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罗成明明是第七条好汉,为什么给人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

墨初写史 2025-03-26 08:36:10

【我们先对罗成做个简单的介绍。】

罗成,字公然(也有人称他为志敬),是北平王罗艺罗彦超的儿子。他在天下好汉中排名第七。罗成的身份背景和他在江湖中的地位,都让人对他充满好奇。作为北平王的儿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还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好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字“公然”或许暗示了他为人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而“志敬”则可能反映了他对志向的执着和对人的敬重。无论怎样,罗成的名字和身份都让他在江湖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长得特别帅,皮肤白净,牙齿整齐,嘴唇红润,眉毛浓密,眼睛明亮有神,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有魅力。正因为这些出众的外貌,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隋唐第一美男子”。

罗成长得帅,功夫更是了得。他骑的那匹追风小白龙,跑起来跟风一样快。手里拿的五钩神飞亮银枪,耍得那叫一个绝,连鬼都猜不透他下一招是啥。江湖上的人都叫他“素袍白马无敌将”,说他那杆银枪天下无敌。

在扬州的比武盛会上,他作为瓦岗军的代表出战。骑着战马,手握长枪,短短一天内,他连续击败了四十三名对手,震撼了整个比武场,最终赢得了冠军!

罗成对军事典籍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各种战术布局了如指掌。他曾亲自指挥,成功瓦解了敌人的一字长蛇阵和四门铜旗阵,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些战绩让瓦岗寨的将领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外,他的指挥能力不仅体现在战术上,更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军中的威望。

在岗山战役结束后,他选择投奔李唐,成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随军四处征战,他屡次建功,尤其在“日锁五龙”一役中表现非凡,声名远扬。

罗成这个人,真是样样都行。他既有文化,又懂武艺,头脑灵活,胆识过人。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无论是处理问题还是应对挑战,他都能游刃有余。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确实不多见。他的能力和素质,让他在任何场合都能脱颖而出。罗成的优秀,不仅体现在他的学识和武艺上,更在于他处理事情的智慧和勇气。这样的综合实力,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才。

俗话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正如金子无法达到百分百的纯度,人也无法做到毫无瑕疵。每个人和每样东西都有其不足之处,这才是现实的常态。

这话说得对吗?绝对没错!就算是像罗成这么出色的人,也有不足之处。罗成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他心肠太硬、手段太狠。

罗成原本是天界白虎星转世,按命数应在人间度过七十三个春秋。然而,他行事过于狠毒,接连犯下五桩重罪,每桩罪过都触怒天庭,因此每错减寿十年。最终,罗成仅在人世停留了二十三年,便被上天召回。

罗成到底做了哪些事,竟然会激怒上天?具体来说,他犯了五个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仅让他自己陷入困境,还引起了上天的震怒。那么,这些错误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罗成的这些过失,看看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

小时候,我跟着父亲去北方参与清扫行动,那次行动导致数百万人被牵连并遭到杀害。

罗成年轻时,随父亲北平王罗艺一起出征突厥。他手段狠辣,战场上毫不留情,导致敌军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

在战场上消灭敌人是理所当然的事,可他行事毫无节制,不论对方是否该杀,一律处决。他不仅对投降的士兵痛下杀手,连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难逃厄运。

他完全忽视了老天爷慈悲为怀的本性,结果害得上百万人跟着遭殃。这是他犯的第一个大错!

接下来,秦琼在后花园教罗成武艺时,偷偷留了一手。两人原本约定互相传授各自绝技,秦琼教罗成枪法,罗成教秦琼锏法。然而,在传授过程中,秦琼心里起了小九九,觉得不能把看家本领全教出去,于是故意保留了几招精妙的枪法。这种藏私的做法,为日后两人的关系埋下了隐患。

秦琼在山西潞州天堂县不小心出了人命,幸好有单雄信帮忙,才从死刑改成了流放,被送到了北平府。到了北平府后,他在二堂认了亲,见到了姑父、姑母,还结识了表弟罗成。

罗成和秦琼在北平王府的后花园相认后,两人开始切磋武艺,互相传授绝技。秦琼毫不保留,将秦家祖传的三十六路昆仑锏全部教给了罗成。然而,罗成却有所保留。他家的五虎断魂枪本有一百零八招,但他只教了秦琼一百零五招,特意留下了三招回马枪作为自己的底牌。

他就不该用计蒙骗自己的表兄秦琼,更不该在传授枪法、递送锏时心怀不轨。这就是他犯的第二个错误!

