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最近被提拔为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的头儿(还兼着第14兵团司令的职位)。这次见面,老蒋拍板决定,用陈克非的第二军当主力,新搞一个二十兵团。这样一来,宋希濂手下就有了两个兵团,成了蒋介石手下黄埔系将领里,相当有分量的一位。
可是,老蒋的另一手笔,却让宋希濂心里凉了半截。他让俞济时转交给宋希濂几本密码簿,吩咐他回去后分发给手下的几位军长,说这样他们就能直接和溪口的电台通话了。宋希濂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这明显是对他不放心嘛。再者,万一这些军长真能直接跟老蒋搭上话,他们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到时候他还怎么管得住他们呢。
结果证明,那套所谓的“平衡手段”让宋希濂对部队的控制力大打折扣。就拿陈克非来说,他一当上二十兵团的司令官,因为他是浙江人,老蒋就特别看重他,还偷偷让他盯着宋希濂的一举一动。有了老蒋撑腰,陈克非自然不把宋希濂放在眼里。
跟宋希濂那复杂心情不同,关麟征是一肚子憋屈。宋希濂好歹还被老蒋委以重任呢,关麟征却空手而归。在关麟征跑去溪口见老蒋前,代总统李宗仁对顾祝同指挥部队不满,跟白崇禧一合计,打算撤了顾祝同的参谋总长职位,想让关麟征来干。
国民党军队的体系里,参谋总长实际上比“国防部长”更有话语权,所以要是能当上参谋总长,关麟征肯定非常高兴。但他心里也明白,这事儿李宗仁说了不算,最终还得看老蒋的意思。老蒋听说桂系想要拉拢关麟征,气得不行,立马打电话让关麟征去溪口见他。关麟征呢,他先去了南京,见了见何应钦和顾祝同,刚巧在顾祝同办公室碰见了刚到的宋希濂。
顾祝同一瞧两人都到齐了,便开口道:“正好,两位总裁都等着见呢,我这就让人安排车送你们去溪口。”
【陆军总司令另有其人】
老蒋碰到关麟征时,脸色不太好,直接说道:“我听说李宗仁那边想挖你过去当参谋总长。不过顾总长经验丰富,现在还真没人能顶替他。这明摆着是桂系在搞分裂,你可别上他们的当。你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得跟我站一边。”
看关麟征沉默不吭声,老蒋语气变得温和些:“我走之前,已经和敬之(何应钦)、墨三(顾祝同)聊过了,打算让你来当陆军总司令,难道任命书还没发出去吗?这样看来,你还是继续当陆军总司令比较合适。”
关麟征去见老蒋前,刚和何应钦、顾祝同聊过。他俩都没说起要让关麟征当陆军总司令这事儿,看来老蒋的说法就是临时想的,为了安抚关麟征才编出来的。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里那个“陆军总司令”的位置,就交给了顾祝同来坐。顾祝同一接手,就把原来陈诚的参谋总长活儿给揽了过来。然后呢,粤系的老前辈余汉谋就被调去了南京,顶上了陆军总司令的头衔。但这个位子啊,说起来好听,其实没啥实权。余汉谋心里头一百个不乐意,直接就跟大家伙儿说了,他就是参谋总长手里的“牵线木偶”罢了。
1949年1月份,老蒋快下台那会儿,为了拉拢粤系去跟桂系对着干,他让余汉谋去当广州绥靖公署的头儿(后来又叫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一走,顾祝同就继续临时管着陆军总司令的活儿。
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后,他不想让顾祝同继续管军事,可要是让白崇禧或其他人来干,老蒋肯定不答应。所以,他就想到了黄埔一期的关麟征。桂系为啥选他呢?因为参谋总长这个位子,老蒋是不可能让那些杂牌将军坐的。关麟征在黄埔一期将领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还当过黄埔军校的校长,接替的老蒋的位置。再说了,自打抗战胜利后,关麟征就被晾在一边,没啥大用了。桂系这时候向他抛去橄榄枝,他肯定会特别感激。
老蒋和桂系斗了这么多年,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啥都清楚。他直接站出来说,顾祝同当参谋总长挺称职的,没必要换人。不过呢,他又让顾祝同把兼任的陆军总司令位子让出来,算是给桂系一点面子。毕竟现在李宗仁是代总统,老蒋自己还在“赋闲”呢,不能跟桂系彻底闹僵。
关麟征那边,不光没当上参谋总长,就连蒋介石之前口头承诺的陆军总司令职位也没捞到。他刚回去没多久,粤系的老前辈张发奎就被提拔为了陆军总司令。关麟征觉得特别没面子,尴尬得连着好几天都不想出门见人。
南京一解放,国民党那些部门就挪窝到了广州。这时候,张发奎开始拉拢桂系的人,想搞个粤桂联手,跟老蒋对着干。不过呢,粤系里的大头儿,像余汉谋、薛岳他们,大多不买账,这事儿就黄了。但这举动却让老蒋心里犯了嘀咕,他立马派出手下的特务去查查清楚。张发奎感觉事情不妙,1949年7月,他就辞了职,溜到香港躲风头去了。
