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鲢鳙,大家可能下意识地认为只有进入夏季才能钓到它们,天越热越好钓,现在还没到时候。
鲢鳙确实是温度越高越活跃,天气冷水温低,它们活性比较差、进食欲望低,甚至不会靠近岸边,都在深远区域躲着。
可话说回来,你要真的等到夏季去钓,鱼获并不见得会好,因为别人都也是这样想的!等到鲢鳙活性好的夏季,江河湖库都是抽鲢鳙的,竞争压力大、内卷又严重,你用6.3我就用7.2,你用7.2我就8.1,你用8.1那我搭个钓台~你也搭钓台?那我就打抛竿阵!
所以不要等了,现在就开始钓,没竞争、没内卷,一个人偷偷爆护!

春季钓鲢鳙选什么样的天气
实际上在南方冬季也是有人钓鲢鳙的,也能钓起来,只不过冬季作钓难度确实不小,天气要很好、并且资源还要有保障。
但春季就不一样,要比冬季要好很多,不过天气依然很重要。个人建议选择连续3天以上气温变化不大的晴天,微风或者无风,温度肯定越高越好。
理论上来说水温要达到15度以上,日间气温在20~30度左右,这样鲢鳙开口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天气方面注意,降温就不说了,肯定不好,升温的头一二天也不行,因为水温还没完全上来,鱼还没适应,所以我才强调起码要3天以上气温没有很大的波动才可以。

钓点、钓位以及水深的选择
钓点就选择你熟悉的、去年前年出鱼比较好的位置。
钓位也可以选择往年出鱼的老钓位,一定要够开阔、够深,或者选择深浅交界的地方,水库作钓就选择大坝或者距离大坝比较近的大湾子。江河的话也是选择湾子,但要在湾子的两端靠近主河道的地方。
水深方面,我们正常还是从浅开始钓,大概2米左右,久钓无口,可以往深了找找,钓点若是比较浅,每次移动一浮漂的距离,钓点若比较深,每次移动五六十公分(大约两漂的距离)。
春季整体水温不高,鱼的活性不会很好,发窝慢很正常,所以要有耐心,不要钓个十分钟就换水层,刚下竿起码钓一二个小时。

鱼竿及线组选择
鱼竿越长越好,我个人比较推荐8.1米。冬天的鲢鳙多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不爱动,春季天气变暖、水温回升,它们的活性慢慢好了,活动范围会变大,且慢慢往岸边靠。
但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什么天气会跑到近岸,而且就算往近岸靠也只是部分鱼,大多还在深远区,所以肯定是鱼竿长、钓的远更有优势。能搭钓台我都建议大家搭个钓台,能远就远。
线组一定不要选太粗!夏秋季节无所谓,要是资源不错或者鱼大,5+4、6+5甚至大力马都可以整,但春季不要这样干。最起码你要排除掉线组对作钓的影响,能细一点就不要粗,新手可以用3号主线,2号子线,老钓手可以更细一些,有口、能中鱼,大不了再换粗。
鱼钩不用太小,但建议选择新关东这类钩条没那么粗的钩形,同时新关东的脱钩率要比伊势尼小很多。钩号的话用3号或者4号就可以,鱼比较大也可以用5号。
钓鲢鳙浮漂一般是加粗尾,但这个季节就不要用特别粗的那种漂子,能看清的前提下尽量细一点。

饵料及钓法
饵料很重要,因为这个季节鱼活性差,这样就导致进窝慢、吃口墨迹,那么我们就需要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鲢鳙饵作为主饵,但开饵时要加一些辅助饵进去,这里建议加2种,一种是虾粉,要大量加,另一种是轻麸,目的是减轻比重、加强雾化。
轻麸加到饵料入水很缓慢的沉下去就行了!
但是轻麸加多了饵料的黏性就很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加一点玉米粘粉增加附钩性,粘粉一定要慢慢加,加多了雾化就没了,完蛋。
有条件的,建议提前买一些豆渣,发酵几天,然后打窝,不用怕把鱼喂饱,使劲造吧。
不打窝也行,前期勤快点多抽竿,一分钟2~3竿,饵料装钩时少捏几下、松散一点,或者捏的有棱有角,这样雾化会比较好。
抽竿频率快还不够,你得保持住,别抽个十分钟二十分钟没口就停下来了,这样就前功尽弃!

春季垂钓鲢鳙小技巧
咱们的子线稍微可以改动一下(也有成品买),上钩的子线上穿一个大一点太空豆,太空豆上面安装一个弹簧。我们上饵时就把饵料捏在弹簧上。
这样有3个好处:
1、上饵方便、抛竿也不易掉。
2、可以上大饵团,雾化更多、诱鱼更快。
3、上钩下钩均有中鱼的机会,如果饵料雾化较差,鱼离饵团近,那么上钩中鱼,如果雾化好,鱼离饵团远,则下钩中鱼,我们不用再纠结钩距的问题。
网上可以买点“大蒜素”加入饵料里面,可以让饵料的诱鱼性更强;或者买一点阿魏,用50度的白酒浸泡,做成药酒,喷洒到饵料上,效果相同。

春季钓鲢鳙不算容易,空军也正常,但不要气馁,这个季节钓鲢鳙的“大部队”没有出动,垂钓起来至少没有竞争压力,咱们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是遇上鲢鳙开口,狂拉爆护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