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过半,光伏布局扎实、成绩靓丽,交出一份份靓丽的答卷。
这些年,光伏的发展有起有落,但总体上是积极向好、增量发展的趋势。进入6月,在陕西渭南、河北蔚县、湖南娄底等地,将有一批光伏能源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将超过700万千瓦,总投资约6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光伏发电在建项目总装机容量1.21亿千瓦。我国首批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也就是风电和光伏综合利用基地开工项目已近九成。

2022年,毫无疑问光伏又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阶段。依然有很多“外来者”跨界入局,依然有很多“同行者”拓业务布局。
这个赛道熙熙攘攘、热闹从未停止。
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分析,随着硅料扩产产能的释放及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回落,预计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同比增长41.18%,达到240GW,比之前预测的220GW,上调9%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上半年,大尺寸是光伏行业的关键词。市场酒精选择182还是210,众说纷纭。
例如,4月23日,晶科能源发布2021财年年度报告,首次公开宣布已完成210mm及以上规格的单晶炉装备、配套热场以及硅片加工设备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已完成从方棒到成品硅片的全流程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和应用。
对于这一动向,市场有观点认为,原本182阵营的晶科开始拥抱210。
市场热度持续升级,各方观点热议不断,市场走向究竟何去何从?
持续坚守 越来越多厂商加入大尺寸阵营
兼具清洁与经济双重属性的光伏产业成长迅速。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全球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 0.371$/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0.048$/kWh,降幅高达87%,是所有可再生能源类型中降本速度最快 的能源,并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最便宜的能源形式。
从政策角度看,2021年“1+N”政策体系正式建立,明确2030达峰2060中和的核心路径,辅以风光大基地、新能源融资和能耗双控方案改善等多重配套政策共同推进国内光伏装机增长。
新核准项目的上网电价直接对标标杆燃煤电价,电价政策超市场预期,因此 2022年国内需求有望达85-95GW,同比增长55%,其中分布式光伏经济性凸显,我们预计国内户用市场需求达40GW+,工商业市场需求达 15GW+。
从市场变化看,光伏行业的硅片尺寸自2018年以来不断扩大。最大尺寸规格从150mm+扩大到160mm+、再到如今的182mm和210mm。在尺寸扩大的同时,硅片产业的集中度逐步提高,产能扩张也在加速。

目前,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在内的全球光伏组件头部企业皆已完成了210产品的量产部署。据相关机构统计,2021年中国头部12家组件企业中,有11家已经选择210技术、具备210尺寸组件生产能力。而在大尺寸支撑下,以高功率为特点的“600W+联盟”成员企业已扩充近百家企业,不仅包括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备制造商等光伏产业链上、下游,还涉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多家业主和EPC单位。与此同时,“600W+联盟”也从被观望,走到逐步完善了产业链,以实际应用证明了产品的高效性能,以出货量打消了市场的担忧。
3-5年内,光伏市场将产生变革
硅片尺寸不断增大是光伏行业降本保价的重要方式。当前行业内尺寸之争持续,已基本形成182/210两个阵营。总体来看,无论是182还是210,大硅片趋势已然定调,推动硅片/电池片/组件厂商的产能更新。
2022年是优质供给端释放的关键一年。2021年产业链各环节价格高位波动,下游装机受到影响,部分项目后延至2022年;展望2022年,硅料、EVA粒子等新产能陆续释放,有望缓解原材料供需紧平衡局面,产业链产能错配现象或将缓解;光伏各环节价格有望回归适当水平,各环节盈利重新分配,下游需求快速增长,组件、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

就设备而言,从规模维度看,目前市场上约有近100GW 166及以下尺寸的产能,大多无法直接升级至210;从时间维度看,仅2018-2019年左右投产的产能,部分可以改造至210mm尺寸;最后从尺寸的选择来看,近几个月规划的产能大多选择210mm向下兼容。
在2021年的硅料/硅片涨价潮中,国内下游光伏电池片、组件厂商愈发认识到硅料/硅片环节话语权的重要性,促使了部分下游厂商加快垂直一体化的布局,国内硅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上下游呈现进一步整合的趋势。
另一方面,纵观行业发展,全产业链尺寸的升级一定不会一蹴而就,上下游配合需要3-5年的时间。各个环节的各个厂商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会选择最符合自身长期规划的产能进行布局。而无论何种选择,产业更新升级是必然趋势,带来设备厂商的订单持续增长,光伏市场将产生新变革。
大尺寸是未来的首选和优选
技术革新是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产品趋势的变化,也考验着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光伏企业不懈研发,灵活应对市场要求,而随着市场对于高效产品需求的增大,大尺寸系列产品与其他技术叠加,成为提升产品功率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有数据显示,2021年组件招标中,功率要求在500W以上的占比超八成,大尺寸组件占据明显优势,深受市场认可。2022年,这一比例持续提升,一季度占比超过90%,个别央国企甚至全部采用大尺寸组件。大尺寸高功率组件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在度电成本的降低上,高功率组件的优势逐步被市场认同。因此Pvinfolink年初预测,2022年210尺寸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达到297GW、430GW。到2024年,210硅片的市场需求将在组件环节实现50%以上的占比。
从市场发展角度看,建议重视长期成长的环节和龙头的布局机会,主要看好三个方面:短期看好分布式大市场、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后周期机会,尤其是屋顶分布式和储能。光伏天然适合分布式,目前BIPV、风光储配套政策已出台,整县推进第一批名单已落地,后续静待相关企业业绩增量释放;中期看好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量机会。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成本下降,进一步打开行业空间、优化竞争格局,颗粒硅、HJT、大尺寸组件、低温银浆等均存在技术突破空间;长期看好核心成长的环节。首先是终端品牌、渠道能力强的组件、逆变器等环节,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次是壁垒高的硅料、胶膜等环节,未来较长时间内供需都将比较紧张。
在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下,光伏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持续增长的需求,这已经成为产业界的共识,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共识。
在这种共识驱动下,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扩张速度快,新进入者多,资本市场也充分定价了行业的长期成长性。而光伏产业具有科技制造的属性,未来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存在分歧,新兴技术有可能改变甚至颠覆现有的竞争格局,带来超预期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