老张发奎不干了之后,老蒋这才想起关麟征,让他当上了陆军总司令。但那时候的关麟征啊,心里头早就没啥热乎劲儿了,他早就悄悄把家里人送到了香港。成都眼看就要解放了,关麟征带着老婆,坐上飞机直奔台湾去了。
飞机在香港中途加油时,关麟征找了个理由,和妻子悄悄下了飞机,之后他们就一直住在香港了。
【曾经颇受重用的“关铁拳”】
关麟征在蒋介石黄埔系的将领里头,算是早期就被特别看重的一个,可后来他的待遇却大不如前,这前后的差别可真大。
1930年5月份,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这些大军阀打响了中原大战。战斗一打响,张治中带领的第二教导师就赶紧去前线了,而关麟征呢,他是这个师里的一个团长。
有那么一回,关麟征团被派去守卫高辛集。面对着浩浩荡荡上万冯军的猛攻,关麟征团硬是在那儿挺了一个多月。后来,冯玉祥的西北军全面压上,蒋军被打得连连后退。这时,关麟征带着全团殿后,拼死挡住追兵,好让教导二师的主力安全撤走。张治中一直挺看重关麟征,于是就把他的战功上报给了老蒋,结果关麟征就被提拔成了旅长。
1932年冬天12月份,关麟征带着的独立旅变大了,成了25师,他自己也升成了师长。那时候,杜聿明和张耀明是两个旅长,不过杜聿明没多久就当上了副师长。
25师成立没多久,就被编进了徐庭瑶的17军,还有黄杰带的第2师和刘戡的83师也一起。到了1933年年初,日军打下了山海关,接着又往热河打过去。热河没了之后,日军还不罢休,继续往长城那边推进,华北形势那叫一个危急啊。
关麟征师的部队原本驻守在徐州区域,后来接到命令要往北方开拔,参加长城一带的抗战。到了3月9号,何应钦就派了人直接跟25师说,让他们先在原地等着,看战况怎么发展再安排下一步行动。
关麟征觉得,跟日军在长城边上开打是躲不掉了,所以他干脆违抗命令,带着队伍火速赶往古北口。第二天一早,关麟征的部队刚到古北口防线,守在最前面的东北军就被日军给打败了。关麟征一看这情形,二话不说就冲到前线,带着手下拼命反击,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25师跟日军打了好几天硬仗,死伤超过一半,后来阵地就交给了17军另外两个师来守。日军自己都承认,古北口那场仗,简直是“硬碰硬的恶战”。长城抗战结束后,关麟征和张耀明旅长都拿到了“青天白日勋章”。
1937年那会儿,关麟征被提拔成了52军的军长。他手下一开始有两个师,一个是郑洞国带的第二师,另一个是张耀明指挥的25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关麟征的队伍就在河北、河南这些地方跟日军打了好几场硬仗。
1938年,台儿庄大战一开打,汤恩伯带着他的二十军团就成了最厉害的部队。这个军团有近八万人,手底下管着三个军,分别是13军、52军和85军。汤恩伯自己还兼着13军的军长呢,而85军的军长则是王仲廉。
当日军疯狂攻打台儿庄时,孙连仲带领的第二集团军正在拼死坚守。这时候,汤恩伯军团的反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但汤恩伯心里头一直犯嘀咕,生怕日军的侧翼偷袭,所以迟迟不敢下令出击。这时候,关麟征可急眼了,他好几次都主动请缨,说52军能自个儿冲上去打。
汤军团全面发动攻击时,关麟征带领的52军表现得最为抢眼。他们先是一鼓作气,把台儿庄外面的日军给打退了。接着,52军又和其他部队联手,从后面包抄了台儿庄里的日军。战斗结束后,因为防守得特别坚固,孙连仲得了个“孙钢头”的绰号。而关麟征因为在反击中大放异彩,大家都叫他“关铁拳”。
52军的表现真是让老蒋刮目相看,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直夸:“要是咱的军队都能像52军那么能打,打败日本鬼子那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事儿。”
台儿庄大战结束后,关麟征因为立了大功,被提拔为32军团长。在蒋军的黄埔系里,他算是胡宗南之后,第二个坐上这个位子的人。
1939年8月份,胡宗南被提拔为了34集团军的头儿,成了蒋介石手下黄埔军校毕业生里,第一个当上集团军司令的人。过了仨月,关麟征也跟着升了官,当上了十五集团军的司令。
说起来,那时候的关麟征,在蒋介石手下的黄埔毕业生里头,名气可大了,仅次于胡宗南,大家都叫他“黄埔第二把手”。别看他比胡宗南小了整整九岁,但人家34岁就当上了集团军总司令。
日军占领越南后,关麟征带着他的队伍,换了名头叫第九集团军,开进了云南,主要负责守住滇南地区。打那以后,关麟征和他的部队就一直跟日军面对面耗着,两边都没怎么挑起过大战。
在蒋军黄埔一期的学生里,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这三位一开始势头特别猛,他们是最早当上集团军总司令的。要说起这三个人,胡宗南虽然有个“天子第一门生”的称号,但如果单看打仗的本事,他其实是不如关麟征和宋希濂的。
