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两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激烈对决,两边打仗的,一边是十三世纪战斗力爆棚的蒙古骑兵,另一边则是有着“一万人马,无人能敌”威名的女真勇士。
在这之前,东亚大陆这几百年里头,可没见过这么大场面的战争。
赵光义两次带上全国大军去北伐,还有在宋辽澶渊之盟签订前的那场大战,以及金朝灭北宋时的“靖康之变”,这些大战都没有集结过这么多士兵。
这一仗,简直就是蒙、金两大帝国命运的转折点,谁赢谁就能站稳脚跟,输了就得面临灭亡。
赢家会稳稳当当地拿下整个北方草原,说不定还能掌控整个东亚大陆。要是输了,那可不是简简单单退出比赛那么简单,而是会一败涂地,国家崩溃,家庭离散。
1211年8月,蒙古高原跟华北平原交界的地方,两边加起来几十万的骑兵,在那山势陡峭的关口撞上了。这一撞,撞出了野狐岭之战,也撞出了改变历史的那一刻……
【世仇:唯有血债血偿!】宋和金之间的那些恩怨,得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讲起,那会儿北宋就此覆灭了。在那之前,他们两家其实没啥深仇大恨,在联手打辽国那会儿,还做过一阵子队友,虽然时间不长。
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虽然都生活在一块儿,也从没闹过矛盾打过架,但蒙古人跟金国,那关系可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蒙古人对金国就像是结下了深仇大恨,这种恨意,刻骨铭心,像是怎么也解不开的结。
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和滔滔黑水之间,生活着一群女真人。他们长期遭受辽国的压迫和剥削,过得十分凄惨。终于,完颜部的头领阿骨打无法再忍受这种侮辱,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反抗。在1115年,他们成功推翻了辽国的统治,建立了金国。
但金国在搞定北方,进了中原后,却没学到契丹被灭的教训。他们一边不停往南打宋朝,一边对那些已经投降的蒙古部落,也没啥安抚、管制的办法。
女真族的头头们,为了搞垮蒙古人,好长期管住并抢草原的东西,想了个狠招,叫“减丁”。他们每隔三年,就派兵冲进草原,看见比车轮高的男人,一个不留,全给杀了。这么做就是为了削弱蒙古的力量。
对于那些个子还没车轮高的男孩子,他们用的是“断指手段”——就是把拇指给剁掉,这样一来,等他们长大了,既拿不稳刀剑,也拉不开弓。
长久的欺压和伤害,并没有让蒙古人垮掉,反而激起了他们心头的深仇大恨,让他们慢慢团结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直到乞颜部的头领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站出来,这才彻底引爆了蒙古人长久以来憋在心里的怒火。
铁木真对金国那可是恨之入骨,不光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还有家里的深仇大恨。他老祖宗俺巴孩汗,就是被女真人用木驴给活活钉死了。所以,铁木真一把蒙古各部统一了,立马就对以前的老大、大金帝国展开了全面的报复行动。
但现在蒙古和金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是相当大。成吉思汗虽说已经掌控了整个草原,但他手下的人马也就百来万,真正能打仗的士兵更是只有十五万左右。反过来看看金国,人口都超过五千万了,军队人数更是惊人,足足有上百万。
1211年2月,成吉思汗说要给祖宗们报仇,就在克鲁伦河上面那块地方,带着大家发誓要往南去打金国。大蒙古国的士兵们,除了留下三千人骑马守老家,剩下的都跟着大汗一块出兵了。
一听说成吉思汗带着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朝金国边境冲来,金帝卫绍王完颜永济一开始愣是没反应过来,觉得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但没过多久,他心里头的恐惧就再也压不住了。
这个女真族的皇帝,多年来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早就没了老祖宗那股子狠劲和勇猛。蒙古大军压境的时候,他吓得魂飞魄散,脑袋里想的不是怎么带着大伙儿打仗,而是怎么能低声下气地跟蒙古人求饶,让他们别打过来。
可成吉思汗很快就给出了坚决的答复:我这次来就是要报仇,别的事儿,咱们战场上见,用刀枪和热血来说话!
