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高官:大陆调整对台策略,这才是最可怕的,可用4个字总结

袁周世界 2025-04-03 03:00:27

4月1日清晨,东部战区解放军陆海空火箭军多兵种联合演训骤然启动,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近台岛东南海域,71架次各型战机穿透所谓"海峡中线"。台湾前高官卢德允用“滴水穿石”4个字来总结大陆对台策略发生的明显变化,并且强调这才是最可怕的情况。这些看似常规的军事动作,因"无预警启动"和"持续性存在"被赋予全新战略含义。

此次演习与以往相比,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首先,不预警的特点十分突出。以往的一些军事演习通常会提前发布相关消息,划定演习区域等。而此次未提前预警,让台湾方面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面对军事压力,这极大地增加了“台独”势力的紧张感。这种不预警的策略可以有效检验台湾方面的应急反应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台独”势力的部署和计划。其次,此次演习不设置代号。这看似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改变,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不设置代号使得每次行动更具灵活性和突然性,不会让“台独”势力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

过去,有代号的演习让“台独”势力能够根据代号和经验判断演习规模、目的和持续时间。现在演习无代号,他们难以准确了解大陆军事行动的节奏和意图,导致持续的紧张和不安。从台湾前高官提到的“滴水穿石”策略来看,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对台的军事压力不再是短期的、高强度的冲击,而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消耗。据公布数据,解放军海上兵力有13艘军舰、4艘海警船,山东号航母编队在台海特定位置活动;空中兵力方面,解放军主辅战机、无人机、直升机71架次,其中有36架次进入台湾所谓的应变区。

对于台军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无论是人员的精神压力、装备的损耗还是物资的储备等方面,都面临着持续的挑战。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台军的战斗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而且,这种消耗会逐渐积累,对台湾的军事防御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台独”势力一直妄图依靠外部势力来对抗大陆,并且不断进行挑衅活动。

他们错误地认为大陆不会轻易采取军事行动。然而,大陆此次调整对台策略,正是对“台独”势力的有力回击。“滴水穿石”策略体现了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耐心和决心。大陆不会被“台独”势力的一时挑衅所激怒而采取冲动的行动,但也不会坐视“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通过这种长期的、持续的军事压力,逐步压缩“台独”势力的生存空间,让他们认识到分裂国家的行为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过去大陆的环岛军演多遵循"预告-实施-收尾"的三段论模式,其威慑效应呈现明显的脉冲式衰减。而此次演训彻底摒弃了传统剧本:山东号航母编队未返回母港即转入下一阶段任务,空中侦察力量实现无缝接力,导弹部队保持高等级战备状态。

这种"永续威慑"模式,恰如卢德允所言的"滴水穿石",正在悄然重塑台海战略天平。当台海天空的"共机轨迹云"成为日常,当解放军舰艇的雷达波成为渔民导航参照,这种看似温和的"战略侵蚀",恰恰以最不可逆的方式改变着两岸力量对比。四字箴言背后,是大陆战略智慧的深刻觉醒。

0 阅读:128

袁周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