有意思的是,老蒋对关麟征和宋希濂这两位以前的得力干将,后来的态度变得相当复杂,满心都是提防。
【关麟征“失宠”之谜】
关麟征在军队里的巅峰时刻,就是当上了集团军的总司令,这也是他作为一线军事领导人的最高职位了,之后他的军衔就没再升过。到了1945年初,国民党军队整编成了四个方面军,关麟征虽然名义上成了第一方面军(司令官是卢汉)的副司令,但实际上更多是挂个名。而黄埔三期毕业的王耀武,则直接当上了第四方面军的司令官。
新陆军司令部成立了,由何应钦担任总司令,手下管着四个方面军。在这个司令部里,昆明防守司令部和方面军是平起平坐的。说起这个防守司令,是杜聿明,他以前给关麟征当过副手,现在升官了。
关麟征将军资历深厚,也曾掌舵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但这次人事变动,他竟原地踏步,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懂行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儿跟陈诚脱不了干系。
陈诚早些年在十一师当副师长那会儿,关麟征还是个团长。等陈诚升为师长,关麟征也跟着升为了旅长。照理说,关麟征这资历,在陈诚的“土木系”里当个骨干那是绰绰有余。可关麟征这人性子太直,脾气火爆,在十一师的时候跟陈诚闹了矛盾。之后,陈诚就找了个由头,表面上把关麟征提拔了,实际上是把他贬成了陕军副师长,手上连个兵都没有。关麟征不甘心,跑去了军阀部队,结果那边的人也不待见他,受排挤后又跑回南京找老蒋。老蒋也没给他啥好脸色,直接打发他去张治中的教导师,又从团长开始干起。
从那以后,关麟征和陈诚之间的关系就紧张得要命,两人之间的梁子结大了,经常有点小摩擦。到了1944年底,陈诚顶替了何应钦,当上了军政部长。以前何应钦在位时,对关麟征还挺照顾的,但现在换成了陈诚,关麟征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有这么个事儿,抗战一结束,听说老蒋原本想让关麟征去东北当保安司令长官。可陈诚给老蒋提了个醒,说关麟征那脾气太冲,跟人处不来,要是真去了东北,恐怕会坏事。结果,这差事就落到了杜聿明头上,关麟征空欢喜了一场。
杜聿明一到东北,那可是火得不行。关麟征私下里跟人说,话里带点酸味:“杜光亭啊,咱俩在军队里,不是管后勤就是外出学习,啥时候亲自带过兵?这一下子让他去东北指挥几十万人,他能打赢吗?”
这话里头,透着关麟征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后来,老蒋动手改革了军事部门,让何应钦、卫立煌他们去国外学习军事经验了。这样一来,陈诚就成了大军中的“二把手”,参谋总长的位置稳稳当当。空军那边的周至柔和联勤的郭忏,都是陈诚“土木系”里的得力干将。至于关麟征嘛,因为陈诚不怎么瞧得上他,所以也没捞到什么要紧的差事,最后就被安排去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就是以前的黄埔军校)当教育长,到了1947年还升了校长。
进了军校大门后,关麟征耳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升官”的风声,什么要顶替汤恩伯做第一兵团司令啦,要升任参谋总长啦,还有要当陆军总司令之类的说法。有那么一回,大家都传得沸沸扬扬,说关麟征要去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可到最后,又因为听说“关麟征不会讲上海话”,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关麟征突然受到冷落,这事儿跟陈诚在背后使绊子确实有点关系,但说实话,陈诚可没法左右老蒋的用人决定。胡宗南和陈诚啊,那是明里暗里都在较劲。不过呢,就算他们斗得再厉害,老蒋在大陆那会儿,不还是对胡宗南特别信任,宠爱有加嘛。
其实不光关麟征,像宋希濂、王耀武他们在抗战结束后,情况也都变得挺复杂的。宋希濂被老蒋派到西北去了,一直待到1948年秋天,才被调回华中,用来牵制白崇禧。而王耀武呢,他想去山东,还想带上74军、73军、100军,结果被老蒋一顿臭骂。虽然他到了山东后,看起来职务不少,头衔一串串的,但实际上呢,他的地位一点没变。
就连大家口中的“危机处理高手”杜聿明,也碰上过倒霉事儿。陈诚离开东北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就没了,杜聿明一下子就没了官职,赋闲在家整整一年,后来才又被重新启用。
不论是关麟征、宋希濂、王耀武,还是杜聿明,他们都不是来自江浙地区,跟老蒋也没啥亲戚之类的特殊关系。所以,老蒋在提拔他们时,心里都有个底,到了一定程度就不会再给他们更高的职位了。
关麟征碰上的麻烦,其实陈诚搞的小动作只是个表面现象,真正在后面使坏的是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