没法求和了,只能咬牙派兵上战场。还好女真人早料到成吉思汗会崛起,十多年前就在北疆建了个六百里长的城墙。这道防线也让心里直打鼓的金国皇帝稍微松了口气。
之后,完颜永济下令让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带着五万大军往北边去,他们驻扎在了乌沙堡,那可是蒙古人要是想往南打,必定得经过的地方。
得说清楚,金长城跟咱们平时说的明长城差别挺大。它不是那种高高大大的城墙连一块儿,说白了,更像是挖土堆出来的深沟。金国的人更喜欢叫它“界壕”。
那里头还有好多空隙,得靠边上的堡垒和要塞堆好多兵来防守,乌沙堡就是这个防线里的关键一环。
【长城,轻易失守的防线】要拦住蒙古人,不让他们越过防线,独吉思忠不光用了好多民工去加固乌沙堡段的长城,还特意在西南边建了个叫“乌月营”的帮手营地。这个营地就是为了给长城防线提供支援的。
这个地方不光是乌沙堡的粮食大仓库,还能悄悄通过秘密通道给前线送去士兵和武器。
三月头上,成吉思汗带着大军赶到了乌沙堡,他马上就叫左路的头儿木华黎去攻打。可这个地方金国守了十多年,城墙厚实得很,蒙古的突击队又不太会打硬仗。蒙古兵使劲儿攻了三个月,死了不少人,结果连一小块地方都没打下来。
长城上头,没兵也没粮,到底是怎么撑了那么久的?成吉思汗攻打了好久都没攻下来,心里就琢磨着,乌沙堡周边肯定藏着个秘密的补给站。他立马派了轻骑兵到处去找,结果找了老半天,啥也没找着。
最后,我们从抓来的当地老百姓那里问出了点线索。据说,乌沙堡往西南走大约二十里的地方,最近老是尘土飞扬,金国的士兵也经常在那附近转悠。
乌月营是个藏得挺深的后勤站点,可它防守的力量真不算强。要是让人知道了在哪儿,那可就惨了。这不,才半天功夫,蒙古人就突然袭击,乌月营一下子就丢了。
听说乌月营已经被蒙军给占领了,乌沙堡里的士兵们都吓得不行,不过他们的头儿独吉思忠还是铁了心要守住这里。
后来,成吉思汗对付敌人时,用了个既狠又管用的法子。他把乌月营抓来的女真士兵赶到最前面,让他们当活靶子,一步一步往乌沙堡那边推。
乌沙堡里的守军一下子遇到了个大麻烦:要是他们拉开弓箭射击,那就等于是在杀害自己的亲兄弟;可要是什么都不做,又等同于眼睁睁看着敌人把城池给攻破了。
在这种既纠结又对立的心情驱使下,女真人防御起来显得格外别扭。原本固若金汤的乌沙堡,多次陷入危机,再加上他们的补给站被攻破,粮食和武器一点点减少。独吉思忠实在没办法,只好下令撤退。
乌沙堡被攻陷后,女真族花了十多年建立的北方防御系统一下就没了效果。蒙古军队冲破长城防线,紧接着就迅速朝南边的抚州挺进。
战况消息传到京城(北京),金国整个朝廷都愣住了,完颜永济的惊慌一下子变成了压不住的火气。气头上的皇上,立马把独吉思忠给撤了,换上了参知政事完颜承裕,让他全权负责前线的战事。
打仗时突然换将领,这可是军事上的大错误。再看看后来战场上的情况,新领导完颜承裕,其实也不比之前的独吉思忠强多少。
独吉思忠这人,虽说打了败仗,但他一直没离开过长城前线,跟蒙古人死磕到底,争的是每一块土地。反观完颜承裕一接手军队,头一件事就是主动把桓州、昌州、抚州这三个地方给丢了,带着皇上给的几十万大军,一路往南撤,直接跑到了野狐岭那边。
【退兵:极其失智的决定】完颜承裕看到蒙古人那么猛,心里有点怵,尤其是想起他们在乌沙堡的战绩。他觉得在平地上,没有长城那种大防线,光靠几个小城,根本没法打赢。而且,这样还可能被蒙古人一个个围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女真军队的头儿计划把兵力集结起来,借助山里头的好地势,打算在野狐岭这块地方,跟成吉思汗率领的大军好好干上一仗。
就算打不赢,只要咱们把防线收紧,拦住敌人往南的路,等天气一冷,蒙古人肯定得回草原去过冬。那时候,金军还能趁机集结兵力,偷偷跟在他们后面猛攻一把。到底谁能赢,现在还真说不准!