另有传闻称,秦琼并未将全部武艺传授给罗成,特别是那招“撒手锏”被他刻意保留。这一说法暗示秦琼在教授武艺时有所保留,可能是出于某种考虑或策略。罗成虽得其真传,但并未掌握秦琼的全部绝技,这也为两人的师徒关系增添了一层复杂色彩。

第三件事是杨林设下的一字长蛇阵被罗成攻破,这一战导致他的义父杨林最终丧命。罗成此举被世人视为大逆不道,背负了弑父的罪名。

瓦岗山之战中,靠山王杨林布下了一字长蛇阵,并特意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定彦平担任阵胆。

定彦平被尊称为“双枪大将”,他骑着一匹银点花斑豹,手握一对绿沉四尖枪,枪法高超,变幻莫测。有他镇守长蛇阵,绝对稳如泰山。

定彦平和杨林是老朋友,也是罗成的干爹。罗成想学定彦平的双枪技巧,就用甜言蜜语哄他。

定彦平对罗成视如己出,没有丝毫保留。既然把罗成当成自己的孩子,他自然不会有任何隐瞒,干脆把自己的双枪绝技全部教给了罗成。

定彦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钻研的双枪绝技传授给了罗成,这份信任无异于将生死托付。然而,当他们在长蛇阵中对决时,罗成仅凭单枪便破解了定彦平引以为傲的双枪战术,最终迫使这位既是师父又如同父亲的定彦平走上了绝路。这一转折不仅展现了罗成的武艺高超,也揭示了师徒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逼迫养父走上绝路,儿子弑父等同于违背天理。这是他犯下的第三个严重错误!

第四件事:抓住单雄信后,我实在不该担任监斩官。这一决定让我至今后悔不已。当初,我亲手将单雄信拿下,却在最后关头被安排执行他的死刑。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本可以避开这个任务,却偏偏接受了。这件事让我内心深感不安,成为我心中难以抹去的遗憾。

在唐军围攻洛阳的战役中,罗成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之内连续击败五位敌方将领,并成功俘虏了单雄信。然而,单雄信坚决不肯投降唐朝,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最终决定将其处决。

唐军中的将领大多与单雄信关系不错,没人愿意承担监斩的任务。然而,罗成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主动接下了这个棘手的差事。

罗成和单雄信是贾柳楼结拜的兄弟,关系原本十分亲密。当罗成在洛阳生病期间,单雄信尽心尽力地照顾他,连最脏最累的活都亲自上手,毫无怨言。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成后来却毫不留情,直接下令处死了单雄信。这份曾经的兄弟情谊,最终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实在令人唏嘘。

这是他犯的第四个错误!他完全忽视了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忘记了自己在洛阳城正身患重病的事实。

第五件:做人要讲情义,不能害死扈金婵。

罗成带领军队进攻孟州城,但打了好一阵子都没能攻下来。他琢磨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打的什么主意?为了拉拢孟州总兵的女儿扈金婵,他耍了个花招,用美色当诱饵,承诺要娶她过门。

攻下孟州城后,罗成突然变卦,竟然放火烧毁了岳阳楼,导致扈金婵不幸身亡。

他既不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该害死了那位姑娘。这就是他的第五个错误!

俗话说,老天爷总是善待生命,罗成非要跟天对着干,肯定没啥好果子吃。

大唐刚立国不久,周西坡突然响起战鼓,原来是后汉王刘黑挞起兵反唐。唐高祖李渊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派兵镇压。他任命太子李建成为统帅,齐王李元吉担任监军,越国公罗成则作为先锋将领。三人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准备平定叛乱。

最终,罗成因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所害,独自一人不慎陷入淤泥河,最终被乱箭射死。

【对罗成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之后,再来回答问题。】

在隋唐时期的那些传奇故事里,经常提到一群英勇的人物,他们被称为“十八条好汉”。这些人是谁呢?让。这些好汉在那个时代的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这些人物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了解这些好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第一条:李元霸,人称西府赵王。

第二条:宇文成都,天宝大将。

第三条好汉是裴元庆,外号“银锤太保”。

第四条提到的英雄是雄阔海,外号“紫面天王”。

第五条讲的是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伍天锡,号称双镗无敌。

第七条:罗成,人称神枪少年;

第八条提到的人物是杨林,他被称为靠山王。

第九条提到的是魏文通,人称“花刀大帅”。

第十条:尚师徒,人称“四宝大将”。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领导风格而闻名。尚师徒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善于运用各种战术,赢得了众多战役的胜利。他的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军队中的核心人物,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尚师徒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还注重培养后辈,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文礼,被尊称为八马将军。

第十二条:秦用,人称“银面韦陀”。

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左天成是梁山好汉之一,担任金刀殿帅的职位。这个角色在故事中以其勇猛和忠诚著称,是梁山泊重要的一员。左天成的称号“金刀殿帅”反映了他的武艺高强和在团队中的地位。他在梁山泊的诸多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众多好汉中的佼佼者。

第十四条规定了铁枪大将的名字:来护儿。

第十五条中提到的将领是梁师泰,他被称为“铁锤大将”。这个称号突显了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和力量。梁师泰以其独特的战斗风格和强大的战斗力闻名,尤其是在使用铁锤方面表现出色。他的存在不仅增强了军队的士气,也为战局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梁师泰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成为许多士兵学习的榜样。

根据相关规定,秦琼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一职。

第十七条提到的是尉迟恭,他被称为皂袍大将。

根据规定,第十八条涉及的人物是赤发灵官单雄信。

这十八条好汉的排名依据是什么?他们的排序标准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事实上,他们的排名并非随意而定,而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则和标准。那么,这些规则具体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比如他们的功绩、影响力或者某些特定的成就。总之,这个排名背后有着明确的逻辑和依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力量!必须依靠力量!

