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黄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超级园林修艺师 2025-01-04 14:06:37

一、温室大棚黄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及侵染循环黄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核、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等传播,从寄主伤口、衰老器官及枯死组织等部位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发病条件(1)温度和湿度:黄瓜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 20℃ - 25℃,相对湿度在 90% 以上。温室大棚内由于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通风不良,容易创造出适宜灰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2)栽培管理:连作地块、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浇水过多等栽培管理不当的情况,会加重灰霉病的发生。(3)寄主抗性:不同黄瓜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黄瓜灰霉病的发病特征

发病初期,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染,花瓣、花萼等部位先出现水渍状病斑,后逐渐变软、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菌逐渐向果实、茎、叶等部位扩展。果实发病时,先在果蒂处出现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导致果实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茎部发病时,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为褐色,严重时可导致茎部腐烂、折断。叶片发病时,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 “V” 字形病斑,病斑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也会出现灰色霉层。

三、黄瓜灰霉病的发病时期

黄瓜灰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开花结果期发病较为严重。在温室大棚中,由于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灰霉病可周年发生。一般在冬季和早春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较为普遍。

四、温室大棚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选择抗灰霉病的黄瓜品种。(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2 - 3 年轮作,可减少病原菌的积累。(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控制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病株,减少病原菌的传播。生态防治(1)调控温湿度:通过通风、降湿、升温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 30℃,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以下,夜间温度控制在 15℃ - 18℃,相对湿度控制在 85% 以下。(2)高温闷棚:在晴天中午,密闭温室大棚,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到 45℃左右,持续 2 小时左右,然后缓慢通风降温。高温闷棚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减轻灰霉病的发生。化学防治(1)用药方案方案一:发病前可使用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进行喷雾预防。发病初期,使用 40% 嘧霉胺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1200 倍液进行喷雾治疗,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方案二:发病前用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初期,使用 25% 吡唑醚菌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50% 咯菌腈悬浮剂 4000 倍液进行喷雾治疗,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方案三:发病前喷洒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预防。发病初期,用 65% 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43% 氟菌・肟菌酯悬浮剂 3000 倍液进行喷雾治疗,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0 阅读:0

超级园林修艺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