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歌〈君之代〉:野心与争议相互交织

文文过去 2024-09-30 11:43:23
一、日本国歌的诞生与发展

日本国歌《君之代》诞生于明治维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正积极向西方学习,努力迈入现代化进程。1869 年,在横滨工作的英国军乐团教师约翰・威廉・芬顿了解到日本没有国歌,便向日本军乐团成员强调了国歌的重要性,并表示若有人提供歌词,他可以为之谱曲。随后,日本军乐团成员请求精通中日两国文学和历史的鹿儿岛县炮兵上尉大山岩为日本国歌填写歌词。大山岩不负众望,创作出了初版歌词。

在芬顿的作曲下,第一版《君之代》诞生。然而,1870 年军队游行演奏此国歌时,人们觉得其缺少庄严感。于是,1876 年海军乐队指挥永仓祐庸向海军部提出修改音乐的建议,决定新旋律要反映宫廷表演音乐赞美诗的风格。1880 年 7 月,由海军乐队指挥中村雄助、陆军乐队指挥四元义豊、日本宫廷雅乐指挥林广守和德国乐团教师弗朗兹・埃克特组成的四人委员会开始修改音乐。他们在日本宫廷音乐传统音阶的基础上,选择了早弘盛所作的旋律,最终在 1880 年 11 月 3 日,即明治天皇生日那天,全新的《君之代》在皇宫中首次演出。此后,《君之代》逐渐在日本传播开来,1999 年 8 月,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国旗国歌法》,将《君之代》正式规定为日本的国歌。

二、歌词背后的野心

(一)天皇统治的永恒愿景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 这句歌词明确表达了对天皇统治长久延续的强烈渴望。在日本历史上,天皇曾长期作为象征性的存在,但在近现代,随着军国势力的兴起,天皇的地位被推至至高无上。这句歌词体现出的野心在于,期望天皇的血统能够永不断绝,连续地继承和统治下去。以每一代 50 年计算,八千代意味着长达 40 万年的统治时间跨度,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愿景,展现出日本对天皇统治永恒性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对权力的渴望,更是一种试图将天皇统治固化为日本国家核心象征的野心,通过强调天皇的长久统治,来凝聚国民的向心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扩张提供精神支撑。

(二)国家扩张的野心表达

“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这句歌词蕴含着深刻的国家扩张野心。首先,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且经常面临自然灾害。在这种背景下,扩张成为了他们实现国家壮大的一种潜在途径。将日本比喻为小石,表达了其从弱小起步的现状,而巨岩则象征着强大的国家实力。通过不断地扩张和侵略,如同小石逐渐变为巨岩,体现了日本渴望突破自身地理限制,获取更多资源和领土的野心。同时,巨岩长青苔暗示着这种扩张后的稳定统治状态,即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壮大,还要确保这种壮大能够长久持续。这种野心在日本的历史发展中也有所体现,如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行为,就是其扩张野心的实际行动。他们妄图通过武力征服周边国家,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以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天皇统治的长久延续。

三、历史中的日本野心体现

在古代,日本就多次展现出侵略野心。4 世纪末,日本大和朝廷渡海进攻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当时的日本,可能是看到中原混乱无暇东顾,便趁机发动侵略,这无疑是对周边国家赤裸裸的侵犯。

唐朝初年,日本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与唐朝发生白江口之战。日本不自量力,企图以半岛为跳板入侵大唐。唐军虽人数较少,但凭借强大的实力和精妙的兵法,以少胜多,重创日本海军,让日本在一千年里不敢进攻朝鲜半岛。然而,日本被唐朝打败后,一边派人到唐朝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一边却将所学用于日后的侵略行动。

明朝时期,大量日本浪人来到东南沿海,对明朝百姓烧杀抢掠。随后在朝鲜半岛,日本军阀丰臣秀吉企图把朝鲜当作跳板征服中国。万历皇帝毫不客气地发大军讨伐,再次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

