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去处
此地CyPARK作为成都城市文脉的一次创新性延续,以国内首个骑行主题商业空间为特色,镶嵌于都市繁华之中。项目坐落于成都高新区大源板块,其前身是成都高新文化中心的原活力环(文化馆),项目总体量约 4.4 万平方米,涵盖了时尚零售、社交餐饮、运动户外、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多元业态。
项目采用半开放街区的设计,建筑体块错落有致,通过四个文化性建筑与其之间的连廊等公共建筑围合起一个约1万多平米的底面及4层高的立体空间。这些空间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社设计将原有场地的劣势通过“骑行”主题的融合转为了项目特色,再将改造预算重点配置到基础形态上,打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成长性商业空间。
项目发展图析


项目俯瞰图

骑行环路
自由的环线,与城市骑行环道相接壤。
骑行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在疫情之后,群众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新文化的象征。万社致力于打造骑行友好型空间,将骑行文化深度融入到商业体验之中。此地CyPARK与长达 8.6 公里、横贯大源区域的空中骑行道「铁像文旅环」实现无缝衔接,骑行者可轻松从城市绿道进入商业空间。



在流线组织上,步行流线与骑行流线相互分离又有机结合,确保各类消费者在空间内的舒适度。建筑内部各楼层设置了自行车电梯、停靠点以及自行车坡道等设施,确保骑行者能够无障碍地通行。






动感线条
通透空间
动线太弯绕悠长?那就让你能快速移动。
因场地原始的商业空间大部分位于弯绕的过廊上,而过长的通道会让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无聊感及疲态。基于此情况,在开放的空间中创造快速穿梭可能是破局的重点-也正因此特殊出发点,骑行将作为重点的特色交通方式贯穿全场,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整个商业空间的精神内核。地面层的设计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营造出自由舒适的公园氛围。



流线型的轮廓线条勾勒出动态的美感与活力,为空间增添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边界使用模糊化处理,使得商业空间自然地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一部分。项目通过设置骑行体验区、互动装置让消费者深度感受骑行文化,增强对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空地”的预留让多种类的社群活动得以举办

地面变成峡谷
让阳光洒进来噻。

有机的曲线形成了独特的场地标识
产生价值的直接手法即是让空间拥有更多的可能性。项目通过不同标高的平台、露台和连廊等元素形成直观的多层次空间,让动线变得“立体可视化”。





原本的地下餐饮变成露天区域,而设计后形成的“峡谷有机的侧面形态”也成了此地极具标志性的项目特征。





多重的空间连接和留有余地的设计控制,让更多的活动能在此萌发成为可能。“峡谷内”的下沉商业街尺度开阔,设置树下环型桌椅、阶梯休息区等具有 “社区感” 的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场所。这些空间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了消费者的社区归属感。CyPARK持续举办各类社群活动,主题市集到访每场达2万人次。




错落的空间连接形成了各种社交场所

拆除,暴露
直接干脆的方式,目的就是让一切流通。
将原始的“带有班味的”绿色玻璃幕墙直接拆除,开放出内部空间,再植入独立的商铺盒子- 让“氧气场所”的特质贯穿全场。区别于将消费者圈在传统的盒子商业空间内,CyPARK的本质就是打开建筑边界,让人流自然穿梭其中。




电梯公共空间等与楼梯等垂直交通设施相互配合,形成了便捷的交通流线。楼梯采用金属材质的扶手和踏步,与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





设计在有限的建造时间及预算中进行价值创新,将空间的使用价值及商业价值最大化,以强契合的骑行文化社群为出发点,覆盖不同文化的社群及用户。

因地制宜
对于包围型场地的破局。
“此地设计方案的主旨之一,就是留有让它野蛮生长的余地。”万社设计团队表示,“这是个养成系商业,我们希望轻松的氛围及模糊边界的景观方式, 会让更多年轻的品牌跟群体能更好的融入其中。”




万社将商业与骑行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每个区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体验。项目引入了众多运动主题门店或年轻的品牌,为各类爱好者提供了从装备购买到交流的一站式服务。



此地 CyPARK 以骑行文化为纽带,重构人、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是万社设计在建筑、景观及室内多重领域的又一创新实践。项目重新定义了商业空间的公共属性——从消费场所升级为城市活力发生器,引领着商业回归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互动,将为未来的商业场景提供可持续范本。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此地CyPARK
项目地点:中国成都完成时间:2024.04
项目业主:成都高新领开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概念)
设计面积:约18000平方米
项目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688号
设计公司 :万社设计 Various Associates
主持设计:林倩怡,杨东子
设计团队:邓寓文,李泽兵,杨劲雪,张峻瑞,陈亮,吴镕泓,陈红,谢骞,王义博
品牌设计:纸贵Brandzhi
景观深化:北京本色营造设计事务所
结构设计:四川中德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拍摄:存在建筑
编辑丨Daisy
视觉丨阿凉
校对丨M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