但这个决定实在不够明智,两边军队对峙,明明咱们兵力更多,却还没打就先撤了,肯定会影响士兵们的信心和斗志。
桓州、昌州和抚州,就像是长城往南的第二道重要防线,也是金国在北方边境苦心经营多年的三个关键堡垒。这些地方的城墙修得特别结实,粮食和草料也都准备得满满当当的。
只要方法对头,不管最后防得住防不住,都能让蒙古骑兵冲得没那么快,甚至还能让他们伤得不轻。
考虑到后方的安全状况,蒙古人应该不太敢直接跳过那三个州去攻打金国的都城。要是真这么干了,他们很可能会被敌人从前后两面夹击,那就危险了。
不过,完颜承裕的笨办法,让那三州根本没法好好防守。结果,他管的几十万老百姓、大堆粮食和军需物资,都被蒙古人轻轻松松地抢走了。特别是桓州一丢,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这里是金国一个特别有名的养马场,根据《元史》的记录,说是在打下金桓州的时候,缴获了几百万匹马,都分给了各路军队,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就大大增强了。
说“几百万匹”战马可能有些太过头了,但就算真实情况只有史书上写的那么一小部分,比如说十分之一吧,这种规模的战马损失,金国也是根本顶不住的。
桓州一失,女真人就再也没法跟蒙古兵团抗衡了。尽管战争仍在激烈进行,三州接连沦陷后,金国的命运,所有的重担,最后都压在了完颜承裕特别看重的野狐岭上。
【决战:野狐岭上的交锋】野狐岭,就是夹在燕山和阴山中间,往东西方向延伸的一座小山丘。这地方正好是蒙古高原的南边边界,也是去华北平原的必经之路。
这片辽阔的高原到这里就突然变成了陡峭的悬崖峭壁,一下子就有了很大的高度差。往北看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往南眺望,则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由于这里地形特别险要,所以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军事家们抢着要占领的地方。
看看两边的兵力和局面,野狐岭那场大战,金国按理说根本不应该输。
以前那次长城的守卫战,因为事情来得太快,金朝那边急急忙忙只给独吉思忠调配了五万人。所以头一回跟敌人对上时,光看人数,金国这边肯定是吃亏的。
等完颜承裕上阵的时候,金国皇上可是下了大力气,给他凑足了四十五万大军。你再瞅瞅成吉思汗,他带着全国能打的士兵往南冲,人数也就勉强十万。
两军对战可不是光看数字比大小那么简单,重点在于,那时候的完颜承裕还握着地利这个大利器。
山地防守的妙处在于,金兵能好好利用地形,只要在每个关口放些少量人马守着,就能挡住比自己人数多好几倍的敌军。而且,这样还能最大程度地让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没法发挥出来。
考虑到这种情况,完颜承裕把大军分散开来,他选了十万最厉害的士兵,放在野狐岭最北边的山口那儿,堵住敌人的路。剩下的士兵,就分散在野狐岭其他那些难走的地方守着。
成吉思汗七月底攻下了三州,紧接着就往南猛冲,到了八月初,已经来到了野狐岭的北边。可那时候,蒙古军对野狐岭的山路和敌军怎么布置的一点都不清楚,正愁着,金国人又给他们送了个大好机会。
完颜承裕已经带兵到了野狐岭,但他心里还是想求和。战斗打响前,他派石抹明安去蒙古人的营地谈判。可没想到,这个去谈判的人,成吉思汗随便说了几句就给说服了。石抹明安不仅把地形图给了蒙古人,还把金军在野狐岭的兵力、怎么安排的、打算怎么打,一股脑儿都告诉了蒙古人。
这些重要消息,让成吉思汗立马就抓住了战场的控制权。金军那边人多势众,可他们的几十万人马,却被零零散散地摆在了野狐岭那长长的山脊上。
要是咱们能拿下最厉害的那个北山口,然后顺着路往南冲,那剩下的那些关卡和守兵就都不顶用了。成吉思汗正是瞅准了这个好机会,他决定把厉害的兵马都集中起来,直接攻打北山口,来个一击即中。
蒙金两大帝国的终极对决眼看就要打响,成吉思汗派木华黎打头阵,带着三万精兵猛攻金军在北山口的防线。
山路特别陡,骑马的根本冲不起来,完颜承裕还特地安排了好多步兵在路上,他们举着大盾牌,把山口堵得严严实实。再看那北山口的最高处,獾儿嘴上,站着一堆弓箭手,就等着给下面的敌人来个狠的,一下子就能要他们的命。
对完颜承裕来说,北山口那个地方,就连鸟飞过都难,但现在女真人得碰上成吉思汗手下最厉害的大将,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了。
