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之战:韦俊对得起太平天国,却很少人理解他

敏敏聊汽车 2023-11-18 09:09:20

1856年12月,韦俊站在武昌城头,内心感慨万千。放弃武昌,他内心多少舍不得,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坚守武昌,弹尽粮绝,全军覆没;撤离城池,则太平天国失去战争重镇,韦俊陷入了选择困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韦俊思考良久,决定放弃武昌。夜晚,韦俊率太平军主力有序撤离,湘军也不愿意去追击,拿下城池就算完成任务,没必要去招惹韦俊。

武昌、九江、安庆,太平天国位于长江中游的三大战略重镇,武昌尤其重要,是长江的咽喉所在,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兴起以来,与武昌结下了“不解之缘”。

1852年12月,太平军出洞庭湖,攻打武昌,主将是罗大纲、林凤祥。不到半个月时间,太平军拿下武昌,城内八旗兵损失殆尽,太平天国在这里过年,休整兵马。

1853年1月底,太平军撤离武昌,全军沿着长江东下,攻打南京。此时,清军再次“收复”武昌,并屯驻重兵,营造上游基地。

1853年6月,太平军开始西征,目标是夺取长江中游。起初,胡以晃、赖汉英率兵西征,后韦俊、石祥祯等“国宗”充当主力,主持西征战场。

纵观太平天国西征始末,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国宗”戏份很多,许多城池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其中,韦氏“国宗”与石氏“国宗”出力最多,尤其是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号称国宗第一人,智勇双全。

西征之前,很少见韦俊参与战斗,但一出场就“开挂”,攻势迅猛。赖汉英进攻南昌受阻,韦俊增援,夺取九江、湖口,作为西征湖北的前进基地。

林启荣留守九江,韦俊率数千兵马溯江而上,连续攻取田家镇、半壁山、汉阳、汉口,战无不胜。

首次田家镇之战,韦俊的对手是名将江忠源,此人号称湘军鼻祖,在蓑衣渡之战、南昌之战中给予太平军重创,能力没得说。

韦俊出其不意,以优势兵力攻击清军,重点拿江忠源的“楚勇”开刀。江忠源力战不知,左腿受了刀伤,狼狈逃离战场,韦俊得以长驱直入。

武昌郊外,太平军战马嘶吼,韦俊准备攻城。此时,杨秀清改变作战方案,让韦俊不要攻击武昌,先率兵返回安徽,协助胡以晃拿下庐州,开拓皖北基地。

1854年初,胡以晃、曾天养夺取庐州,太平军在皖北有了立足点。接着,韦俊再次进入湖北,目标是攻打武昌,却成为配角。

杨秀清不愿意韦氏、石氏“国宗”壮大,便培养林绍璋,让他率主力。此时,杨秀清胃口很大,想同时拿下湖北、湖南。

林绍璋率2万兵马,目标是长沙,这是主要任务。石祥祯数千兵马,负责攻打靖港,吸引清军注意力,掩护主力。韦俊攻打武昌,目的是牵制湖北清军,不让他们南下,并非攻占城池。

林绍璋率兵,表示太糟糕,在湘潭之战遭遇惨败,损失2万余人,仅率7人逃离战场。此次战败,让石祥祯在靖港的胜利化为乌有,曾国藩躲过一劫,湘军也避免胎死腹中。

韦俊方面,本意也不是拿下武昌,湖北战斗并不激烈。不久,韦俊被调回南京作战,抵御“江南大营”进攻,太平军暂缓在湖北的行动。

南京危机解除,且湘北局势恶化,韦俊再次督师西征,势必拿下武昌。此时,韦俊便全力以赴,他让陈玉成率50“敢死队”攀登城池,夜袭清军。

韦俊、陈玉成密切配合,武昌清军乱成一团,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武昌。但是,江南大营又一次发起进攻,杨秀清兵力不足,韦俊只能返回南京,武昌由石凤魁镇守。

石凤魁没有韦俊能打仗,甚至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武昌守军有4万,湘军不到2万,太平军防守作战,湘军则是进攻战,石凤魁却闻风而逃,放弃武昌。

石凤魁此举,杨秀清大怒,在田家镇将其斩首。对此,石达开不满意,认为应该让族兄戴罪立功,但杨秀清“天父下凡”,石达开不敢抗争,内心却不服气。

石氏“国宗”表现不佳,杨秀清又想压着他们,便让秦日纲督师田家镇,采取消极防御策略。结果,湘军突破田家镇防线,太平军4千多艘船只被焚毁,水师力量损失殆尽。

局势恶化,杨秀清无奈,只好让石达开督师九江、湖口,与湘军决战。石达开、韦俊、罗大纲、林启荣密切配合,湘军在九江遭遇惨败,曾国藩又两次表演投水自尽,结果没能得逞。

湖口大捷后,太平军攻湖北,韦俊、陈玉成依然攻势凌厉。1855年初,韦俊又攻克了武昌,并派陈玉成征战鄂北,消灭前来增援的西安八旗兵马,阵斩西安将军。

武昌,湘军粮草补给基地,也是大后方,曾国藩心急如焚。但是,曾国藩在江西被石达开拖住,屡战屡败,对湖北力不从心。

咸丰恼火曾国藩战败,也想限制他的权力,便重点培养胡林翼。如此,咸丰大笔一挥,让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拿下武昌,则立刻授予实职,担任封疆大吏。

