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关于农民工的“清退通告”,也有叫“清退令”的新闻,被广泛阅读达3.7亿次。这个“清退通告”其实也不是啥新出台的政策,而是一则有40多年历史的上世纪80年代叫做《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文件。
在这个暂行办法里面,规定了一些退休人员的特点,以及每一类工人退休的年龄时间,并且把年满50周岁的女性工人,与年满60周岁的男性工人,统称为“超龄民工”。根据规定,像是建筑行业、高空作业人员,到了上文年龄都是要“退休”的。
那为啥40多年的文件,才被人们从旧纸堆里找出来呢?这就不得不提今年的人口逆增长以及人口出生率大幅下跌了。
在上世纪80年代,正是房地产在华夏大地起步的阶段,建筑行业需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而那些生力军,多数都是现在被称为“农民工”的群体。因为当时的他们正是20多岁。到了90年代,新一批的农民工嫌弃工地的活又脏又累,于是宁可去流水线上做工,也不愿意从事建筑行业,更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工的两个最大的就业群体,从事建筑和从事来料加工。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20多岁年轻人,多数已经五六十岁,渐入老年。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17190万人,正是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上,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先选择了延迟“退休”时间。也就是在2022年,“超龄农民工”就突然作为话题火了起来。
多数超龄农民工并没有选择回家养老,但还是保留了农村的退路。随着乡村振兴的进行,很多农村的水电路网也不比城里的差,甚至因为是后来新建的,反而看起来更新。除此外,每个村子都进行了改水改厕,文体设施的配套,甚至有些农村干脆就搞起了公园。
至于说退路,这些初代农民工,是最热衷于在乡下建别墅的了。别墅样式不比城里的差,毕竟可能他们比城里别墅的所有者,更熟悉房子的结构,而且农村地区还不必为车库车位等配套设施发愁,且还讲究周围花草林木的匹配。
即便如此,这些超龄农民工的钱袋子依旧不鼓。原因何在呢?除了年轻时候累了一身伤病需要医治外,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子女了。现在甚至有了一批农村的青年男女,也学着城里开始“躺平”了。在河北一个村,有一家兄弟俩,大的28岁,小的25岁。父母都是第一代打工人,结果兄弟俩直接选择“躺平”了。因为年龄不小了,父母经常催促他们该结婚了。于是这兄弟俩就像是商量好一般,以网恋、交女朋友的名义,借父母的钱,可这些钱,却并没有用在交友上,也没用在自我打扮的装束上,更没有大吃大喝,而是大都消费在了网络直播的打赏和网络游戏中。
还有一些初代农民工,虽然回到家里,却还是在做自己的地里忙活着农活。当然不让土地撂荒是一件好事,但年轻人不回村,有的甚至就从没下过地,而这些农民工又普遍没有退休金,如果城里的孩子有份得体的工作,收入有富裕还好,更多的还得额外去帮衬。这些农民工无奈的说:闲不住,老了也得赚钱!