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生县——昔日苏维埃政府为纪念一位原国民党将领而设立的城市

有画说历史 2025-02-10 11:59:38

1933年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中央苏区核心县——江西宁都县正式更名为博生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朝廷下令改阳都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可以说,宁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在1933年1月13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却决定弃用“宁都”这个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名字,原因无他,只为了纪念此前刚牺牲不久的一位烈士,他就是原国民党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黄骅,青少年时期,赵博生就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决心奋发图强以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和百姓。1914年,赵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便进入北洋军阀任职。

北洋军阀任职期间,赵博生亲身体会到了旧军阀的贪腐与黑暗,并因此感到焦虑。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赵博生听闻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于是便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响应北伐,而此时中国共产党也顺势在冯玉祥部队中开展了政治宣传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赵博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渐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

然而1927年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冯玉祥亦与蒋介石一起叛变革命,反对共产党,顷刻间,冯玉祥部队中与共产党合作的革命热情阒然消散,重归旧军阀昔日的那般死气。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化,赵博生感到十分的茫然、痛苦和愤慨,那段日子里,他常常对有觉悟的官兵说:“我每天都准备着死,在未死之前,活一天就坚决的为工农劳苦群众奋斗一天”!

1929年,赵博生在西安任第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和城防司令,时值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无数农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然而反动政府却依旧横征暴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面对这种凄惨情景,赵博生更加的痛恨反动政府和军阀,忧国忧民之际,他写下了《救国救民之责任》一文,表示决心拯救人民出苦难,然而可惜的是,因为当时受到历史的局限,他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来。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当时赵博生担任西安城防司令并未参战,10月冯玉祥打败并宣布下野,其主要部队在河南郑州等地被蒋介石收编,剩余的部队则由宋哲元所掌握。11月,杨虎城率部入陕,兵锋直指西安。

当时杨虎城要求赵博生向其投诚并接受其改编,可赵博生却不愿再卷入军阀混战之中,于是便将自己所能掌握的那支特种兵旅教导大队重新整编为“三民主义救国军”并自任军长,决心带领这支部队找出一条救国救民的希望之路。

可是,由于部队人数较少且缺乏武器,部队在入汉中的途中遭到当地土匪武装的袭击,最终寡不敌众而不得不解散。

部队解散之后,赵博生在五叔赵以元的帮助下进入吉鸿昌的二十二路军中任职,因为赵博生素以廉洁多谋而闻名,于是没多久便被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邀请到山东担任第26路军参谋长,襄助军务。

赵博生来到26路军任职后又陆续将之前的旧属介绍到军中任职,这也为他后来发动宁都起义打下了基础。

1931年2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用笼络欺骗的手段将26路军调入江西围剿红军。

本来26路军的官兵在此前的混战中就吃了蒋介石的亏,被收编后又受到中央军的歧视,部队上下都憋着一股怨气,现在又调到江西去为蒋介石卖命,如此一来,26路官兵对蒋介石的积怨就更深了,在开往江西的途中,26路军就出现了成建制的团拒绝开拔的情况,而军中的这种情绪和行为与赵博生对旧军阀的反感与愤怒颇为相通。

部队开到江西前线后在与红军的初次作战中就损兵折将,不久之后第二次围剿便彻底失败。然而到了7月份,蒋介石却执意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而第26路军再次被推到了战争的最前线,成为蒋介石眼中弃子中的弃子。

当部队来到宁都后,广大官兵看到了红军根据地军民此前写下的对国民党部队宣传的大量标语口号,更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热爱和支持,这是此前历届政府和军队都从未有过的情形,特别是那些被红军俘虏的官兵受到了红军最热情的优待后,26路军的官兵们终于决定不再为蒋介石政府卖命了。

于是在共产党的沟通和真诚的邀请下,赵博生于1931年11月14日晚,与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率领第26路军一万七千多名官兵在宁都发动起义,即著名的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极大的打击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宁都起义之后,赵博生协助红军将这支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从此那支帮助蒋介石欺压百姓的白军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真正拥护共产党,解救劳苦大众的人民子弟兵,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更是亲自任命赵博生为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

在部队整编的过程中,赵博生努力学习,无不处处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协助党派来的政治干部搞好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赵博生身体力行,与官兵同甘共苦,他总以谦逊和蔼的态度教导官兵们要遵守纪律,去掉不良作风。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整编后,赵博生与其他同志们率领红五军团开始和兄弟部队一起杀向国民党反动派的战场。

从1932年初开始,赵博生率部先后参加了赣州战役、东征福建战役、漳州战役、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等战斗,此后更是与一、三军团并肩北上,连克宜黄、乐安、南丰等县城,历经数次战斗的赵博生为拱卫苏区立下汗马功劳,也是在这段时期,由于赵博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而升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

1933年1月,蒋介石派主力第90师、第27师和第14师向金溪、南城一带苏区进犯,为了保障红军主力在黄狮渡歼灭敌人,赵博生亲率四个团在主力红军左翼吸引和牵制了三倍于己的敌人,由于敌人准备充分、攻势猛烈,赵博生于8日的一次肉搏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赵博生牺牲后,全军团上下无不感到悲痛,军团官兵们奋力拼杀将赵博生的遗体带回宁都安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亦致电红五军团,吊唁赵博生。

1933年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下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以纪念这位为革命而牺牲的起义将领,同月21日,全苏区举行追悼大会,以告慰烈士之英灵。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