了全球布局,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开始全面运作。这些卫星上都配备了超精准的原子钟,它们的误差极小,只有十亿分之一秒。通过三角定位的方法,不管你在地球上的哪个角落,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

GPS起初主要是给军队用的。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那会儿,情况就变了。美国靠GPS来指挥精确打击的武器,误差小得只有几米,伊拉克根本没想到会这么准。那时候,美国还整了个“选择性可用性”技术,故意把民用的信号弄得不清楚,好保证自己在军事上的绝对领先地位。

到了2000年的时候,克林顿总统做了个决定,把SA给取消了。这一来,民用的GPS就变得特别准,误差大概就只有10米左右。这事儿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下,GPS的使用真是无处不在,厉害得很。大货车司机靠它导航找路,银行用它来对准交易的时间点,救援队伍用它来确定受困者的位置,就连农民也依赖它来进行精确播种,提升作物收成。根据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0亿个设备都在使用GPS信号。但这里有个大问题:这么关键的系统,全由美国那边说了算,要是哪天信号没了,那麻烦可就大了,想想都让人头疼。

2003年伊拉克战争那会儿,美国可是下了狠手,直接把伊拉克境内的GPS信号给掐断了。这一来,伊拉克的导弹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飞了几十公里都摸不着北。这事儿给不少国家敲了个警钟:把自己的命脉攥在别人手里,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所以,各国都开始动脑筋,想着怎么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

【军事上的“眼睛”:GPS有多重要?】

在军事这行当里,GPS那真是老大哥级别的存在,谁也替代不了。有了它,导弹、炸弹这些武器打得那叫一个准。就拿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来说吧,它用GPS指路,再配合看看地形、靠惯性往前飞,最后偏差就那么一点点,几米而已。说到实战,1991年海湾战争那会儿,“战斧”导弹那是大展身手,一出手就把伊拉克的防空网、指挥中心给端了,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GPS不光用在导弹上,还大量装在了无人机、战斗机、军舰这些装备里。比如美国那个MQ-9“死神”无人机,全靠着GPS自己飞,还能找到目标,去做侦察和攻击的活儿。到了现代打仗的时候,GPS就成了军队的“指路明灯”,要是没了它,好多高科技武器就跟没了头苍蝇似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但这同时也伴随着风险。要是GPS信号被阻断或者没了,那些武器系统基本就算废了。想当年2003年伊拉克战争那会儿,美国一关GPS信号,伊拉克的导弹立马就偏了几十公里。这事儿给各国都提了个醒:要是太依赖GPS,那就等于把自家的国家安全交到了美国手里。

现在,GPS不再是军队的专利,它已经广泛应用到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各行各业。据说,全球差不多有30亿人在用GPS,都快占到世界人口的一半了,还有上百个国家都靠它来定位、导航和校准时间。说到军事,不少国家的导弹、无人机、战斗机都装上了GPS接收器,这样它们就能打得准、飞得稳。要是哪天GPS突然失灵了,这些武器就成了瞎子,战斗力肯定大打折扣。

比如说,欧洲的那个“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还有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都是依赖GPS来进行制导的。要是GPS信号没了,这些导弹想准确打击目标就难了,说不定连路都找不到北了。有些国家的军队,平时训练和打仗都靠着GPS,一旦没了它,那可得花老鼻子劲去适应新方式。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的。以前,美国好几次用GPS使坏。1993年的时候,咱们国家的“银河号”货轮在海上开着,结果美国把附近的GPS信号给关了,货轮直接找不着北,最后只能让人家检查。到了1996年,咱们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GPS信号又出了问题,有的导弹都没打中目标。这些事儿发生后,好多国家都明白了,靠别人的技术,实在是不保险。

要是美国真把GPS给关了,那民用这块儿可就乱成一锅粥了。飞机导航不准,说不定就得停飞;物流系统也得崩溃,运货效率得跌到谷底;金融交易时间对不上,市场不乱才怪呢。说白了,GPS现在就是全球运行的关键,美国握着这张底牌,谁心里不怵啊?

【俄罗斯和中国:不怕GPS关闭的两个例外】

如今GPS虽称霸全球导航界,但俄罗斯跟中国的自家系统,格洛纳斯和北斗,那可是独树一帜。这两个系统让中俄不再受美国控制,同时也给全球用户多了一份选择。

格洛纳斯系统的开发工作始于1976年,那时候苏联打算跟美国的GPS系统较量一下。时间来到1982年,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格洛纳斯的第一颗卫星。一直到了1995年,24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已经能覆盖全球,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但可惜的是,苏联后来解体了,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格洛纳斯的维护工作就跟不上了。到了90年代末,很多卫星都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差不多瘫痪了。

到了21世纪,俄罗斯政府铁了心要让格洛纳斯再次辉煌,于是砸了不少钱进去。到了2010年,格洛纳斯系统终于又能覆盖全俄罗斯了;紧接着2011年,它的全球覆盖能力也完全回来了。现在你看,格洛纳斯总共有24颗卫星,它们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轨道上,围着地球转一圈只要大约11个小时。

格洛纳斯和GPS的技术路线不太一样。GPS走的是码分多址的路子,就是所有卫星都用一个频率,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而格洛纳斯呢,它用的是频分多址,每颗卫星都有自己专门的频率。这样一来,接收设备就得做得复杂点儿,但好处是抗干扰的能力更强了。再后来,新推出的格洛纳斯-K卫星也支持起了CDMA,这样一来,它和GPS的兼容性就好多了。

