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处理关税问题,什么话术都是空话。

▲ 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出席活动。图/新华社 新京报社论 “各种因素导致(对华关税)累加到了145%,它不应该这么高。”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谈及对华关税问题时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为零。当天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暗示中美关系将缓和,并表示对华高关税不可持续。 4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回应称,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这是坚定而冷静的回应。众所周知,就同一议题施展或虚或实的不同话术,是特朗普团队惯用的策略。这一策略的投机主义特征,决定了其无论使用“强硬”的或是相对“友善”的话术,其可信度都付之阙如。 具体到特朗普称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的言论,不免令人联想到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市场再次遭遇的“股债汇三杀”。特朗普的言论,是给恐慌的美国市场送上的又一针话术安慰剂,还是真切意识到了虚空造牌、极限施压的手段对中国完全无效,因而不得不计划调整对华关税政策?目前,美方释放的信号远远不够明晰。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从来不是一种有效的博弈策略。事实上,伴随着美方发动的关税战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看清了特朗普的底牌,一些美方设定的优先进行关税谈判的国家,开始转为采取较为强硬的谈判立场,还有一些国家决定暂缓与美展开关税谈判,以免因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就中美经济关系来说,如果美方真的想与中方谈,仅靠话术上的突兀转弯显然是不够的。美方必须展现出应有的诚意,即起码应回到国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上来,拿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诚信合作的姿态,为谈判创造健康良性的对话条件。 进一步而言,即使美方真的在种种压力下确要把调整对华关税税率提到议程上来,其调整也不应是又一场关税税率的数字游戏,而应把调整对华关税视为调整错误的对华战略的组成部分。 毋庸讳言,美方发起关税战的逻辑起点之一,就是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为美国的威胁,视中国为美国地缘挑战和战略的主要竞争对手。美方把对华关税调到“不应该这么高”的离谱水平, 正是一种极限施压的手段。 美方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税谈判中,把封锁中国对外贸易节点、限制对华经贸合作列为条件之一,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这种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的做法,不仅导致美国国家信用的流失,也动摇了中美的基本互信和对话基础。
因此,美方要真的想谈,还应深刻检视其对华政策。同时,美方需要认真看待中方“不愿打,但不怕打”的表态背后展现出的决心。这种决心,发自捍卫中国利益的战略考量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大国担当,不是搞“眨眼睛”博弈,不是玩心理战。不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处理关税问题,什么话术都是空话。
历史反复证明, 无论用什么手段封堵打压中国,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如果中美像特朗普所说的那样“相处得很好”,美方就必须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中美相处的最佳方式。与没有信用保证、“放口风”式的下调对华关税税率相比,这才是最基本、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越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