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近期美国社会对华态度的急剧转变,美国民调显示,近八成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更是公开将中国称为“系统性敌人”。
这一系列变化,不禁让人思考,中美关系是否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双方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民意之变
近期的民调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创下历史新低,近八成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这一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交织。
首先新冠疫情无疑是引发这一变化的重要催化剂,疫情初期,部分美国政客和媒体将病毒源头归咎于中国,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美国社会中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随着疫情在美国的蔓延,一些民众将自身的不满和焦虑投射到中国身上,导致对华情绪急剧恶化。
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民众的对华态度,从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到拜登政府延续的对华经济政策,美国民众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国威胁论”的固有印象。
尽管事实上,中美经贸关系是互利共赢的,但这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在政治化的过程中被过度简化,导致了民众认知的偏差。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客和媒体在塑造民众对华态度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些政客为了政治利益,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塑造成美国利益的主要挑战者。
同时,部分美国媒体也在这一过程中推波助澜,通过选择性报道和片面解读,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
这种民意的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舆论现象,更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客们为了迎合选民情绪,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立场。
这种民意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民意的变化是否真实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本质?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
面对这种民意压力,美国政府又该如何制定理性的对华政策?
从贸易战到“系统性敌人”
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将中国称为“系统性敌人”的言论,无疑是这部大戏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不公平贸易”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拉开了贸易战的序幕。
这场贸易战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更成为中美关系全面恶化的导火索,尽管双方在2020年初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根深蒂固的矛盾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伯恩斯“系统性敌人”的言论,则将这种对抗推向了新的高度,作为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的言论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他断言中美起码在未来十年会处于敌对态势,这既体现了美政府的战略考量,也昭示了其对华政策的长期与系统性。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种言论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从南海问题到台海局势,从科技封锁到联盟构建,美国正在多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这种全方位的战略竞争,使得中美关系陷入了自1979年建交以来最为复杂和严峻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政府和一些政客不断强化对华敌意,但现实中的中美关系远比“系统性敌人”这一简单定义复杂得多。
两国在经济、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仍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美国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敌人”的做法是否明智?
这种定位是否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进一步加剧两国关系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对抗态势下,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否陷入了某种困境?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难
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如同在钢丝上行走,既要平衡国内政治压力,又要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这种平衡行为,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充满了矛盾和困境。
首先美国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战略困境,一方面,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于全球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关键意义,故而需同中国维系一定程度的合作。
这种“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矛盾心态,导致美国的对华政策常常摇摆不定,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
美国对中美关系本质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困境,美国一些政策制定者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
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与美国截然不同,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发展,而非与美国争霸,这种认知偏差导致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常常陷入误判。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美国政府强调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但现实中的中美合作潜力远未被充分开发。
美国的这种政策困境,不仅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对全球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打破这种困境并非易事,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以及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都成为阻碍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因素。
在美国对华态度日趋强硬的背景下,中国是否有能力和智慧来化解这种困境,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态度的转变和政策的矛盾,中国的应对策略如同一盘精心布局的棋局,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灵活应变。
首先中国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表达立场,强调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中美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这种立场既展现了中国的原则性,又为两国关系留下了改善的空间。
其次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外部压力,面对美国的遏制,中国并未采取封闭保守的政策,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开放合作才是时代潮流。
同时中国也做好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的准备,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决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面对挑战时,中国仍然保持理性,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这种态度既体现了大国担当,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保持与美方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意愿,从气候变化到公共卫生,从反恐合作到文化交流,中国一直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的契机。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管控分歧,也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战略选择也面临着挑战。
结语
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很复杂的,而现在美国公民对中国的态度,更多的是因为美国对公民所灌输的“中国威胁论”。
而这也证明,美国对华战略的认知早就根深蒂固,没有你那么容易改变,而中国对于这方面相信也是知道的,会有相对应的办法。
参考文章
环球网2024年3月18日《外交部:我们注意到,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近来接二连三公开发表涉华负面言论,不符合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的报道
观察者网2024年9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挑衅称:未来十年或更久,中美是“系统性竞争对手”》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