简单来说,实力较弱的选手通常无法战胜实力更强的对手,除非出现意外情况。通常情况下,比赛结果往往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只有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排名较低的选手才有可能逆转战局。这种实力差距决定了比赛的基本走向,使得排名靠前的选手往往占据明显优势。不过,比赛场上偶尔也会出现意外,给观众带来惊喜。

【那么问题来了,罗成明明排名第七位,为什么很多人却感觉他天下无敌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首先,... 其次,... 这两个方面共同导致了当前的情况。让我具体说明一下。

【先说第一个原因:运气好!】

罗成一生中成就斐然,但要说他最为耀眼、最令人瞩目的时刻,那一定是他在扬州城夺魁大会上的表现。这场大会无疑是他人生中的巅峰时刻,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与实力,更让他在众人面前大放异彩。可以说,这次大会成为了他辉煌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扬州的夺魁赛上,罗成表现非凡,轻松击败所有对手,成功拿下冠军,成为全场焦点。他的胜利不仅赢得了掌声和赞誉,也让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仿佛所有的荣耀都汇聚到了他一人身上。这一刻,罗成无疑是比赛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有人会问,罗成在好汉榜上只排第七,前面还有六位比他厉害的,凭啥他能拿第一呢?

罗成真是走运,前六位高手都没跟他打起来。

西府赵王李元霸作为第一条好汉,为何没跟罗成打上一架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他俩没交手主要是因为他们没碰上。李元霸在隋唐时期是响当当的人物,而罗成则是后来才出场的。时间上就对不上,自然也就没机会过招了。再加上,李元霸主要活动在北方,罗成则在南方,地域上也有距离。所以,这两位好汉没打起来,说白了就是天时地利都没凑齐。

李元霸原本计划参加这场夺魁大会,但事情出了意外。他刚抵达扬州城外的天昌关,就收到了父亲李渊的命令,让他立刻返回。结果,他连扬州城的门都没进,自然也就没能参与这次大会。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是隋唐时期的著名将领,武艺高强,位列第二条好汉。然而,尽管他名声显赫,却从未与另一位猛将罗成有过正面交锋。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两人的活动区域和任务范围并不重叠。宇文成都主要在朝廷和北方边境活动,而罗成则多在中原和南方一带征战。其次,宇文成都的职责更多是保卫朝廷和皇帝,而罗成则更多参与地方平叛和征战。再加上当时局势复杂,各路英雄豪杰众多,两人没有直接交手的机会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尽管两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但命运并未安排他们在战场上相遇。

宇文成都这次没参与比武,他有别的职责。靠山王杨林派他专门负责看守武科场,所以他就没下场比试。

裴元庆,人称银锤太保,在英雄榜上排名第三,为何从未与罗成较量过呢?这背后其实有原因。首先,两人虽然都是隋唐时期的名将,但活跃的战场和时间并不相同。裴元庆主要效力于瓦岗军,而罗成则是燕山罗艺之子,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势力中征战,自然少了碰面的机会。其次,裴元庆以勇猛著称,擅长使用银锤,而罗成则以枪法闻名,两人的战斗风格各异,或许也减少了交手的可能性。最后,历史上关于两人的记载有限,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是否有过交集。所以,裴元庆与罗成未曾交手,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机不同,而不是其他复杂的原因。

裴元庆在瓦岗军攻打五关时不幸身亡。当时,他中了新文礼设下的圈套,被引入庆坠山烈火阵,最终战死沙场。这位年轻将领的离世,让瓦岗军失去了一位重要将领。值得一提的是,新文礼正是利用裴元庆年轻气盛的特点,才成功设计了这个致命的陷阱。裴元庆的死对瓦岗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也让后续的军事行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紫面天王雄阔海作为第四条好汉,为何没有与罗成对战呢?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释。首先,两人所处的环境和时机并不相同。雄阔海主要在瓦岗寨活动,而罗成则更多出现在其他战场。其次,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也有所区别,雄阔海负责守卫寨子,罗成则更倾向于主动出击。此外,历史记载中也没有明确提到两人有过直接交锋的机会。因此,虽然他们都是英雄人物,但命运并没有安排他们正面交锋。这种错过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各自的活动范围和任务差异,而非其他复杂因素。

