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本古新会县地,其地山高林密,距离新会、开平两县县治都十分遥远。境内皂幕、昆仑、黑坑诸山,险峻茂密,绵亘数县,交通阻塞,匪徒啸聚出没,商贾困弊,村庄恐怖贻忧。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鹤山周边地形图
自明末至清雍正百年之间,为祸甚巨。朝廷屡屡发兵进入山区清剿,但往往兵来贼散,兵退贼复来。若屯兵驻防,粮草转运花费巨大,不可持久。
道光鹤山县志县城图
先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当地秀才唐化鹏提议增设县治,置文武官员,聚居百姓耕种荒芜的田亩,此为长治久安之策。但当时清廷方平三藩、收台湾,沿海地区海禁展复也才不久,朝政千头万绪,故而搁置不议。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鹤山县
康熙三十四年,举人宋奕銮再次呈请建县。总督以建县工程浩大,耗银颇巨为由回拒。
到雍正九年,南海、顺德两县前来垦荒的一百五十户百姓因苦于匪患联名呈请建县,并表示愿意捐银六千两筑城。两广总督鄂弥达以“兴地利,遏盗源”之名与巡抚杨永斌及诸司同僚商议,认为需增设县治可以弹压地方,于是向朝廷提请设县。
50年代鹤山县
雍正十年(1732年),经过户部合议,雍正帝批准,乃从新会县划出古劳、新化、遵名三都;开平县的双桥都、古博都(部分),设置新县,县治设于大官田,因境内鹤山而命名为鹤山县,隶属肇庆府。
鹤山县城大致范围示意
因鹤山境内人烟稀少,遂召集山间散居百姓及周边县邑愿意移民来的,由朝廷拨发土地构筑房屋及耕种。
民国鹤山县分区图
又采三宝黄沙之石垒址山麓起筑县城,形如荷叶周长六千尺,高十六尺,厚十尺。开始城门三座:南门恩波、东门近悦、西门远来,三门之上各有城楼,外环瓮城安置炮位。
1941年鹤山县全图
鹤山之巅即全城的制高点建有一座鹤亭,题名鹤顶。之后因鹤山之名于县,鹤山被改称为松山。
民国二年(1913年),鹤山县的县治迁至沙坪。1928年-1931年间,县政府将鹤城城墙拆毁修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