到了清朝末年,日本又发动甲午海战,控制朝鲜后侵略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日本还推动了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暴露其侵略野心。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野心更是达到极致。南京大屠杀中,数十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残忍杀害,妇女遭受性暴力。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 731 部队,进行残酷的人体实验和生化武器研究。他们还实行 “三光政策”,对中国抗日根据地进行杀戮、抢劫和焚烧。在侵略过程中,日本军队强迫大量中国平民为其提供劳工,强制许多妇女成为 “慰安妇”,进行性奴役。对朝鲜半岛,日本殖民统治 36 年,烧毁朝鲜历史地理书籍,实施民族文化灭绝政策,取消朝鲜语教学,推行 “皇民化” 洗脑教育,强制朝鲜人 “创氏改姓”。

从日本历史上的这些侵略行为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国歌《君之代》中所体现的野心在历史中有着具体而残酷的表现。日本的侵略行为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历史教训我们必须铭记。

四、日本国歌的争议

(一)国内外的质疑声音

在日本国内,许多民众对《君之代》持反对态度。一方面,这首国歌赞颂的是日本的封建制度,要求所有民众向天皇尽忠,这与现代社会所推崇的民主、平等思想相违背。从民粹的狂热思想中解脱后,不少日本民众开始思考战争带来的伤痛,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首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国歌。例如,2012 年大阪就有一名 61 岁的男教师因拒绝起立唱国歌而被停职;1999 年 3 月 1 日,广岛世罗高中的校长希望教职工和学生在典礼上唱国歌,遭到大部分学生和老师的强烈反对,夹在教育部和教师之间的校长最终因无法承受压力自杀身亡。

在周边国家,《君之代》也引发了强烈质疑。这首国歌曾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期间被军国主义者利用,成为鼓吹侵略扩张、煽动民族仇恨的工具。每当《君之代》响起时,就会唤起曾经遭受日本野蛮侵略的亚洲国家民众的悲痛回忆。老一代人听到这首歌的旋律,也会想起那段难以忘却且异常惨烈的残酷战争。日本政府将这样一首伤害了周边国家人民感情和利益的歌曲作为国歌,与日本宣扬的和平友好背道而驰。

(二)军国主义的担忧

《君之代》被视为军国主义的象征,引发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担忧。以安倍晋三为例,他是日本新右翼势力的代表和领头人物。安倍晋三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台湾问题上表现得野心勃勃、蠢蠢欲动,还曾表示日本应探讨与美国 “核共享” 相关问题,这无疑是朝着谋求核武器的方向迈进。日本右翼政客对核武器的崇尚和渴求,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军国主义思想。战败国的耻辱和复仇的愿望虽然一直受压制,却始终在他们的血液里潜伏着,时刻渴望挣脱枷锁。

一旦日本右翼的疯狂追求与其国家能力结合,后果将是毁灭性的。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日本的国家性质全面改变,其军事能力被全面解绑,军国主义或许将借此突破困住它近 80 年的牢笼,核恐怖主义恐将在东亚出现。届时,亚洲的核平衡被彻底打破,地缘政治局面面临重大改写,任何亚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五、日本国歌的未来思考

(一)国歌调整的必要性

日本国歌《君之代》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歌词中所蕴含的对天皇统治的永恒愿景以及国家扩张的野心,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平发展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都在努力推动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而日本国歌中的这些陈旧观念无疑会成为其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障碍。因此,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国歌有必要进行调整。

调整国歌可以让日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尊重人权、追求和平的国家形象。同时,也可以缓解国内民众对国歌的争议,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可以通过重新编写歌词,去除其中的封建色彩和军国主义元素,加入对和平、友谊、合作等现代价值观念的表达,使国歌真正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精神寄托。

(二)正视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日本要想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必须正视历史,深刻反思过去的侵略行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认真对待历史,才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日本在二战期间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近年来日本政府却不断出现否认历史、美化侵略的言行,如部分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等,这严重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应该以诚实和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加强历史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真实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同时,日本还应该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实际行动赢得受害国的谅解和信任。只有这样,日本才能真正摆脱历史的包袱,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总之,日本国歌的未来走向取决于日本政府和全体国民对历史的态度和对未来的选择。如果日本能够勇敢地面对历史,积极调整国歌,摒弃封建和军国主义思想,那么它将有机会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反之,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那么它将难以摆脱历史的阴影,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