雄阔海没能赶上夺魁大会,原因是他路上花了太多时间。等他终于到了地方,比赛早就完事了。

伍云召为何未曾与罗成对决?这一疑问源于两人同为隋唐时期的名将,却始终未在战场上正面交锋。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两人效忠的阵营不同。伍云召是隋朝将领,而罗成则是瓦岗寨的猛将,双方分属敌对势力,本应有交手的机会。然而,隋朝与瓦岗寨的主要冲突集中在北方,而伍云召的防区则在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两人难有碰面的机会。此外,历史记载显示,伍云召在隋朝末年主要负责平定江南叛乱,而罗成则活跃于中原战场,两人的军事活动区域几乎没有重叠。最后,伍云召在隋朝覆灭前便已战死,而罗成则继续活跃于唐初,时间上的错位也使得两人无缘对决。因此,伍云召与罗成未曾交手,主要是由于阵营、地域和时间的多重因素所致。

伍云召在与高丽国名将左雄的对抗中阵亡。这场战斗中,左雄的坐骑“没尾驹”发挥了关键作用,伍云召还没来得及与罗成交锋,便在此役中不幸身亡。

伍天锡和罗成为啥没打起来呢?这里面其实有段故事。按照《说唐》的记载,伍天锡是隋唐第六条好汉,武艺高强,按理说应该和罗成有一战。但巧的是,他俩就是没碰上。当时罗成正忙着帮秦琼打仗,伍天锡则在别处执行任务,两人压根没机会照面。再加上那时候通讯不便,等伍天锡听说罗成的名声时,罗成已经战死了。所以说,这两位好汉没交手,主要还是时机不凑巧,错过了切磋的机会。

伍天锡不幸丧命。在扬州城比武大会拉开帷幕前,伍天锡应靠山王杨林的请求,负责把守天昌关。然而,他在与李元霸的交锋中,失手击杀了李元霸的前锋梁师泰。这一举动最终导致伍天锡自己也命丧李元霸之手。

尽管这六个人的实力都在罗成之上,但他们都未曾与罗成正面较量。正因如此,罗成才能以第七名的身份意外获得武状元的头衔。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他高手之间的相互牵制,让罗成得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罗成的排名不高,但他却巧妙地避开了与更强对手的直接对抗,最终成功摘得桂冠。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在竞争中,策略和机遇有时比单纯的实力更为重要。罗成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不是最强者,只要善于把握机会,同样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关于“扬州城夺魁大会”这段历史,不少人对其来龙去脉知之甚少。大家都觉得罗成能够在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理所当然就是当时最厉害的人物。这种看法虽然普遍,但背后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细节。

【再说第二个原因:捧的高!】

在隋唐题材的众多演义小说中,不同版本对人物的刻画各有侧重。以《兴唐传》为例,这部作品特别突出了罗成这一角色,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英雄人物。其他版本虽然也有提及罗成,但《兴唐传》无疑是对他最为推崇的一个版本。通过这种方式,罗成在隋唐故事中的地位被大大提升,成为了读者心目中的焦点。

根据《说唐》的描述,罗成在英雄榜上位列第七。虽然他的武艺高强,但在他之前的六位好汉实力更为出众,都能轻松击败他。简单来说,罗成虽然厉害,但前面还有六位更厉害的角色。

不过在《兴唐传》的故事里,罗成的实力却突然飙升,居然能一枪挑翻李元霸,直接跃升为天下第一。这跟《说唐》里的设定完全相反,要知道在《说唐》里,罗成连李元霸一招都扛不住。两部作品对罗成战斗力的描写差距这么大,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受《兴唐传》的影响,不少人觉得李元霸都打不过罗成,所以罗成应该是天下无敌。这种看法让很多人认为罗成的武功无人能及,堪称天下第一。

1 阅读:1199
评论列表
  • 2025-03-31 13:20

    之所以给人一种无敌的感觉,是因为太张狂,“天狂有雨人狂有祸”,所以死的早

  • 2025-03-28 16:43

    基本在虐菜,而且造型上完全就是抄袭赵云,就是人品太烂了。

  • 2025-03-27 16:27

    运气好,很少遇到比他厉害排名比他前的h高手,排名比他前的高手不是死于李元霸之手就是死于非命。第四熊阔海死于千斤闸,第五伍云召被马尾巴打死,第六伍天锡被李元霸活劈了

  • 2025-03-29 16:38

    [doge][得瑟]排名比他高的只有宇文成都是敌对,但是没正式交手过,所以罗成对阵排名比他高的保持不败…

  • 2025-03-27 23:43

    因为长得帅

  • 2025-03-27 20:37

    好汉是好汉!好旱是好旱!好旱要想变好汉!要把好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