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正月,南京城虽已有了几分初春的意味,但依旧清冷。
丞相胡惟庸向皇帝朱元璋发出了邀请,说自家老宅子里出现了“祥瑞”,想请皇上过府观瞧。
祥瑞,就是不合常理的好事,古人多认为是上苍赞许天下出了圣明君主的征兆。
胡惟庸家的这个“祥瑞”,据说被称作“枯井醴泉”,是他家一所荒废多年老宅子里的一口枯井突然冒出了清泉,令人惊叹。
这时朱元璋刚开国不久,当朝丞相家里出了这样的祥瑞,令他大喜过望。
当天,他就兴冲冲地从皇宫出发,直奔胡惟庸家的老宅而去。
这次朱元璋选择了轻车简从,御林军、锦衣卫这样的随从谁都没带,只自己骑了一匹马,由小太监牵着,好似闲庭信步般地出了皇宫。
没想到,两人刚走到西华门,小太监突然就拽住了缰绳,死活不肯再向前一步。
朱元璋甚为恼怒,刚想责骂这个奴才,突然抬头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原来,胡惟庸的老宅中人影绰绰,隐隐发出金戈之声!
胡惟庸根本不是要请朱元璋来看什么“祥瑞”,他是想设计引皇帝入彀,直接将他杀死在老宅中!
朱元璋拨马边跑,一溜烟地就逃回了皇宫之中!
他一边跑,一边心里乐开了花:胡惟庸这个老小子,终于要谋反啦!
臣子谋反皇帝却开心得不行,朱元璋是不是疯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是阅然文创,专注分享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陈年往事……
胡惟庸:由无名小卒钻营到权倾朝野
胡惟庸是谁?
他是大明皇朝的当朝丞相,在洪武年间,胡惟庸可是南京城内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他有多大的权势?
开国大将徐达据说与他不和,他就暗中派人想要搞刺杀,后来阴谋败露,他才悻悻作罢。
刘伯温大家都知道吧?
据传说这位算无遗策的神人也是被胡惟庸派人给毒死的!
这么说吧,当时天下各地的奏折和六部主官的报告,得先让胡惟庸看一眼,再决定给不给皇帝看。
朱元璋能看见的奏章,都是胡惟庸事先安排过的,你就说他牛不牛吧!
然而,现今权势滔天的胡惟庸,最初在朱元璋的手下也不过只是个刀笔小吏而已。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老乡,但是有关他的祖上和身世一直都是一团迷,谁都搞不清他在投奔朱元璋之前都干过些什么。
朱元璋于公元1352年举旗起义,胡惟庸在1355年就投入了朱元璋的阵营。
胡惟庸刚加入的时候,只能干一些写写画画的普通文职工作。
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打天下,他更看重的手下武将的勇猛和谋士的韬略。
论战场杀敌,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人,根本用不着让文人出身的胡惟庸上阵杀敌。
论运筹帷幄,他又有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神人,胡惟庸更是不值一提。
胡惟庸的优势就是他与朱元璋是老乡,加入的比较早而已。但是这些资本并不足以让他能够独当一面,其实他本身也并没有能够担当大任的能力。
但是,胡惟庸这个人还是比较有韧劲的,他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别人,但只要肯用心做事、好好表现,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然,机会除了需要等待,也需要自己的争取。
许多年后,朱元璋基本上已经平定了天下,登基做皇帝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胡惟庸这时意识到,他必须要出手了!
当时,胡惟庸只是湖广地区的一个小官儿。如果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挤不进南京的核心圈,他就彻底没机会了!
于是,胡惟庸开始四处跑门路,终于让他搭上了李善长这条线。
为了能让李善长替他说话,胡惟庸一出手就是二百两黄金!
所谓“钱能通神”,在李善长的帮衬下,胡惟庸得以被调回了南京,当上了太常寺卿。
自此之后,胡惟庸可谓是官运亨通,几年功夫,就从太常寺卿升到了参知政事,后来又升到了中书左丞。
直至洪武十年,胡惟庸终于爬上了权力巅峰,在朝中担任了左丞相一职!
权力的诱惑:胡惟庸的堕落
陡然平步青云胡惟庸并未知足,他开始大肆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尝到了权力滋味的胡惟庸简直欲罢不能,他看中的人,说升官就能升官。他看不上的人,说打压就会被打压,胡惟庸简直成了朝堂之上的“二皇帝”!
