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滴筹平台骗捐事件被曝光,再次引发公众对审核机制的质疑。据媒体报道,一位姓兰的男子称其确诊霍奇金淋巴瘤后,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了目标为90万元的捐款请求。然而,在捐款发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却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买新房的照片,此举迅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愤怒。
此前,水滴筹地推人员“扫楼式”筹款、地推人员提成等问题频繁被曝光,也让水滴筹平台的声誉和公众信任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曝料邮箱:Rcaijing@163.com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媒体报道截图
29岁小伙筹款后晒新房照
据媒体报道,兰某自称是南京大学本硕毕业生,目前在广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他在2021年前后发现下颌有肿物,经医院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经过放疗后,2022年3月淋巴瘤再次复发,于是他在水滴筹上发起了筹款。在筹款过程中,兰某声称自己的父亲因肝衰竭病重不幸离世,为了给父亲治疗及归还父亲生前做生意所欠债务,家中积蓄已基本耗尽,并留下了大量外债。因此,他希望通过水滴筹平台筹集善款。
然而,就在兰某在水滴筹上发起募捐,并已在各个校友群内累计获捐4536次、捐款总额达到27万余元时,他却晒出了自己的新房照片,并在四处征婚,炫耀自己有多处房产门面。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了群内成员的质疑,要求他解释筹款去向。面对质疑,兰某竟称筹款用于存定期,这一回答更是让公众感到愤怒和失望。
11月7日,就兰某事件,水滴筹平台发布声明称,经过多方交叉验证并与兰某进行第三次验证,兰某承认在筹款过程中,存在多次向平台隐瞒其家庭房产事实的情况。根据平台规则,已对兰某筹款全部追回,筹得款项278204元将全额退还给捐助人。针对兰某隐瞒财产信息筹款的行为,平台将其列入“筹款人失信”黑名单,永久禁止发起筹款。
为进一步了解水滴筹平台在筹款人信息审核、筹款用途公开等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将采访提纲发送至水滴筹平台所属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前,公司就该事件未做出回应。
专家:筹款人涉嫌诈骗,格式条款不能免除平台责任
律师认为,从法律视角来看,筹款发起人兰某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新宇就上述案例向记者介绍说,如果兰某生活并未陷入困顿,却虚构家庭存在负债、无法正常进行治疗等情况,通过网络发布捐款求助信息,公众就会基于兰某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错误认识对其捐款,并因此而遭受财产损失。此时,兰某就涉嫌构成诈骗罪。
针对该事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知名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同样表示,兰某在发布筹款信息后,很快就在网上晒自己的新房、炫耀多处房产等等行为,若事件属实兰某则涉嫌诈骗罪。这种诈骗行为是非常严重的,有关方面应该介入调查。若情况属实,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募集款应该全部收回返还捐款人。同样,若情况为虚构,对造假吸引眼球的行为也需要采取必要措施。
“水滴筹平台在此类事件中或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张新宇解释道,根据《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平台应当对求助人是否存在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审核,并承担捐助资金拨付审核责任。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水滴筹平台未能严格遵照规定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验,导致兰某成功发起筹款并骗取了大量捐款。
谭浩俊表示,水滴平台应该承担责任。“在没有对筹款人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允许其通过平台来进行募集资金,导致了筹款人虚构事实诈骗行为的发生,客观上也是纵容了这种行为,平台需要承担责任。”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水滴筹平台审核责任的质疑。有网友表示,虽然平台在逻辑上应承担一定的审核责任,但通过阅读平台的格式条款,不难发现平台在此方面已尽量撇清责任,将自己定位为“中间商”。这也让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对此,张新宇指出,根据相关规定,平台并不能免除其责任。他解释称,平台的信息审核和资金监管责任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及《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即使格式条款中对相关责任进行规避,也不能免除平台的责任。因此,水滴筹格式条款中的免责声明并不能免除其信息审核及监管责任。
对于如何明确水滴筹等公益筹款平台的责任、加强公益筹款领域的监管力度,张新宇建议,平台除了需要对求助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外,还需要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求助信息进行进一步审查。同时,应当建立行业内的“黑名单”制度,对存在骗捐行为的求助人进行一定的处罚和威慑。
张新宇指出,如果平台确实存在违反《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责令平台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进行处置处罚。对于监管失职或过失的平台,电信主管部门还可以依法采取关闭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措施。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公众在参与网络筹款时要保持警惕,仔细核实求助信息的真实性。”张新宇呼吁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益筹款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准确送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失信筹款人黑名单/水滴筹官方网站截图
记者浏览水滴筹官方网站发现,仅网站公布的失信筹款人黑名单多达240条。
频陷负面风波,内部管理与审核机制饱受质疑
事实上,类似的筹款事件并非个例。一些人利用公众的善心和同情心,通过虚构病情或夸大困难等手段骗取捐款,严重损害了公益事业的声誉和公众的信任。这些行为不仅消耗了大家的爱心和信任,更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广西南宁的邓女士曾在水滴筹平台上发起筹款,声称其女儿小黄因病毒感染住进了ICU,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然而,事后有网友爆料称,邓女士在南宁武鸣区开有多家粉店,驾驶奥迪车,且名下拥有多套房产,质疑其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这一爆料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公众对水滴筹审核机制的质疑,认为平台未能严格审核筹款人的经济状况。
此外,水滴筹的地推人员也曾被曝出存在“扫楼式”筹款行为。据报道,水滴筹的地推人员在医院病房内逐个向病人家属推销筹款服务,有时甚至忽视患者的经济情况,诱导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发起筹款。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引发了公众对水滴筹的信任危机,认为平台存在商业化的倾向,忽视了筹款的公益性质。
针对这一事件,水滴筹方面承认线下人员存在违反服务规范的现象,并全面暂停了线下服务。同时,水滴筹表示将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并加强财产信息审核、目标金额设置、款项使用监督等方面的管理,以恢复公众的信任。
除了“扫楼式”筹款外,水滴筹的地推人员还被曝出存在提成问题。有爆料称,地推人员通过帮助患者发起筹款来获得提成,每单提成金额不等,这一行为被指存在诱导患者筹款的嫌疑。
水滴筹平台上的筹款用途也一度引发公众质疑。有筹款人发起的筹款金额远高于实际治疗费用,而筹款后的资金用途也不明确。一些筹款人在筹款成功后,并未按照承诺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这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近期,水滴筹因兰某筹款事件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尽管2024年第二季度总营收微降0.37%至6.76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增306.92%至8829万人民币,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提升。然而,公众对水滴筹将公益筹款平台商业化的质疑声不断。水滴筹通过销售保险产品、服务费用和广告获得收入,但公众认为这削弱了其公益性质,甚至质疑其公益行为成为赚钱的幌子。筹款人情况审核不严和地推人员在医院的行为等问题进一步损害了平台的公信力。
谭浩俊指出,加强对公益筹款平台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责任和平台责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善心进行诈骗。
谭浩俊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在捐款时要保持理性、审慎的态度,仔细核实相关信息和真实性后再做出决定,共同维护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与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