一到战场上,木华黎没急着下令猛冲,而是先让投石车上了。那些大石头嗖嗖地往敌人步兵那边飞,砰砰地砸过去,前面的士兵惨叫着一片片倒下。后头的金军看到蒙古人这野战势头,吓得不敢轻易往前冲,一个劲儿地往后挤。等蒙古人的石头都扔完了,那盾牌阵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看到这种场面,木华黎立马决定,让大家下马徒步打,直接冲破金军下面的步兵队伍,接着就往山上冲,目标是獾儿嘴。
激烈的近身搏斗打响了,蒙古军的先头部队,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刚打完胜仗,他们勇猛得不可阻挡。反观金国,由于长期和平,士兵们已经好多年没上过战场了。碰到像猛兽一样凶猛的蒙古人,他们的气焰一下子就矮了半截。
战场上,刀枪交加,箭如雨下,哀嚎声连连,鲜血四溅,尸体遍地,野狐岭的山谷眨眼功夫就变成了恐怖的修罗场。
【雪崩:灾难般的连锁反应】金兵虽然一直在往后退,但他们人多势众。蒙军把金国的步兵赶了老远,大概三千步那么远,还爬上了獾儿嘴的半山腰。不过,蒙军打到现在,也开始觉得累了,力气快用完了。
到了紧要关头,木华黎在战场上大声喊道:“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不豁出命去拼,很难打赢。”说着,他就把剩下的所有军队,连蒙古最厉害的“怯薛军”那一千人,一股脑儿地都派上了前线。
战况慢慢变得对金国人不利,完颜承裕这才察觉到自己部署军队时犯了个大错——士兵们被分得太散了,互相支援和联系都变得很困难。而且山路又长又难走,他根本没法迅速把队伍集结起来帮忙。
野狐岭那儿,金军号称有四十多万大军,但其实都集中在北山口防守,跟蒙古人死磕。
但当明白过来这一切时,已经来不及了,战场上猛地传来像打雷一样响的战鼓声,伴随着响彻天际的厮杀声,成吉思汗带着大军开始了最后的冲锋。
金兵的步兵队伍彻底乱了套,蒙军的大旗已经在獾儿嘴那儿高高飘扬。木华黎带着一群不怕死的勇士,跟砍瓜切菜似的,直朝着完颜承裕的主帅帐篷冲过去。
女真头领吓得脸色苍白,赶紧招呼上身边还能动的兵马,拼命地往战场外头狂奔。
成吉思汗的大军攻下北山口后,立马掉头猛攻野狐岭上的其他重要关口。守在山岭各处的金军一看这架势,心里头直打鼓,生怕被成吉思汗的军队抄了后路。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吓得不行,干脆丢下阵地,开始逃命了。
天快黑了,野狐岭上像被一层薄纱盖住,太阳像血一样红。没了头领的金军彻底乱了套,逃跑时人和马挤在一起,自己踩自己,死伤的人多得数不清。那些好不容易逃出去的,也很快就被追上来的蒙古人给残忍地杀了。
野狐岭那场大战,蒙古军队虽然折损了近一万兵马,可愣是把对手的四十五万大军给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但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头,金国的倒霉日子才刚刚开始。
完颜承裕逃跑时,路上又拉拢了几万从前线败下来的散兵游勇。可倒霉的是,当他们跑到野狐岭南边一百多里的浍河堡时,又被木华黎带着的追兵给团团围住了。
打了三天三夜的大仗,金军被打得一个不剩,完颜承裕只好自己逃跑,又去了宣平。蒙军趁这个机会往南冲,冲破了居庸关长城,九月份就杀到了金国中都城下。可是打了好久都没打下来,眼看冬天就要到了,成吉思汗就带着手下人在京城附近抢了一番,然后就往北撤退了。
野狐岭那一仗打得真叫一个惨,结果导致后面一连串的事儿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全倒了。更糟糕的是,金国花了上百年攒下来的那些精兵强将,全在这一战里头拼光了。从那以后,他们再也凑不齐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也基本上没了跟蒙古正面对打的底气。
1214年,因为蒙军老是往南边打,威胁到中都的安全,刚坐上皇位没多久的金宣宗,立马决定把都城搬到南京,也就是河南的开封。这么一来,金国就彻底放手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地方,只能缩在中原这一小块地界上硬撑。他们靠着“关河防线”这道屏障,来挡住蒙古大军的进攻。
这么说吧,野狐岭之战就是蒙古和金国大军头一回正面对决,也差不多就是最后一哆嗦了。金军在野狐岭吃了败仗,那个以前在东亚牛气冲天、统治了上百年的女真大金王朝,算是走到头了,灭亡的钟声一点点开始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