更离谱的是,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不仅不加惩治,反而还不停地给胡惟庸封官进爵。
这下子,胡惟庸更得意了!他在朝堂上恣意妄为,引得诸位大臣们怨声载道。
徐达就看不惯胡惟庸,直接向朱元璋上书弹劾。
然而,朱元璋一笑而过,啥都没说。
但是胡惟庸却记恨了上了徐达,几次想要派人暗杀徐达,幸好都没成功。
还有一位叫吴伯宗的大学士,冒死闯殿面见朱元璋,当面揭发他的罪行。
朱元璋却只说了句“知道了!”,就没有了任何下文……
满朝文武都被朱元璋的作法给弄懵了!
难道是胡惟庸给皇上吃了迷魂药不成?朱元璋咋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胡惟庸胡作非为?
这还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个朱元璋吗?
朱元璋的棋局
别着急,其实朱元璋明白着呢!
这位从要饭的叫花子一路逆袭当上皇帝的主儿,可不是只会宠信谄臣的昏君。
朱元璋此时在下一盘大棋:作为皇帝,他想废除了已经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古君权臣权对立,君明则臣弱,臣强则君昏。
明君时代出能臣,昏君时期出权臣。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但是替皇帝管理天下的却是臣子们。
君权不抑制臣权,皇帝就会被大臣们架空。君权如果过分削弱臣权,臣子们就会造反干掉皇帝!
这其中的尺寸,对于皇帝来说可不太好拿捏。
丞相是百官之首,若是贸然废除了这个职位,势必会引起群臣们的激烈反弹。
想要废掉丞相这个职位,必须得让一个人在丞相的职位与百官结怨,这样一来,废除丞相的制度就名正言顺了。
这就是朱元璋精心布置的棋局,而棋局中的这枚弃子,便是胡惟庸!
所以,朱元璋极力地纵容胡惟庸的胡作非为。
他充分地赋予胡惟庸极大的权力,就是要诱导他得罪更多的人,犯下更大的错误,好为日后能清算他凑足罪证。
朱元璋对胡惟庸,看似是恩宠,其实是在他脖子上套下了一层又一层绞索。
只待机会一到,朱元璋就会收紧绳结,直接要了胡惟庸的命!
还在洋洋得意的胡惟庸根本不知道,他的死期已经日益迫近了!
博弈的终局:胡惟庸的末日与丞相位的终结
终于,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二这一天,朱元璋等到了收紧绳套的机会!
前文说道,胡惟庸的老宅里出了“祥瑞”,但他却并不认为是老天在赞许朱元璋。
“祥瑞”出现在他的家中,他认为是老天选择了他。
胡惟庸竟认为自己是天命之选,在朝中把持一切的他早已有了不臣之心。
他请朱元璋来老宅,就是在这里暗设了伏兵,想要一举杀死朱元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做局,朱元璋也在做局:等着胡惟庸自发地造反,朱元璋已经等待好久了!
朱元璋返回宫城后,居高临下指着胡惟庸老宅里的伏兵向文武百官宣布:
胡惟庸犯上作乱,要刺王杀驾!
皇城内的大军立即出动,将还在做“皇帝梦”的胡惟庸直接给拿下!
朱元璋向天下宣布了胡惟庸的种种罪行:犯上谋反、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专权乱政……
胡惟庸这时才惊悟:原来他一直都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尘埃落定:丞相制度的终结
处死胡惟庸,百官们暗自称快: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不容!
然而,朱元璋随后就宣布了要废除丞相制度,他向百官下诏:今后谁都不许再提设立丞相一事,违者将受到严惩。
群臣大哗,虽然胡惟庸罪该万死,但因此而废黜丞相的职位,似乎有些严重了。
但是,朝堂之上却没有任何人敢出声反驳。
胡惟庸造反,铁证如山。此时反对朱元璋废黜丞相位,就是在替胡惟庸开脱,谁敢出声?
就这样,延续了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在朱元璋的精心布局之下,彻底被终结。
百官之首的丞相,这个对君权存在着巨大威胁的臣子之位,就这样被废黜掉了……
朱元璋借胡惟庸的人头巩固了自己的君权,不可不谓是深谋远虑。
一个时代的终结,代表着另一个崭新时代的诞生。
自此,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皇朝新模式,在大明王朝开始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