胡林翼,全能型人才,被王闿运誉为“中兴名臣之首”。曾国藩创办湘军,但让湘军崛起,并找到克制太平天国的方法,是胡林翼,若非英年早逝,成就比李左大很多。

胡林翼、罗泽南、李续宾、蒋益澧从江西返回湖北,救援武昌。但是,韦俊攻势迅猛,清军不敢正面交锋,武昌还是被太平军拿下。

韦俊防守,胡林翼开始围攻,双方在汉阳、汉口,以及鄂西北展开争夺,互有胜负,难分高下。

汉阳之战,韦俊正面诱敌,从背后攻打湘军营垒,胡林翼战败,被追击到长江边上,因鲍超率水师来增援,方才逃过一劫。

1856年,韦俊再次诱敌深入,设下重兵埋伏,并配置足够多的火器。结果,罗泽南轻敌冒进,被太平军击毙,湘军为之胆寒。

罗泽南有多厉害?早期的湘军名将,包括李续宾、李续宜、刘腾鸿、蒋益澧、蒋凝学、唐训方、刘开化、张运兰在内,都是他的学生,被誉为湘军创始人。

罗泽南阵亡,让胡林翼认识到一个道理:正面厮杀,湘军未必能搞定太平军,双方旗鼓相当,硬拼不行。为此,胡林翼决定重整湘军,使其脱胎换骨。

胡林翼革新湘军,采取多兵种联合作战,步兵、骑兵、水师密切配合。其中,骑兵来自多隆阿的索伦兵,骁勇善战,他们可以在快速机动的战马上保持高度的精确射击。当年,雍正、乾隆开疆拓土,索伦骑兵功不可没。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胡林翼知道太平军能打,却没有水师,且尤其重视对沿江城市的控制,故而决定“围点打援”,采取“堡垒战术”,与太平军拼消耗。

武昌城外,湘军营垒遍布,却很少发起进攻。韦俊想要得到粮食,就必须打破包围圈,攻打湘军坚固营垒,从阵地战变成了攻坚战,这对缺乏水师的太平天国而言是个噩梦。

但是,太平军战斗力强,且杨秀清统筹全局,石达开又率军西征,与韦俊一起夹击胡林翼军团,故而武昌压力不是很大。

韦俊、石达开联手,虽说没能摧毁湘军营垒,但粮食运输线畅通,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破绽,然后发起决战。可惜,天京事变爆发,一切都毁了。

1856年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卷入其中,太平天国首义诸侯王相互攻杀,没人顾及武昌的局势。

石达开组建“靖难之师”,从湖北洪山撤兵,韦俊内心五味杂陈。石达开讨伐自己的兄长,湘军又围困武昌,自己两面不是人,处境很尴尬。

由于韦昌辉的原因,韦俊成了众矢之的,胡林翼看得很清楚,便决定招降他,却没有效果。天京事变后,武昌没有一支救兵,韦俊还能坚持三个月,湘军不能靠近城池。

韦俊的坚守,却没有换来同情,石达开辅政时也不救援武昌。洪秀全,则对韦俊恨之入骨,虽说他没有参与天京事变,却要承担韦昌辉的过错。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面前,武昌战略位置重要,是长江的咽喉,不能轻易放弃。但武昌没有援兵,城内缺乏粮食,继续耗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那么,究竟如何是好呢?

洪秀全不喜欢韦俊,队友也不来救援,且都怨恨“韦家军”。如此,韦俊最好的选择是投降湘军,况且胡林翼非常赏识他,对这位劲敌很尊重,但韦俊没有这么做。

留下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韦俊决定保存实力,主动撤离武昌,太平军主力未受损。旋即,韦俊攻打皖南、江西,击败刘长佑湘军,在池州站稳脚跟,屏障天京西面门户。

放弃武昌,也是无奈之举,但洪秀全不这么认为。洪秀全以丢失城池为由,想要处死韦俊,以儆效尤。此时,朝中除了李秀成,没人愿意为他说话;李秀成做担保,洪秀全才暂时消气,却依然找韦俊麻烦。

1859年,韦俊走投无路,陈玉成、杨辅清又多次挑衅,天王则添油加醋。太平军在和州相互攻杀,韦俊无法投奔李秀成,干脆选择胡林翼,然后率兵攻打安庆粮道枞阳。

0 阅读:0

敏敏聊汽车

简介:专注汽车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