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1885年,气球首次在中国出现。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在战场上释放气球作为组织部队攻防的信号。同年,天津武备学堂成立。
天津武备学堂不仅聘请了德国军事教官,还吸引了众多中国科学家的加入,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数学家华蘅芳。华蘅芳是中国清末时期的“数学大家”。
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购买了一只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在越南前线使用过的旧气球。学堂原本希望借助一位德国教习的力量修复这只气球,并进行飞行表演,以供学员实习。然而,这位德国教习却推诿不前,不愿传授氢气球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就在这时,华蘅芳挺身而出。他带领工匠们自力更生,不仅自制了一只直径约1.66米的气球,还亲自研制氢气,成功地将气球送上了天空。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叹不已,也让那位德国教习颜面扫地,他不得不乖乖地向学员们传授这门技术。
华蘅芳在天津武备学堂试制成功的这只氢气球,不仅是中国人自己制成的第一只氢气球,更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志气的一次重要展现。在近代中国航空史上,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中国航空事业萌芽时期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