格洛纳斯系统的定位能精确到0.3米,跟GPS水平不相上下。就算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那种超北的地方,信号也是杠杠的稳。这样一来,俄罗斯的军事和民用系统就完全能摆脱对GPS的依赖了。比如说那个“伊斯坎德尔”导弹,靠格洛纳斯在中途进行导航,偏差也就那么几米。在俄乌那场冲突里,格洛纳斯给俄军提供了结实的导航保障,军事行动顺顺利利的,没啥大碍。

中国北斗系统是在90年代开始起步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导航系统。到了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上天,那时候它主要能覆盖到咱们中国和周边的一些地方,主要是给军队和政府服务的。转眼到了2003年,北斗系统就已经初步建好了。

北斗二号从2007年起就开始布局了,它的信号能覆盖到亚太地区。到了2012年,一个由14颗卫星组成的系统开始运作,从日本海那边一直到澳大利亚,都能收到信号。而北斗三号则是往全球发展的一大步,从2015年开始,新卫星的发射速度就快了起来。到2020年,一个包含30颗卫星的全球系统就建好了。

北斗的星座构造相当有特点,它由5颗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3颗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还有24颗中地球轨道的卫星组成。这种混搭的配置,使得北斗在亚洲地区的信号格外强劲,并且还能做到全球覆盖。北斗的功能可不止定位那么简单,它还能发送短消息。就拿渔民来说,他们在海上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就能用北斗来发求救信号,而GPS呢,就只能给你指个位置。

北斗系统的定位超级准,误差不到1米,而且从里到外,从芯片到地面站,全都是咱们中国自己研发的,百分之百国产。这样一来,就算GPS信号突然没了,咱们国家的军事、物流还有民用系统也都能继续稳稳当当运行。像“东风”系列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用的都是北斗导航。记得2020年那次军事演习吗?咱们就是用北斗指引导弹,直接精准打击目标,实力杠杠的。

【北斗和GPS比,谁更强?】

北斗和GPS的差别不光体现在卫星数量上。从技术层面讲,GPS就像是个收音机,只能默默接收信号,告诉我们位置在哪。而北斗的双星定位,它不光是告诉我们位置,还能主动发信号。比如说,渔民在海上迷航了,GPS只能显示他当前的位置,但北斗却能让他发送求救信号,让救援队知道。而且,北斗因为卫星多,所以覆盖得更全面,定位也更精确。

北斗系统真的挺厉害,不光能定位、导航和报时,它还有发送短信、国际搜救和星基增强的功能。这些在日常生活和军事上都特别实用。就像在那些没有网络的偏远地方,北斗的短信功能就能派上用场,无论是救援还是军事行动,都因此变得更加顺畅了。

在抗干扰这方面,北斗确实比GPS更胜一筹。它采用了跳频技术和专门的抗干扰天线等手段,就算电磁环境再复杂,信号也能稳稳当当的。这对军事来说太关键了,能有效应对敌方电子战的干扰。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北斗三号的全球定位准头在10米以内,到了亚太地区更是精确到5米以内,授时精度也达到了20纳秒以内。而且啊,在某些增强服务下,它的精度还能提升到厘米级别呢。

【全球导航的竞争与未来】

除了俄罗斯和中国,欧洲也搞了个伽利略导航系统,花了34亿欧元,天上飞了30颗卫星。但说实话,伽利略的技术还是得靠美国,要是GPS不给用了,它性能就得缩水。反观俄罗斯和中国的格洛纳斯、北斗,那可是自个儿从零开始琢磨出来的,走的是独立路线。这两个系统出世后,美国在全球导航这块儿的独大地位就被打破了,现在全球导航界可是百花齐放。

如今,全球范围内,大家主要能用到四个大型的卫星导航帮手:美国那边的GPS、俄罗斯的叫格洛纳斯、咱们中国有北斗,欧洲则是伽利略。另外,像印度有个NavIC,日本也有QZSS,这些是区域性的导航系统。有了这些系统,咱们用户在选导航时就多了好多选项,而且导航信号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定,让人更放心了。

除了竞争,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国际GNSS的那个委员会老开会,商量怎么让各国的系统发展得更顺畅。就拿2019年来说吧,中国和俄罗斯签了个协议,互相分享一些导航数据,这样一来,两家系统就能更好地互补了。欧洲和美国那边呢,也在琢磨怎么让伽利略和GPS这两个系统联手。这样的合作,能让用户不管啥时候都能收到最棒的信号。

以后啊,导航系统要跟5G、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紧密联手,一起用在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城市建设、精确农业种植这些地方。各国都会接着研发更牛的卫星和地面装置,让导航更准,还不容易被干扰。

导航系统早已不再是军队的专利,它现在无处不在,深入到我们日常的各种场景。就像是开车时,导航软件能帮我们巧妙避开拥堵路段;农民兄弟也靠它来实现精准播种。卫星技术,真的是让生活便捷了不少。但对一个国家而言,拥有自主的导航系统那是安全的基本保障。看看俄罗斯和中国,他们的经历就说明,技术自主才能够抵挡外来的风险。以前,美国靠GPS来压制别的国家,可如今这招对中俄两国已经失灵了。这两个国家用实际行动表明:核心的技术,一定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中国,北斗系统的应用真的非常广泛。在交通方面,它帮忙监控车辆、安排调度,还能导航,这样一来,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了。说到农业,北斗也是好帮手,它能让我们更精确地施肥、播种和收割,结果就是产量更高,质量也更好。而在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现在所有的新车都得装上格洛纳斯导航仪,而且它还在应急救援、资源探测以及环境监测中大显身手,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果美国真的把GPS给停了,那全世界的导弹可就得遭殃了,不过俄罗斯和中国,它们有自己的系统,所以能挺过去,不受影响。这不光是技术牛不牛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以后在国际上比拼,拥有自家的核心技术,能自己搞创新,那肯定是每个国家都得努力的方向。

0 阅读:39

爱车这一族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